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秋日走廊里,旧书的油墨香混着远处咖啡厅飘来的焦糖拿铁味,在阳光里酿出温柔的暖意。
林晚抱着那本封皮被指腹磨出浅痕的《媒介文化研究》论文,站在Office Hour的队伍末尾,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文件夹边缘——那里已经被她摸出一道弯弯的凹痕,就像她为了见顾寻而反复打磨的“提问借口”,连自己都觉得这份刻意里藏着藏不住的心事。
她今天穿了那条米白色的棉布连衣裙,领口处绣着细小的珍珠蕾丝,是她去年生日妈妈寄来的礼物。
昨晚对着镜子熨烫时,她特意把裙摆的褶皱拉得笔直,连蕾丝花边的弧度都调整了三遍,就因为两周前顾寻在课堂上点评学生作业时,随口提过一句“简洁、工整的表达,往往更能打动人——无论文字还是着装”。
为了配这条裙子,她翻遍了鞋柜,最终选了那双洗得发白的米白色帆布鞋,鞋尖沾着的一点草屑(今早赶去图书馆时蹭到的),被她用指甲一点点抠掉,连鞋带都系成了对称的蝴蝶结,系完后还对着镜子踮脚转了半圈,生怕有一丝不完美。
及腰的黑发没有束起,柔顺地垂在肩头,发尾带着自然的微卷——这头发她留了整整两年,就因为去年期末小组讨论时,同组的女生悄悄跟她说“你没发现吗?顾教授对长头发的女生说话都更温柔些”。
今早出门前,她往发梢抹了两大滴妈妈寄来的杏仁精油,指尖从发根梳到发尾,反复确认没有打结,甚至对着镜子练习了三遍“风吹时拢头发的动作”:手指轻轻将颊边的发丝勾到耳后,露出纤细的手腕,动作要慢,要自然,不能太刻意——她怕太做作会引起顾寻的反感,又怕太随意浪费了精心准备的细节。
风从走廊尽头的窗缝钻进来,几缕发丝扫过她的脸颊,带着淡淡的杏仁香。
林晚下意识地抬手,按照练习过的动作将头发拢到耳后,目光却悄悄越过前面的人,往不远处的302办公室瞟——虚掩的门缝里,能看到顾寻坐在靠窗的书桌前,阳光落在他微卷的金发上,像撒了把细碎的金粉。
她赶紧收回目光,心跳却“咚咚”地快了起来,连耳根都有些发烫。
他会不会刚好看到我拢头发的样子?会不会觉得这个动作很温柔?
“你看那个穿白裙子的女生,站得跟株含羞草似的,肯定是冲顾教授来的。”
前排两个穿学院定制卫衣的女生压低声音嘀咕,扎高马尾的女生用胳膊肘碰了碰同伴,指尖偷偷朝林晚的方向指了指,“上次那个日本交换生佐藤,天天抱着论文去办公室,还送了亲手做的曲奇,结果呢?顾教授就礼貌性地说了声谢谢。”
“但她不一样啊,”戴黑框眼镜的女生叹了口气,声音压得更低了,“你看她穿的白裙子,配黑长直,不就是顾教授喜欢的那种干净类型吗?上次他在课上推荐的电影里,女主角就是这样的打扮。”
“那也得打过沈时的‘骚扰’才行——你看沈时上周,天天泡在办公室,连顾教授喝的咖啡都要抢着买。”
提到“沈时”两个字,林晚的心跳莫名沉了一下,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揪了一下。
沈时是系里的研究生学长,仗着自己是顾寻回国后带的第一个学生,总以“师门大师兄”自居。
上次小组讨论,她提前三天写好的发言提纲,被沈时以“学妹要多锻炼临场发挥能力”为由压到最后,她紧张得声音发颤时,沈时还在旁边阴阳怪气地插了句“没准备好就别浪费大家时间”。
他该不会也在办公室里吧?林晚又踮起脚尖往门缝里瞟了一眼,还好,只有顾寻一个人的身影,他面前摊着一摞论文,右手握着一支红色水笔,正低头写着什么。
她松了口气,却又忍不住多看了两眼:顾寻的袖口挽到小臂,露出一截线条干净的手腕,腕骨处那颗小小的淡褐色痣格外显眼——那是她上次趁他低头写板书时,偷偷记在笔记本角落的细节,后来每次翻笔记,都会下意识地摸一摸那个画着痣的小圆圈。
不知道他今天有没有涂那支雪松味的护手霜?上次小组讨论,他递粉笔给她时,她闻到过那个味道,干净又温柔,让她记了好久。
队伍慢慢往前挪,终于轮到她了。林晚深吸一口气,把呼吸调整成轻浅的频率,才伸出手指,轻轻推开了302办公室的磨砂玻璃门。
扑面而来的是现磨咖啡的焦香,混着熟悉的雪松味护手霜气息——他果然涂了!
