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轻小说 > 未织完的星光
本书标签: 轻小说 

无题

未织完的星光

未织完的蓝染(新篇)

初冬的周城总下雾,清晨推开工坊门,木架上的蓝染布裹着层薄霜,像蒙了层淡蓝的纱。许优正用软布擦拭老织布机,就看见雾里走来个熟悉的身影——是之前在文化展上遇见的外地老奶奶,身边还跟着个穿校服的小姑娘。

“许老师,我带孙女来学染布啦!”老奶奶拉着小姑娘的手,笑得眼角弯起来,“她听我讲了蓝染的事,天天吵着要来。”小姑娘叫月月,攥着许优递来的白棉布,小声说:“我想染块布,给奶奶做围巾。”

许优教月月扎简单的菊花纹,老奶奶坐在旁边看着,偶尔帮月月理理线。阳光慢慢穿过雾气,照在染缸里的蓝液上,泛起细碎的光。月月把扎好的棉布放进染缸,看着白布慢慢变蓝,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:“原来蓝染是这样‘长’出来的呀!”

等围巾晒干,许优帮月月把边缘缝整齐。月月把围巾围在奶奶脖子上,轻声说:“奶奶,这样冬天就不冷啦。”老奶奶摸着蓝布上的花纹,眼泪落在围巾上,又笑着擦干:“这是奶奶收到最好的礼物。”

那天之后,月月每个周末都会来工坊。有时候跟着学织布,有时候帮许优整理老纹样稿,慢慢的,她还能自己设计简单的图案——有一次,她画了只抱着板蓝根叶子的小兔子,许优把这个图案印在童衣上,成了小铺里最受欢迎的款式。

年底的时候,县里要办“非遗年货节”,邀请许优带着蓝染产品去参展。许优和大家一起准备了半个月,除了童衣、绘本和围巾,还做了些实用的小物件:蓝染布做的茶席、印着老纹样的帆布袋,还有装着蓝靛泥小样的纪念盒。

年货节上,周城蓝染的展位前总是挤满人。有位阿姨买了套蓝染茶席,说要送给爱喝茶的父亲;有对年轻夫妻选了两个帆布袋,说以后上班背着,“带着老手艺的温度”;还有个小朋友抱着印着小兔子的玩偶,非要让妈妈再买块蓝染手帕。

展会快结束时,月月和老奶奶也来了。月月手里拿着幅画,画的是工坊的院子:木架上挂着蓝染布,老织布机摆在窗边,院角种着板蓝根,旁边写着“周城的蓝,暖暖的家”。许优把画贴在展位的墙上,不少人看到后,都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。

回家的路上,许优看着车窗外的雪景,忽然想起年初种的那棵板蓝根。她想起月月染布时的认真,想起老奶奶收到围巾时的笑脸,想起大家一起拼挂毯、一起办分享会的日子——原来这抹蓝,早就像板蓝根的根一样,悄悄扎进了每个人的心里。

正月里,工坊来了位特殊的客人——是位从国外回来的设计师,她在网上看到周城蓝染的故事,特意赶来想合作。“我想把蓝染元素放进童装设计里,让更多外国小朋友知道中国的老手艺。”设计师拿出自己的草图,上面画着带着蓝染纹样的连衣裙、外套,还有配套的小帽子。

许优和设计师一起修改方案,从纹样的大小到布料的厚度,都反复琢磨。开春的时候,第一批合作款童装寄到了工坊——蓝白相间的连衣裙上,绣着简化的缠枝莲纹;小外套的口袋,做成了染缸的形状,可爱又特别。设计师把童装寄到国外,很快就收到了反馈:不少外国家长说,喜欢这种“有故事的颜色”。

四月的一天,许优去院里浇水,发现去年种的板蓝根已经长得很高了。她蹲下来,看着叶片上的露珠,忽然听见身后传来“优姐”的叫声——是小周,他带着几个同学来工坊实践,手里还拿着新打印的论文,上面补充了这一年周城蓝染的新故事。

小周和同学们跟着学染布,跟着整理老物件,晚上还帮许优写公众号推文,把周城蓝染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。有天晚上,小周看着工坊里的灯光,轻声说:“优姐,我以后想回来做蓝染推广,让这抹蓝走得更远。”

许优点点头,看着窗外的月光。木架上的蓝染布在风里轻轻晃动,老织布机安静地立在角落,“蓝染记忆角”里的老物件透着岁月的温软。她知道,这抹蓝从来不是“未织完”的,它在每个人的手里、心里,一直织着——织着温暖,织着传承,织着属于周城、也属于更多人的,长长的时光。

上一章 无题 未织完的星光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