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定位的明确,如同点亮了前进道路上的灯塔,让白虎部落的交易会筹备工作有了清晰的方向。然而,距离出发仅剩短短几天,要生产出足够数量且质量上乘的肥皂、酱料、麻布和编织品,任务依然艰巨。传统的制作方式,依赖个人或小团体独立完成所有工序,效率有限,且成品质量难免参差不齐。林小夕看着手工作坊里忙碌却略显混乱的景象,意识到必须对生产方式进行一次“革命性”的优化。
这个想法在她看到莉亚和几个雌性手忙脚乱地一边熬制皂液、一边切割成型、一边还要照看晾晒时,变得尤为强烈。她想起了现代社会工厂里的流水线作业——将复杂的生产过程分解为简单的、标准化的步骤,每个人只专注于其中一个环节,不仅能大幅提高效率,还能保证质量的稳定。
“我们需要改变一下做法。”林小夕召集了所有参与生产的雌性,站在作坊中央,声音清晰而坚定,“像现在这样,每个人从头做到尾,太慢了,而且做出来的东西大小、样子可能都不一样。我们换一种方式。”
她拿起一块已经切割好的肥皂作为例子:“比如做肥皂。我们可以分成几个小组:第一组,专门负责收集和预处理原料,比如收集草木灰、过滤碱液、融化油脂,准备好标准的原料桶。第二组,专门负责在固定的灶台上,按照确定的比例混合原料,搅拌皂液,直到达到可以倒入模具的状态。第三组,专门负责将搅拌好的皂液倒入统一的木模中,抹平,然后搬到固定的晾晒区。第四组,专门负责看管晾晒中的皂块,定时翻面,并在皂块硬化后,进行统一的切割和简单的包装。”
她一边说,一边用木炭在平整的石板上画出了简单的流程图,将整个制皂过程分解成几个清晰的方块,并用箭头标示出顺序。
雌性们围拢过来,好奇地看着石板上的图画,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。这种将一项完整工作拆分开、每人只做其中一小部分的想法,对她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。
“这样……行吗?”阿雅婶有些迟疑,“万一负责搅拌的人没掌握好火候怎么办?”
“所以我们需要定下标准。”林小夕早有准备,“比如,搅拌到什么样子才算好,我会告诉大家一个明确的标准,或者由经验最丰富的人负责检查关键步骤。每个人只做自己最熟悉的那一步,做得多了,就会越来越熟练,速度自然就快了。而且,因为步骤固定,做出来的肥皂大小、厚薄都会差不多,看起来更整齐,也更能卖上好价钱。”
她又以编织组举例:“编筐也是一样。可以分成:选料和预处理组,专门挑选柔韧度合适的藤条,进行浸泡软化;编织骨架组,专门负责编出筐底和基本框架;编织细节组,负责填充和编织筐身,并添加装饰花纹;最后还有整理组,负责修整毛刺,检查是否牢固。”
这个新颖的想法,让雌性们感到既新奇又有些跃跃欲试。莉亚第一个响应:“我觉得可以试试!我只管编筐底的话,肯定能编得又快又好!”
