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数题型繁多,无法覆盖所有内容,以下选取小学奥数最核心、最常考的6类题型,结合“解题思路+经典例题”进行梳理,帮助快速掌握核心方法。
一、鸡兔同笼问题
解题思路:通过“假设法”将两种动物转化为同一种,计算总脚数差异,进而求出其中一种动物的数量,再推另一种。
1. 假设全是鸡(或兔),计算假设的总脚数;
2. 用实际总脚数与假设总脚数的差值,除以单只鸡和兔的脚数差(4-2=2),得到兔(或鸡)的数量;
3. 用总头数减去已求数量,得到另一种动物的数量。
例题:鸡兔同笼,共35个头,94只脚,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?
- 假设全是鸡:总脚数=35×2=70(只);
- 脚数差=94-70=24(只);
- 兔的数量=24÷(4-2)=12(只);
- 鸡的数量=35-12=23(只)。
答案:鸡23只,兔12只。
二、植树问题
解题思路:先判断“植树类型”(封闭/非封闭),再根据“间隔数”与“棵数”的关系计算。
- 非封闭路线(两端都植):棵数=间隔数+1;
- 非封闭路线(两端都不植):棵数=间隔数-1;
- 封闭路线(如圆形、正方形):棵数=间隔数。
例题:在一条长100米的小路一侧植树,每隔5米植1棵,两端都要植,共需多少棵树苗?
- 间隔数=100÷5=20(个);
- 棵数=20+1=21(棵)。
答案:21棵。
三、盈亏问题
解题思路:根据“分配时的盈(多)、亏(少)数量”,先求“分配对象总数”,再求“物品总数”。
- 一盈一亏:分配对象总数=(盈数+亏数)÷两次分配差;
- 两盈:分配对象总数=(大盈-小盈)÷两次分配差;
- 两亏:分配对象总数=(大亏-小亏)÷两次分配差。
例题:老师给学生分糖果,每人分5颗多12颗,每人分8颗少6颗,求学生人数和糖果总数。
- 学生人数=(12+6)÷(8-5)=6(人);
- 糖果总数=5×6+12=42(颗)。
答案:学生6人,糖果42颗。
四、相遇问题
解题思路:核心公式为“总路程=速度和×相遇时间”,已知其中两个量,可求第三个量。
- 速度和=甲速度+乙速度;
- 相遇时间=总路程÷速度和;
- 总路程=(甲速度+乙速度)×相遇时间。
例题:甲、乙两车分别从A、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,甲车速度40千米/时,乙车速度60千米/时,3小时后相遇,求A、B两地距离。
- 速度和=40+60=100(千米/时);
- 总路程=100×3=300(千米)。
答案:300千米。
五、找规律问题
解题思路:观察数列/图形的“变化逻辑”,常见规律有:
- 数列:等差(如每次+3)、等比(如每次×2)、差为等差(如相邻差依次+1)、周期(如1,2,3,1,2,3...);
- 图形:数量递增/递减、形状循环、位置旋转/平移。
例题:找数列“2,5,8,11,( ),17”的括号内数字。
- 规律:相邻两项差为3(5-2=3,8-5=3...);
- 括号内数字=11+3=14。
答案:14。
六、年龄问题
解题思路:核心原则是“年龄差不变”(无论过去/现在/未来,两人年龄差始终不变),通过“年龄差”建立等式求解。
例题:今年爸爸35岁,儿子5岁,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?
- 年龄差=35-5=30(岁,始终不变);
- 当爸爸年龄是儿子4倍时,年龄差是儿子年龄的3倍(4-1=3);
- 此时儿子年龄=30÷3=10(岁);
- 经过时间=10-5=5(年)。生成一下一个老师在黑板上讲课
答案:5年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