这气息像秋日午后晒过的毛毯,裹得她心里暖暖的,又带着点发慌。
顾寻听到开门声,抬起头来。当他的目光落在林晚身上时,明显顿了一下,蓝灰色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艳,像看到了什么易碎的珍宝,连握着红笔的手指都微微松了松。
“请坐,林。”他的声音比课堂上更柔,带着点刚睡醒的慵懒,尾调轻轻上扬——林晚记得,他上次在课上读《小王子》里“狐狸与玫瑰”的片段时,就是这个语调,当时她的心跳就漏了一拍。
林晚被他看得浑身发僵,赶紧低下头,快步走到书桌前的椅子旁坐下,怀里的论文差点滑落在地。
她下意识地拢了拢裙摆,确认蕾丝花边没有歪,才小声开口:“教授,这是我修改后的论文,关于‘短视频对青少年认知的影响’,但我总觉得数据样本的覆盖面还是有点窄,想问问您有没有什么建议……”说着,她把论文往顾寻面前推了推,为了让他看得更清楚,身体微微往前倾了倾。
就在这时,垂在肩头的长发突然滑落一缕,随着她的动作,轻飘飘地拂过顾寻放在桌沿的手背——发丝带着淡淡的杏仁香,像蝴蝶翅膀般轻轻蹭过他微凉的皮肤,又软又轻。
林晚瞬间僵住,连呼吸都停了。完了完了!怎么偏偏这个时候掉头发?
她慌忙抬手去抓那缕头发,指尖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,脸颊烫得能煎熟鸡蛋,连耳朵尖都红透了,声音细得像蚊子叫:“对、对不起顾教授,我不是故意的……我马上把头发扎起来,您别介意……”
她一边说,一边在包里翻找皮筋,手忙脚乱的,连包拉链都差点拉不开。
“没关系,不用麻烦。”顾寻却轻轻摇了摇头,目光从她慌乱的脸上移开,落在那缕搭在他手背上的黑发上。
他的指尖忍不住碰了一下——又软又滑,像上好的丝绸,还带着她发间的杏仁香。
“很软,也很香。”他的声音带着笑意,指尖不经意地擦过她的掌心,微凉的触感像电流般窜过林晚的四肢百骸,让她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,连翻包的动作都停住了。
顾寻顺手把桌上摊开的一本书往旁边推了推,露出书脊——是卡尔维诺的《看不见的城市》!书页间夹着一枚银杏叶书签,叶脉清晰,边缘泛着浅黄,和林晚上周在银杏大道旁的小摊上买的那枚一模一样!
他也喜欢卡尔维诺?还和我用同款书签?林晚的心脏“怦怦”直跳,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。
“你也喜欢卡尔维诺?”顾寻突然开口,眼里带着明显的惊喜,像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林晚愣了一下,抬头对上他的眼睛,那里面盛着温柔的光,让她紧张的心情瞬间放松了些。
她轻轻点头,声音比刚才稳了些:“嗯,我觉得他写的城市不像地理书里的介绍,更像每个人心里的想象。比如《看不见的城市》里,他写忽必烈和马可·波罗的对话,总让我觉得,每个城市其实都是人的记忆拼凑出来的。”
“我也是这么觉得。”顾寻笑了起来,眼尾泛起浅浅的笑纹,像被阳光晒化的冰纹,“尤其是第17章,他写‘城市是心灵的镜像’,我特别喜欢,还在书里做了批注。”
他说着,把书往林晚面前推了推,翻开第17章——书页空白处,用蓝黑色的钢笔写着几行小字:“当人回忆起某个城市时,其实是在回忆那个城市里的自己。”
“我、我也在这一页写了批注!”林晚下意识地接话,眼睛亮得像盛了星星,“我写的是‘所以离开一座城市时,带走的不是纪念品,而是和城市有关的记忆’!”
说完才意识到自己太激动了,像个急于分享秘密的小孩,赶紧低下头,耳根红得能滴出血来。他会不会觉得我话太多了?会不会觉得我在刻意讨好他?
