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柔弱姑小姐回魂,执掌侯府风云录
本书标签: 穿越 

第二十五回:荒年救市显担,渠水通时粮满仓

柔弱姑小姐回魂,执掌侯府风云录

天启十三年夏,京城遭遇了近三十年不遇的大旱。自入春以来,滴雨未下,原本碧波荡漾的护城河水位骤降,露出大片干裂的河床,河底的鹅卵石在烈日炙烤下泛着刺眼的白光。城郊的农田更是惨不忍睹,绿油油的麦苗早在五月便已枯黄,田埂上裂开的缝隙能塞进成年人的拳头,农民们跪在田边,望着枯死的庄稼,眼眶通红,浑浊的泪水滴落在干裂的土地上,瞬间便没了踪影。​

这场大旱像一张无形的巨网,迅速笼罩了整个京城。粮价如同坐了火箭般飙升,短短半个月内,米价从平日里的五钱银子一石涨到了三两银子一石,还常常有价无市。街头巷尾,随处可见衣衫褴褛的灾民,他们面黄肌瘦,嘴唇干裂起皮,手里拿着破碗,有气无力地向过往行人乞讨。有些灾民实在饿极了,便去挖路边的野菜,可经过数月干旱,野菜早已枯萎,只剩下光秃秃的土地。​

侯府内,气氛也十分凝重。管事阿泰匆匆走进书房,脸上满是焦急之色,他双手捧着账本,声音有些颤抖:“小姐,咱们府里的粮仓快见底了。原本储备的粮食,除了供应府中上下人等日常食用,这一个月来还接济了不少附近的灾民,如今只剩下不到三成了。照这个情况,最多还能撑半个月。”​

沈玉容坐在书桌后,闻言眉头微微皱起。她放下手中的书卷,目光望向窗外,只见庭院中的花草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,叶片蔫蔫地垂着。她沉思片刻,缓缓开口:“阿泰,你先让人把府里的用粮标准再降低一些,除了老人和孩子,其他人的口粮都减半。另外,再去清点一下府中多余的衣物和钱财,以备不时之需。”​

“是,小姐。” 阿泰应了一声,正准备退下,沈玉容却又叫住了他:“等等,你去通知下去,明天一早,开放侯府的庄园,让百姓们去那里自助耕种。告诉他们,庄园里的土地任由他们开垦,种子和农具咱们府里提供,等秋收后,只需缴纳三成的粮食作为回报即可。”​

阿泰一听,脸上露出惊讶之色:“夫人,那庄园可是咱们侯府的私产,里面的土地肥沃,若是让百姓们去耕种,咱们岂不是要损失不少?”​

沈玉容摇了摇头,语气坚定地说:“如今大旱,百姓们连饭都吃不上了,哪还顾得上这些。若是百姓们都活不下去了,咱们侯府又能独善其身吗?开放庄园,发既能让百姓们有饭吃,也能为咱们府里储备一些粮食,这是双赢之举。”​

第二天一早,侯府开放庄园的消息便传遍了京城。百姓们起初还半信半疑,可当他们看到侯府的家丁们将庄园的大门打开,并且真的拿出了种子和农具时,都激动得热泪盈眶。一时间,大量的灾民涌向侯府庄园,他们拿着农具,在庄园里开垦土地,虽然烈日炎炎,汗水浸湿了衣衫,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希望。​

沈玉容也亲自来到庄园查看情况。她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,正吃力地挥舞着锄头,便走上前,接过老人手中的锄头,帮他开垦土地。老人感激地说:“小姐,您真是菩萨心肠啊!若不是您,我们这些老骨头恐怕早就饿死了。”​

沈玉容笑了笑,说道:“老人家,您别客气。大家齐心协力,一定能渡过这个难关。”​

在沈玉容的带动下,侯府的家丁和丫鬟们也都纷纷来到庄园,帮助百姓们耕种。有些家丁还懂一些耕种技巧,便耐心地教给百姓们如何选种、如何施肥,庄园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。​

然而,仅仅开放庄园还远远不够。虽然百姓们有了土地耕种,但距离秋收还有几个月的时间,在这期间,百姓们的口粮依然是个大问题。沈玉容深知这一点,她又开始思考新的办法。​

