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光在林宇的手机屏幕上跳跃,映着王静和陈曦的名字。他深吸一口气,初秋的空气带着梧桐的清冽。系统界面在眼前微微闪烁,【团队领袖光环(初级)】的技能描述若隐若现——需要真正开始协作才能激活。
“第一次团队会议,得找个地方。”林宇指尖划过屏幕,“生活地图”功能启动,几处安静的咖啡厅和图书馆研讨室的图标亮起。他迅速选定离生命科学院和数学系都不远的“知行咖啡”,在刚创建的三人小群里发出消息:
林宇(队长):@全体成员 竞赛组队确认!首次会议定在下午4点,“知行咖啡”(图书馆后街),讨论课题方向和分工。收到请回复!【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大赛挑战杯资料包.zip】
消息发出不到十秒,回复接踵而至。
**陈曦(数学):**收到。资料已下载,会前看完。
**王静(生物):**马上到!等我五分钟甩掉这管细胞!
林宇提前到达,选了角落一张靠窗的大桌。咖啡的香气混合着书本的油墨味,营造出适合头脑风暴的氛围。他摊开笔记本,系统新任务的第一项——“选定并深度调研创新课题(7天内)”——如同一道清晰的起跑线。
陈曦先到,背着沉甸甸的双肩包,眼镜片后是冷静审视的目光。她坐下后直接打开平板,调出一个思维导图雏形:“林宇,初步看了资料。结合‘社会痛点与技术可行性’,我倾向从智慧城市建设或医疗健康数字化切入。数学建模是我们的优势。”
话音未落,咖啡厅的门被猛地推开,王静带着一阵风冲进来,白大褂下摆还沾着一点可疑的淡黄色液体(疑似培养基)。她一把拉开椅子坐下,气喘吁吁:“抱歉抱歉!刚把胚胎细胞冻存好!课题?我觉得超酷的方向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干预设备!精准医疗是未来风口!”她双眼放光,显然还沉浸在实验室的语境里。
“精准医疗需要极高的生物标记物特异性,目前技术壁垒和市场转化成本都是问题。”陈曦推了推眼镜,语气客观得近乎冷酷,“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涉及多部门协调,项目周期可能远超竞赛时限。”
“那健康数字化呢?比如可穿戴设备……”林宇试图调和。
“市面上同质化严重,创新点难找。”王静立刻反驳,从包里抽出平板,调出几页文献,“看这个!基于柔性传感和微流控技术的无创血糖监测,生物相容性是关键!我实验室就在做相关材料……”
陈曦也打开自己的模型:“我更看好算法优化方向。比如利用机器学习预测社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,数据来源和模型泛化能力是核心……”
两人语速飞快,专业词汇如同子弹般交错飞射。林宇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两个不同频道的科技论坛中间。经济学背景的他,对于“微流控”“泛化能力”虽然有了“跨学科理解力”加持不至于抓瞎,但要立刻深入评判优劣却也不易。
就在这时,一个端着咖啡托盘的服务员不小心被王静激动挥舞的手臂带了一下,托盘倾斜,一杯满满的冰美式直直泼向林宇摊开的笔记本和桌上散落的资料!
“小心!”陈曦反应极快,伸手去挡,但速度终究慢了半拍。
林宇瞳孔一缩。时间仿佛变慢,“压力调节能力”瞬间启动,激烈的心跳被强行平复,“多任务并行处理”技能如同精密齿轮般咬合。他左手闪电般抓起即将被咖啡浸透的笔记本,右手顺势抄起陈曦平板下方垫着的一本厚厚《算法导论》挡在泼洒路径上。
哗啦!
冰凉的咖啡大部分泼在了《算法导论》坚硬的书脊和封面上,深褐色的液体顺着书页边缘流淌滴落,溅湿了小片桌面。林宇的笔记本被他牢牢护在怀里,只溅上零星几点。
服务员连声道歉,王静也懊恼地拍了下额头:“我的锅我的锅!”
林宇呼出一口气,放下笔记本。他抽出纸巾,不是先擦自己溅湿的袖口,而是仔细擦拭着陈曦那本被咖啡浸染的《算法导论》的书脊和封面,动作沉稳。
“资料电子版都有备份,人没事就好。”他语气平和,抬头看向惊魂未定的陈曦,“陈曦,书要紧吗?”
