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姩划掉文档里刚写的一行台词,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。电脑右下角的时间显示已是晚上十一点半,她已经在剧本《灯火阑珊》上卡了整整三个小时。
“这段感情戏还是太生硬了。”她自言自语,伸手去拿桌上的咖啡,却发现早已见底。
手机适时响起,是制片人周琳的电话。
“还没睡吧?”周琳的声音总是充满活力,不管多晚。
“当然,还在改第三集的戏。”时姩打了个哈欠,“你有什么事不能明天说?”
“好消息,男主角定下来了。”
时姩立刻坐直了身体:“谁?”
“韩栋。”
这个名字让时姩挑了挑眉。她知道韩栋,一个低调的实力派,演技扎实,从不炒作,出道十几年零绯闻。她看过他早年那部让他拿下最佳男配的《归途》,表演细腻动人,印象深刻。但近几年他似乎接戏不多,曝光度也低。
“他?我记得他好像很久没有新作品了。”时姩谨慎地问。
“是啊,所以张导费了好大劲才说服他出山。他看了剧本后很感兴趣,明天要来公司跟主创团队见面,特别是你这位编剧。”
时姩有些惊讶:“见我?”
“他对剧本有些自己的想法,想跟你聊聊。十点半,别迟到啊。”
挂掉电话,时姩重新打开文档,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。她不是没见过演员,但韩栋这种级别的实力派还是头一回。她快速搜索了一下韩栋近期的照片,发现与记忆中《归途》里那个青涩倔强的年轻人相比,现在的他更多了几分成熟沉稳,眼角添了些细纹,眼神却更加深邃。
“希望不是个难缠的主。”她嘀咕着,关掉了电脑。
次日早上十点二十五分,时姩抱着笔记本电脑准时踏进会议室。制片人周琳和导演张睿已经在里面讨论着什么。
“正好,时姩你来啦。”张导笑着招手,“刚才还在跟周制片聊,韩栋那边提了个请求,希望拍摄期间你能随组,方便随时调整剧本。”
时姩一愣:“全程跟组?这不太符合惯例吧?一般不是只需要前期参与读本会吗?”
“他是体验派演员,习惯在拍摄过程中深入角色,有时会有些即兴的灵感和想法,希望编剧能及时配合调整。”周琳解释道,“我们也觉得这样对作品质量有好处。”
时姩微微皱眉。她不喜欢这种临时被打乱工作安排的感觉,但作为编剧,她也理解不同演员有不同创作习惯。
十点半整,会议室的门被准时推开。韩栋走了进来,身着简单的深灰色毛衣和黑色长裤,身材比屏幕上看起来更高大挺拔。没有过多的客套寒暄,他与在场的人一一握手,姿态从容不迫。
当时姩与他握手时,注意到他手掌有层薄茧,指尖却很干净。
“韩老师,这是我们的编剧时姩,《灯火阑珊》的剧本就是她一手打造的。”周琳介绍道。
韩栋微微点头,目光落在时姩脸上:“时编剧很年轻啊。剧本写得很好,尤其是男主角陈愈的心理转变,很细腻。”
他的声音比影视作品里听到的更低沉一些,语气平和,不带任何架子。
“谢谢,我其实有点意外您会接这部戏。”时姩实话实说,“据我所知,您近年很少接电视剧了。”
韩栋轻轻笑了笑:“剧本打动了我。陈愈这个角色,一个事业低谷中重新找到自我的建筑师,写得真实有层次。不过,确实有一些地方我想跟编剧探讨一下。”
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,主要是韩栋对角色提出的理解和建议。令时姩惊讶的是,他并没有像有些演员那样要求加戏或美化角色,反而提出了一些使角色更加真实、立体的修改意见。
“陈愈在第三集与妻子争吵的那场戏,台词有些过于理性了。人在情绪激动时,说出来的话往往更直接,甚至有些伤人。”韩栋翻看手中的剧本,“我这里做了一些标注,仅供参考。”
他从包里拿出一份打印的剧本,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。时姩接过翻了翻,发现他的见解出奇地专业和到位。
“您学过编剧?”她忍不住问。
韩栋摇头:“只是喜欢研究人物。我以前在大学修过心理学,对人物动机和行为模式很感兴趣。”
会议结束时,韩栋再次提到随组编剧的事:“拍摄过程中我可能会对角色有新的理解,希望能及时与时编剧沟通调整。”
时姩与周琳交换了一个眼神,点头:“只要对作品好,我没问题。”
送走韩栋后,周琳拍了拍时姩的肩膀:“怎么样?没想象中难相处吧?”
“比预期中好很多。”时姩承认,“他很专业,提出的意见也合理。就是不知道实际拍摄时会不会有太多改动。”
“放心,韩栋是圈内出了名的敬业,不会无理取闹的。”张导接话,“他之前息影一段时间是因为母亲生病,需要照顾,现在复出对作品很挑剔,也很珍惜。”
时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。这解释了他为什么近几年作品稀少。
回到自己的办公室,时姩打开韩栋给她的那份标注版剧本,仔细阅读起来。他的笔记不仅有针对角色的分析,还有一些对场景和台词的小调整,无一不显示出他对剧本的认真研读。
在页边空白处,他甚至画了几幅简单的人物情绪曲线图。时姩忍不住笑了——这人认真得有点可爱。
手机震动,是闺蜜苏琪发来的消息:“听说你今天见韩栋了?怎么样?帅不帅?”
时姩回复:“挺帅的,但更印象深刻的是专业素养。他居然给我画了人物情绪曲线图。”
苏琪秒回:“情绪曲线图?这是什么直男操作?”
时姩笑着摇头,继续翻看剧本。在第五集的一场关键戏旁,韩栋写道:“这里陈愈的反应是否过于被动?以他的性格,可能会更直接地表达不满。”
时姩思考了一会儿,意识到他是对的。她开始修改这场戏,不知不觉又工作到了深夜。
当她终于完成修改,伸了个懒腰,发现已经快凌晨一点。她收拾东西准备离开,走到电梯口时,意外地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那里。
“韩老师?”时姩有些惊讶,“您怎么这么晚还在公司?”
韩栋转过身,手里拿着一份文件:“明天有个场景要拍,我想再跟你讨论一下台词。没想到你也工作到这么晚。”
“编剧的工作时间通常比较弹性。”时姩按下电梯按钮,“您想讨论哪场戏?”
“第六集,陈愈与前任偶遇的那场戏。我觉得台词可以再精简些,此时无声胜有声。”
电梯门打开,两人一同走进去。时姩思考着他的建议:“您是说减少对话,更多地依靠表演和镜头语言?”
韩栋点头:“我看过你之前的作品《落日之前》,你很擅长用细微的动作和眼神传递情绪,而不是依赖大量的台词。”
时姩惊讶于他居然做过功课,连她之前的作品都看过。这种被尊重的感觉让她对韩栋的好感增加了几分。
“那我们明天可以具体讨论一下怎么修改。”电梯到达一楼,时姩说道。
走出大楼,夜风微凉。时姩下意识裹紧了外套。
“这么晚了,需要我送你回去吗?”韩栋礼貌地问。
“不用了,我打车就好。”
韩栋点头:“那明天见。谢谢你愿意花时间讨论剧本。”
“这是我的工作。”时姩微笑,“而且,能和这么认真的演员合作,是我的荣幸。”
韩栋似乎微微笑了一下,夜色中看不真切:“晚安,时编剧。”
“晚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