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幻想小说 > 时阅者
本书标签: 幻想  中短篇  奇幻言情     

(尾声)我·楼阁·窗

时阅者

小楼阁,半开窗。一缕光,半缕尘。

——题记

我总是会想起那天。

陈旧的物品,消失的人影,纷杂的心绪。

忽远忽近,忽冷忽热,是言不由衷。

不声不响,不明不白,是寝食难安。

……

染红的枫叶缠绕钝灰色的砖瓦,像束缚,又像拥抱。

我呆坐在屋内。地板微凉,灯光极暗,而我却莫名地有些心安。

“真烦,我这是又怎么了……”

我背靠在墙上,感受自己的心跳,感受到墙壁、地板、空气中微凉的气息,穿过我的衣物、接触我的皮肤、透过我的血肉、触碰我的灵魂。

“我……这是怎么了?”

我想大声叫喊,话却卡在喉咙里。

“你是不是该下楼看看。”

他的语气没有起伏,随后起身、走到窗前、开窗。

一道并不刺眼,但更亮的光照了进来,我有点反感。

“无趣。”

我把那扇窗全部关上,坐回我的墙角,继续任由寒冷侵袭着我的全身、裹挟着我的思维。

在一望无际的寒冷中,我陷入沉睡。

……

在梦里,我从街道上醒来,街道上空无一物。

不。

准确来说,我的身边车水马龙。

虽然我的四周全然是空气,但我能听到往日街道上的喧闹声,所以我判断我是在街道上。

我还能感觉到街道上来往的人和车辆很多,因为时不时地就会有什么东西磕碰到我。

尽管如此,我还是难以对身边的一切起什么兴趣。

“这就是我的内心吗?”

我低声喃语。

空无一物,却人声鼎沸。

......

不知道过去了多久,我眼前的一片空白开始褪去,就像是雾渐渐地消散开来。

我看见了。

在这条路上没有别人,只有来来往往的我自己。

我脸上的表情,或是慌张、或是平静、或是面露喜色、或是愁云密布……

我突然开始释然了。

……

我醒了过来。

“你是不是该下楼看看。”

“我要不要到楼下看看?”

“无趣。”

“那又如何?”

我继续和他——和自己对话。

如果说我的四周原先是有点暗,那么现在就是一片漆黑。

我向自己妥协,再一次起身,走到窗前,打开半扇窗,坐到窗前的椅子上,看向窗外。

楼阁外,灯几盏。

一条街,两路人。

我这又何尝不算是一种挣扎。

我在和自己做斗争。

“你看窗外。”

窗外又怎么不算是另一座封闭的楼阁。

我的楼阁,只开半扇窗。

但是,在我的楼阁之外,我看到的还是白墙。

“总会有些不同的……”

我好像要被困在楼阁里,永远出不去。

“我不要这样……我……”

我感觉自己好像裂开成了好几块,这一块让我赶紧下楼,那一块让我把楼拆了,还有一块让我保持一切。

“好累……或许……我该睡一觉。”

……

也许我目前找不到我现在所做的一切的意义。

但当我回首过往,却发现,我的那一件件过往,也正是一座座的楼阁。

它们都打开了一半的窗,由我向外看,刚好,别人想向里看,也行——必然窥不见全貌。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座楼阁,想透过窗户看见世界。

有的人把窗户开到最大,无论阳光或是风雨,对一切充满了激情。

有的人将窗户封死,拥抱自己,像在虚空中燃烧的冰。

而大多数的人呢,把窗户开一半,需要的时候打开不费劲,厌倦的时候关上无所谓。

有时候,我会想要逃离一切。

但当我跑出了一段距离之后,却发现自己又回到了楼阁内——

一个回避型人格的自我剖析。

……

在发布这些能被众人所见的文字时,我的心里其实经过了极大的挣扎——

哲思化的、近乎矫情的语言,文学化的、诗体化的小说,大概率是注定不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。

但我想。

没事的,就当是任性一次,浪费一点时间,挥洒几滴笔墨,去表达一些事情。

“林果”和“陈荷”表达的,是我和至交之间的那种长达数年的、一言不发的、却默然坚守的执着。

而 “安砚生”,是我不堪过往的一角留影。

但是现实中,没有为我写作的“温老师”。

我有什么呢?

噢,对了……

我有自己的“周延”——我的知己,“云”。

她的名字里带着一个虚无缥缈的“云”字。

而她本身,像一阵轻盈却不乏存在感的暖风,不由分说地,闯进我心里那片孤寂且繁杂的森林。

她不介意我的敏感,也不在乎我的孤僻,更不在意我表面故作轻松、实则需要拼命维持的高分。

她只会说。

“琪,你今天是不是心情不好?”

她清楚我的一切。

我藏在景色描写里的郁闷、我放在画布角落的阴霾、我“不经意”捡起的一片树叶、我下意识的逃避、我表面上的独立、我不愿说的伤疤——

她全都懂得。

她会陪我淋雨,会在我画布上残缺的地方添上一只微笑的小狗,会陪我把收集起来的落叶当画册来看。

她从来不会问我的过往,但她有能让我主动开口去倾述的魔力。

她不会纠正我的“错误”的情感表达方式。

她只会默默地用她自己的方式告诉我——

你看,说出来也没什么。

你看,你不用总是这么“完美”。

你看,脆弱一点也没什么。

做错了也没什么,改正过来就好了。

……

她的脸上几乎无时不刻都挂着那个温柔开朗的笑。

从人脑运作的角度来看。

‌三年,就已经对人生具有结构性重塑价值‌了。

人脑会在约66天的时候形成习惯。

而三年可深度固化。

而我和她,相识了十年。

这段时间,可以让一个人——

“遗忘”掉对三个人的“依恋”。

我相当于和她跨过了三个人生峡谷。

从小学,到初中毕业。

她弥补了我童年时期因为家庭纷扰而缺失的关爱。

尽管她的家庭比我的更加破碎。

她会在某些同学谈论我过敏的皮肤时,强行打断他们的话题。

她会给我不需要理由的拥抱——

只要我开口。

甚至很多时候都不需要我开口。

可能分别才是常态吧。

她和我没能考上同一所高中。

我早就该知道的,她不是学习的料——

因为她太过自由。

哪怕我给她整理出什么样的笔记、给她讲解过多少遍知识点……她就是学不会。

如此看来。

我能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,也是因为她。

刚开始,我会骗自己:

毕业后还是能见面的。

可上天会把现实的五脏六腑都剖开摆在我面前。

我听说,她后来去了外地打工——带着她的作家梦。

她给我留下的号码,我打通了,但电话那头,只有她的家人,没有她。

我原以为自己会崩溃。

可事实上,我走出来了——带着伤疤。

我花了十年去真正依赖一个人。

却在依赖过后,又用了三年,去学会假装不在意。

我有时会想,她究竟有什么魔力。

能让我如此念念不忘。

后来,我想明白了。

念念不忘又如何?

我不仅不会忘掉,我还要更清楚地去记住——

就像时璃一样。

带着浸透的悲伤,去迎接来日的欢喜。

以此,敬我们有始无终的友谊——

用文字赋予我的生活以色彩,让历经的思潮在挣扎中长出血肉。

上一章 多出的情感 时阅者最新章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