几天后,沈玉容召集了京城的各大商户。这些商户平日里都与侯府有生意往来,如今看到沈玉容召集他们,都有些疑惑。​

沈玉容坐在主位上,目光扫过众人,缓缓说道:“各位,如今京城大旱,粮价飞涨,百姓们生活困苦。我召集大家来,是想和大家商议一件事。我打算组织大家开展‘以工换粮’的活动,让百姓们通过修建水渠来换取粮食。大家也知道,修建水渠不仅能解决当前的灌溉问题,还能为以后的农业生产打下基础,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。”​

商户们听了,议论纷纷。有些商户担心投入太大,会亏本;有些商户则担心百姓们没有力气干活,无法按时完成水渠修建。​

沈玉容看出了大家的顾虑,继续说道:“大家放心,修建水渠的费用由咱们侯府和各位商户共同承担,粮食也由咱们共同出资购买。等水渠修建完成后,朝廷肯定会给予奖励,而且以后水渠周边的土地灌溉方便了,咱们的生意也会更好做。另外,我已经让人制定了详细的计划,会根据百姓们的工作量来分配粮食,保证公平公正。”​

在沈玉容的劝说下,商户们终于被打动了。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参与 “以工换粮” 活动,为缓解京城的粮荒出一份力。​

很快,“以工换粮” 的消息便传开了。百姓们得知只要修建水渠就能换取粮食,都积极报名参加。沈玉容让人在京城周边选了几个合适的地点,开始修建水渠。她每天都会去水渠修建现场查看情况,关心百姓们的生活。她还让人在施工现场搭建了临时的棚子,为百姓们提供休息和吃饭的地方,确保百姓们能够安心干活。​

在百姓们的努力下,水渠修建进展顺利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几条重要的水渠便修建完成了。当清澈的河水通过水渠流入农田时,百姓们都欢呼雀跃,他们仿佛看到了丰收的希望。​

然而,京城的粮荒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。虽然通过开放庄园和 “以工换粮” 活动,缓解了一部分压力,但粮食的供应量依然不足,粮价还是居高不下。沈玉容知道,要想彻底解决粮荒,必须从外地调运大量的粮食。​

于是,沈玉容决定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,从江南调运粮食。江南地区气候湿润,粮食产量丰富,而且她在江南有不少生意伙伴,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帮忙。​

沈玉容立刻写了几封信,派人快马加鞭送往江南。信中,她详细说明了京城的粮荒情况,希望江南的生意伙伴能够帮忙收购粮食,并尽快运往京城。​

几天后,江南的回信便到了。她的生意伙伴们纷纷表示愿意帮忙,他们已经开始组织人手收购粮食,并准备通过漕运将粮食运往京城。​

沈玉容得知这个消息后,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。她让人做好准备,迎接江南运来的粮食。同时,她还向朝廷上书,提出了 “储备粮动态调节机制”。她认为,朝廷应该建立专门的储备粮仓库,根据不同地区的粮食产量和需求情况,及时调整储备粮的数量和分布,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,避免粮荒的再次发生。​

朝廷收到沈玉容的上书后,非常重视。皇帝亲自召集大臣们商议,大臣们都认为沈玉容提出的 “储备粮动态调节机制” 非常可行。于是,皇帝下令采纳这个机制,并让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。​

不久后,江南的粮食陆续运到了京城。沈玉容让人将这些粮食一部分投入市场,平抑粮价;另一部分则存入朝廷的储备粮仓库,作为应急之用。随着粮食供应量的增加,京城的粮价逐渐回落,百姓们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正常。​

皇帝得知沈玉容为缓解京城粮荒所做的一切后,非常感动。他亲自下旨,赐给沈玉容一块 “济世商魂” 的牌匾,并称赞道:“侯府此举,救民于水火,功胜军功。”​

沈玉容接到圣旨和牌匾后,心中十分激动。她知道,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,更是对侯府的信任。她暗暗下定决心,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,为百姓们做更多的好事。​

上一章 第二十四回:童言无忌解心结,瓷器坊里化干戈 柔弱姑小姐回魂,执掌侯府风云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六回:漕船遇劫生危局,玉容定策解困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