“写得很好啊,很有共鸣。”顾寻却没有觉得不耐烦,反而把自己的书往她面前又推了推,“你要是不介意,可以看看我的批注,里面还有些关于其他章节的想法,或许对你写论文有帮助。”
“真的可以吗?”林晚惊喜地抬头,眼睛里满是不敢相信。
“当然。”顾寻点点头,低头翻开她的论文,手指轻轻划过纸页上的批注,“我们继续看你的论文?你说数据样本有问题,具体是覆盖的年龄段不够,还是地域分布太局限?”
林晚定了定神,指着论文上的数据图表说:“我只选了本校16-18岁的高中生,但我查资料时发现,13-15岁的初中生也是短视频的高频使用者,可他们的认知能力和older teens不太一样,对内容的辨别力更弱,我怕分析不好这部分,反而影响论文的严谨性……”她越说越自信,语速也快了些,完全忘了刚才的窘迫。
顾寻认真地听着,时不时点头,手指在论文上画着圈:“你的顾虑很对,学术研究最讲究全面性和严谨性。
我这里有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年发布的报告,里面专门分析了13-15岁青少年的媒介使用习惯,还附了具体的调研数据和案例,等下我把电子版发给你,应该能帮你完善这部分的分析。”
他顿了顿,又补充道,“另外,你上次小组讨论时提到的‘算法推荐对认知窄化的影响’,我觉得可以作为论文的延伸部分加进去,结合不同年龄段的认知差异,会让整个研究更有深度,也更有现实意义。”
“真的吗?”林晚眼睛更亮了,“我本来也想加,但怕篇幅太长,显得冗余……”
“学术论文看的是质量,不是篇幅。”顾寻抬起头,目光落在她的长发上,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笑,“而且你的逻辑很清晰,从样本问题到认知差异,再到算法影响,层层递进,加进去只会让论文更出彩——就像你的头发,虽然长,却很柔顺,一点都不杂乱,反而显得很有气质。”
林晚的脸“唰”地一下又红了,这次却没有低下头躲避他的目光,而是鼓起勇气看着他的眼睛,小声说:“谢谢教授,我一定会好好修改的,不会让您失望的。”
“我相信你。”顾寻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,像盛着一整个星空,“第一次看你的开题报告时,我就觉得你很有想法,对媒介文化的理解比很多同年级的学生都要深刻。”
就在这时,办公室的门“砰”地一声被撞开,沈时抱着一摞厚厚的资料闯了进来,文件夹撞到门框上,发出刺耳的声响。
他看到坐在椅子上的林晚时,脸上的笑容瞬间淡了下去,语气却依旧带着刻意的熟络:“教授,这是您要的课题资料,我刚从学院办公室借出来的,下午就要还回去。”
他故意把资料重重放在桌上,发出“咚”的一声闷响,目光像带刺似的扫过林晚的白裙子,阴阳怪气地说:“林学妹也在啊?真巧,怎么每次Office Hour都能碰到你?该不会是专门掐着点来等教授的吧?”
林晚的脸瞬间白了,捏着论文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,指节都有些发疼。她张了张嘴,想反驳,却堵得说不出话——她总不能当着顾寻的面,说“我就是特意来等你的”。
委屈像潮水般涌上来,眼眶瞬间热了,视线都有些模糊
他为什么要这么说?难道喜欢一个人,连光明正大地靠近都不行吗?