“对对,我只管往模子里倒皂液,肯定能倒得又平又满!”另一个年轻雌性也兴奋地说。
在林小夕的鼓励和雷恩的支持下,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改革迅速推行开来。作坊被重新规划了区域:制皂区、酱料区、纺织区、编织区界限分明。每个区域内部,又根据工序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。
林小夕亲自指导每个小组制定简单的操作标准。她在石板上画出皂液搅拌到恰到好处时应有的浓稠度示意图;规定了藤条浸泡的最佳时长;统一了酱料罐的装满刻度;甚至还用木片做了几个标准尺寸的模具和量具。
起初,这种转变确实带来了一些不适应。有人记不住新流程,有人对标准把握不准,不同工序小组之间的衔接也偶尔会出现空档或堆积。但林小夕耐心地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,进行协调和指导,不断调整优化流程。
很快,流水线作业的优势开始显现。
负责单一工序的雌性们,因为重复操作,熟练度飞速提升,动作越来越快,越来越精准。工序之间的衔接也逐渐顺畅,如同溪流汇入河道,变得自然有序。整个作坊的生产效率肉眼可见地提高了!原本一天只能做出二三十块形状不一的肥皂,现在一天能稳定产出五六十块大小均匀、品相一致的皂块。编织组完成的篮筐数量也几乎翻倍,而且因为分工,花纹的复杂度和一致性反而有所提升。
更让雌性们感到惊喜的是,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,竟然让枯燥的重复劳动变得有趣起来。大家一边专注于手上的简单工作,一边可以和同组的伙伴轻松交流,甚至不知不觉间形成了默契的竞赛氛围,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。作坊里不再是各自为政的忙碌,而是充满了有节奏的协作和欢声笑语。
“哎呀,阿雅婶你们慢点倒,我们切割组快跟不上了!”负责切割肥皂的雌性笑着喊道。
“谁让你们手那么快!我们搅拌组还得保证质量呢!”阿雅婶嘴上说着,手下动作却丝毫不慢,脸上带着笑意。
编织区那边,莉亚得意地向同伴展示她刚刚编好的又一个完美筐底:“看!又一个!我现在闭着眼睛都能编得一样圆!”
雷恩偶尔会来作坊巡视,他看到的不再是略显杂乱的忙碌,而是井井有条的高效生产。雌性们各司其职,物料流转顺畅,成品以惊人的速度堆积起来。他熔金色的瞳孔中充满了惊叹和自豪。他的小雌性,又一次用他无法理解的智慧,解决了实际问题。
林小夕看着这一切,心中充满了成就感。这简陋的兽世手工作坊,第一次有了现代工业组织的雏形。她不仅是在准备交易商品,更是在潜移默化中,将一种更高效的生产和组织理念,植入到了部落的文化中。
几天后,出发前最后清点物资时,连最初持怀疑态度的老猎人和工匠们都震惊了。仓库里,整齐码放着数百块大小、色泽几乎一致的肥皂;一筐筐密封好的酱料罐贴着统一的标签;一匹匹按品质分好的麻布捆扎得整整齐齐;编织精美的篮筐和毯子堆成了小山。这些货物的数量和品相,远远超出了他们最初的预期!
“这……这么多!”巴顿看着堆积如山的货物,难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,“才几天功夫……你们是怎么做出来的?”
“是小夕夫人的新办法!”莉亚骄傲地挺起胸,“我们现在干活可快啦!还不累!”
老祭司抚摸着光滑的肥皂块和编织细密的毯子,连连点头:“好,好啊!整齐,真整齐!这样的东西拿出去,谁看了不喜欢?”
全族上下,对此次交易会的信心达到了顶点。如此充足且优质的货物,让他们对换取大量急需物资充满了期待。
然而,就在出发前夜,林小夕进行最后一次货物清点时,却发现了一丝不寻常。在堆放最精美编织品的角落,有几个原本应该装满最新式样、带有复杂花纹篮筐的大藤筐,似乎有被轻微翻动过的痕迹。她记得很清楚,那几个筐她特意让莉亚放在最里面,准备作为“高端商品”吸引眼球。她仔细检查了一下,数量并没有少,但摆放的顺序和朝向与她记忆中有细微的差别。
是有人好奇拿出来看忘了放回原处?还是……?林小夕的心微微一提。她想起老祭司关于熊狼部落的提醒,想起之前发现的陌生脚印。这些精美且独一无二的商品,吸引力巨大,但同时也可能过早地引起了某些不怀好意者的注意。
她不动声色地将筐子恢复原状,没有声张,但心中那根警惕的弦绷得更紧了。流水线带来了效率和规模,但也让这些凝聚了部落心血的成果更加显眼。明天的交易会之路,恐怕不会只是一帆风顺的展示和交换。这高效生产出的“爆款”商品,是通往富裕的钥匙,还是……引来危险的诱饵?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,目光变得深邃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