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继光,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。1949年11月,家乡解放后,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,被选为村儿童团团长,还曾带领民兵活捉逃亡地主,搜出伪保长私藏的枪支弹药,被评为民兵模范。
1952年10月19日夜,朝鲜上甘岭597.9高地的焦土被炮火反复灼烧,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泥土混合的刺鼻气味。零号阵地前,志愿军战士们趴在战壕里,个个双眼赤红,紧握着钢枪的手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——敌人山顶的集团火力点像一头咆哮的野兽,喷出的火舌死死压制着他们,三批爆破组先后冲上去,都没能成功。
“参谋长,让我上!”一个年轻的声音突然响起,21岁的黄继光从战壕里猛地站起,胸膛挺直如松。他脸上还沾着尘土和血污,左臂缠着的绷带早已被鲜血浸透,却眼神如炬,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。
营参谋长看着他单薄却挺拔的身影,眉头紧锁:“你已经负伤了,太危险!”
“我是团员,又是通讯员,熟悉地形!”黄继光向前跨出一步,语气急促却沉稳,“请相信我,一定能炸掉火力点!”他猛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决心书,双手递过去,纸上的字迹被汗水浸得有些晕染,却字字铿锵:“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,争取立功当英雄,争取入党!”
参谋长看着他眼中的决绝,沉默片刻,重重点头:“注意安全,我们掩护你!”
“是!”黄继光敬了个标准的军礼,转身抓起爆破筒,带着战士吴三羊、肖登良,猫着腰钻进了夜色里。三人贴着焦黑的地面匍匐前进,子弹在耳边“嗖嗖”飞过,碎石子不断砸在钢盔上,发出“叮叮当当”的脆响。黄继光双眼紧盯着前方的地堡,牙齿咬得咯咯作响,每挪动一寸,左臂的伤口就扯着疼,冷汗顺着额角滑落,他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。
突然,敌人的机枪扫过来,吴三羊闷哼一声,倒在了血泊里。肖登良也被弹片击中,疼得蜷缩起来。黄继光的心猛地一沉,却没有停下脚步,他咬着牙,借着弹坑的掩护,继续艰难地向前爬。离火力点还有十米时,他左臂的伤口彻底崩开,鲜血汩汩流出,浸透了身下的泥土。他喘着粗气,脸色苍白如纸,却猛地攒起力气,将最后一颗手雷攥在手里,朝着地堡的方向甩出。
“轰隆!”一声巨响,半边地堡轰然倒塌,火力暂时停了下来。战士们正要冲锋,残存的机枪却又突然响起,火舌再次封锁了道路。黄继光趴在地上,浑身是伤,弹药和爆破筒也都用完了,他微微抬起头,看着战友们被压制得抬不起头,又看了看天边即将泛起的鱼肚白——时间不多了,要是天亮前拿不下阵地,所有努力都白费了!
他深深吸了一口气,浑浊的空气里满是硝烟味。只见他慢慢撑起身体,胸口剧烈起伏,脸上没有了往日的腼腆,只剩下视死如归的坚毅。他朝着战友们的方向望了一眼,像是在告别,又像是在鼓劲,随后猛地迈开步子,朝着喷着火舌的枪眼冲了过去。
“快!拦住他!”地堡里的敌人惊呼起来,机枪火力更猛了。
黄继光踉跄了一下,身上又添了几道伤口,却丝毫没有退缩。在离枪眼只有一米远时,他纵身一跃,张开双臂,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堵住了那道喷射的火舌。
“砰——”机枪声戛然而止。
战壕里的战士们先是一愣,随即爆发出震天的呐喊:“冲啊!为黄继光报仇!”他们端着钢枪,如猛虎下山般冲向阵地,踏着黄继光用生命铺就的道路,很快就攻占了零号阵地,全歼了守敌。
硝烟散去后,战友们在地堡前找到了黄继光。他的身体已经被烧焦,手指还深深抠着地堡的泥土,脸上凝固着坚毅的神情,仿佛还在守护着这片他用生命捍卫的土地。这个从四川中江贫苦农家走出的青年,这个曾因身材矮小结识被拒、却凭着热情破格参军的战士,这个入朝后总抢着帮战友扛弹药的通讯员,用21岁的生命,践行了自己在决心书上写下的誓言。
上甘岭的风还在吹,黄继光的名字却永远刻在了人们心中,他用胸膛筑起的精神长城,永远屹立不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