顾寻却皱了皱眉,放下手里的红笔,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:“沈时,林是来问论文问题的,我正在给她讲数据样本的优化方案,这对她的毕业论文很重要。你先出去等二十分钟,资料放在桌上,我忙完就给你签字。”
“可是教授,这些资料下午一点就要还,现在已经十二点半了……”沈时不甘心地说,眼睛还在林晚身上瞟来瞟去,带着明显的挑衅。
“我知道了,十五分钟后给你答复。”顾寻的语气冷了些,眉峰微微蹙起——林晚从没见过他这样严肃的样子,上次有学生迟到了半小时,他都只是温和地提醒了一句。
沈时见状,知道再纠缠下去只会惹顾寻不高兴,只好狠狠瞪了林晚一眼,转身摔门而去,“砰”的一声巨响,震得窗户玻璃都微微晃了晃。
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,只剩下窗外偶尔传来的鸟叫声。林晚吸了吸鼻子,努力把眼眶里的湿意逼回去,小声道歉:“对不起教授,都怪我……要是我早点来,就不会耽误您的时间了。”
“跟你没关系。”
顾寻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印着猫咪图案的纸巾,递到她面前——纸巾上的橘猫图案,和她钥匙扣上的小猫一模一样!林晚愣住了,接过纸巾时,指尖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手,微凉的触感让她心里一颤。
“沈时最近在赶课题结项报告,压力有点大,说话冲了点,你别往心里去。”他拿起她的论文,用红笔轻轻点了点数据图表,“我们继续?刚才说到哪里了?哦对,13-15岁的认知差异……”
林晚擦了擦眼角的湿痕,吸了吸鼻子,定了定神,重新投入到论文的讨论中。
顾寻讲得很细致,从数据的筛选方法到案例的引用技巧,甚至连参考文献的格式都一一提醒她,偶尔还会停下来问她“这里听懂了吗?”“有没有其他的想法?”。
林晚听得很认真,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要点,偶尔抬头时,总能对上他温柔的目光,让她心里泛起甜甜的涟漪,刚才的委屈也渐渐散了。
不知不觉间,十五分钟过去了。
顾寻看了眼手表,又看了看林晚的笔记,笑着说:“今天就先到这里吧,剩下的部分你先修改,有不懂的随时找我。”
他顿了顿,像是想起了什么,从抽屉里摸出一颗金色包装的巧克力,放在她手心,“昨天去超市看到的,黑巧,甜度不高,你上周朋友圈晒过这款,应该是你喜欢的。”
林晚捏着那颗巧克力,指尖都有些发麻——巧克力还带着顾寻手心的温度,包装纸上印着精致的法语“Bonbon”,确实是她上周朋友圈晒的那款,当时她还配文说“微苦回甘,像藏在嘴里的小秘密”。他居然记得!他居然会关注我的朋友圈! 巨大的欢喜像潮水般涌来,让她的眼睛又有些发热,这次却是因为开心。
“谢谢您教授,您不仅帮我改论文,还……还送我巧克力。”她的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哽咽。
“不用谢。”顾寻笑了笑,又补充道,“下次来Office Hour之前,可以提前给我发个消息,我把其他学生的时间稍微调整一下,避开沈时的课题讨论时间,省得你不自在。”
“嗯!谢谢您!”林晚用力点头,把巧克力紧紧攥在手里,像是握住了一份珍贵的礼物。
“去吧,改论文遇到问题随时找我。”顾寻挥了挥手,看着她转身离开的背影,目光追着她飘动的长发和白色裙摆,久久没有移开。直到那扇磨砂玻璃门关上,他才拿起桌上的《看不见的城市》,指尖轻轻摩挲着那枚银杏书签,嘴角的笑意一直没有散去。
林晚走出办公室,刚到走廊拐角,就撞见靠在墙上玩手机的沈时。
他看到她手里的巧克力,立刻放下手机,阴阳怪气地笑了起来:“哟,还拿到教授给的糖了?真把自己当需要哄的小宝贝了?我劝你别白费心思了,教授只是出于礼貌,不是真的对你有意思。”
换作平时,林晚肯定会红着脸跑开,但这次,她深吸一口气,抬起头,看着沈时的眼睛,声音不大却很坚定:“教授是认可我的论文才给我鼓励,不像某些人,只会天天黏着教授刷存在感,连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懂。”
说完,她挺直脊背,抱着论文和笔记本,快步从沈时身边走过,留下沈时愣在原地,脸色一阵青一阵白,半天说不出话来。
走到楼梯间的拐角,林晚才停下脚步,靠在冰凉的墙壁上大口喘着气。她低头看着手里那颗金色包装的巧克力,又摸了摸自己身上的白裙子,忍不住笑了起来,脸颊红得像熟透的苹果。
他记得我的喜好,会维护我,还愿意为我特意调整时间……这是不是说明,我在他心里,有一点点特别?
她小心翼翼地把巧克力放进包里最里层的口袋,生怕被压坏。指尖在手机屏幕上犹豫了很久,编辑了一条短信:“教授,谢谢您的巧克力,我很喜欢。”想了想,又删掉了,改成“教授,今天谢谢您的指导,我会尽快修改论文的”,还是觉得不妥,最终还是把手机放回了口袋。
明天,我要当面告诉他,巧克力很好吃,还有,和他讨论论文真的很开心。林晚摸了摸自己的长发,又理了理裙摆,脚步轻快地往宿舍走去。阳光洒在她身上,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,像带着一串甜甜的、藏不住的心事。
对了,明天还要穿这条白裙子,再抹点杏仁精油。说不定,他会更喜欢呢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