陈曦看着自己心爱的、做了密密麻麻笔记的书被弄脏,眉头蹙了一下,但林宇第一时间保护资料和书本的反应让她眼中的冷硬缓和了几分。“资料没事就好,书…擦干还能用。”她抽出纸巾,也帮忙擦拭起来。
王静更是满脸歉意:“对不起啊陈曦,我太激动了…这书我赔你本新的!”
“不用,”陈曦摇摇头,目光落在林宇被咖啡溅湿的袖口,“你的衣服……”
“小事。”林宇毫不在意地摆摆手,随手抽纸擦了擦。他拿起那本湿漉漉的《算法导论》,咖啡渍在深色封面上晕开一片深痕,异常显眼。他看着这片污渍,又看了看桌上散落的资料,脑子里突然划过一道闪电。
“咖啡…污渍…意外……”林宇喃喃自语,一个念头如同火花般迸发出来。他猛地抬头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:“等等!我们的课题方向,为什么不聚焦在‘预防’而非‘治疗’或‘预测’上?”
王静和陈曦都被他突如其来的转折吸引了注意力。
“预防?”王静不解。
“对!预防生活中的‘意外’!”林宇指着书本上的咖啡渍,语速加快,“比如老年人居家跌倒,是导致失能甚至死亡的重要意外因素!传统的跌倒监测要么是事后的报警(被动),要么是佩戴式设备(依从性差)。我们能不能设计一种非接触、无感式的预警系统?”
陈曦的思维立刻跟上:“利用传感器阵列和边缘计算,嵌入居家环境,实时分析步态和平衡状态?跌倒风险预测模型是关键!”
王静的眼睛也亮了起来:“生物医学角度!结合步态动力学和肌电信号微弱变化作为早期预警指标?柔性传感器贴合家具表面,生物相容性和信号稳定性我可以搞定原型!”
三个人,三个不同的专业视角,第一次真正交汇在同一点上。
林宇感受到意识深处轻微一震,【团队领袖光环(初级)】的技能图标彻底点亮,泛起柔和的白光。一道无形的涟漪以他为中心扩散开来。他敏锐地察觉到王静因弄脏书本而产生的残余懊恼正在迅速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对课题的专注热情;陈曦原本紧绷的、沉浸在个人思维中的状态也放松下来,眼神中多了协同作战的锐利。
“就是这个!”林宇一掌拍在桌上,声音不高却充满力量,“课题暂定名:‘基于多模态传感与AI边缘计算的居家老年人跌倒风险无感预警系统’!王静负责生物信号传感原型和生理指标适配;陈曦主攻风险预测模型算法和边缘计算框架;我负责市场痛点分析、用户场景设计以及整个项目经济可行性论证!同时,立项报告由我主笔,但需要两位提供核心部分的专业内容支撑!”
分工清晰明了,直击每个人的核心优势。
“同意!”王静立刻举手,恨不得马上冲回实验室。“我今晚就查柔性传感器材料!”
“可行。”陈曦点头,手指已经在平板上快速敲击,构建算法框架草图,“数据模拟和模型初步验证交给我。”
【叮!团队首次协作达成共识!】
【“团队领袖光环(初级)”生效:小幅提升团队士气与协作效率(当前增益:10%)。】
【里程碑1:选定创新课题(居家老年人跌倒风险无感预警系统)已完成!】
【请队长林宇于7天内完成深度调研与详尽立项报告!】
一道只有林宇能见的系统提示闪过。他心中一定,第一步,稳了。
“好!”林宇站起身,仿佛已经看到那艘名为“互助圈”的方舟正式启航,“今天先到这里。王静去搞定传感器思路,陈曦搭建模型框架,我负责整合背景和框架。三天后,同一时间地点,我们过第一版立项报告初稿!”
王静抓起包风风火火地跑了,目标明确——实验室。陈曦小心地收起那本沾着咖啡渍却仿佛成了一个特殊起点的《算法导论》,对林宇点了点头,也快步离开。
林宇收拾好东西,走出咖啡厅。夕阳将梧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。他点开微信,看到张明发来的哀嚎:“宇哥!英语作文又挂了!求救命!”
林宇笑了,回复道:“晚上宿舍,老规矩。这次试试‘具象思维引导力’,保证让你的作文‘活’起来!”
他知道,掌舵的不止是竞赛的方舟,还有身边伙伴们共同成长的航程。而前方,挑战杯的波澜,正等待着他们去征服。他点开“资源互助圈”,一个新的、来自校内创业孵化基地的“产品原型测试员”需求悄然亮起。林宇轻轻划过,嘴角扬起自信的弧度。
新的涟漪,已经开始扩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