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霜回到京城后,立刻投身于朝纲整顿的繁杂事务之中。每天,她都在堆积如山的奏折里仔细甄别,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贪腐线索、失职渎职的蛛丝马迹,在她锐利的目光下无所遁形。然而,随着调查的深入,她发现王显和礼部尚书留下的势力盘根错节,牵一发而动全身,稍有不慎,便可能引发朝堂的动荡。
这日,凌霜正在整理弹劾官员的奏折,一名小太监匆匆跑来,神色慌张:“凌霜姑娘,陛下宣您即刻前往御书房,说是有要事相商。”
凌霜心中一紧,放下手中的奏折,快步走向御书房。推开门,只见陛下眉头紧锁,手中拿着一封密信。“凌霜,你来得正好。”陛下将密信递给她,“这是萧决从云漠关送来的,北狄虽然与我们议和,但他们在草原深处秘密集结兵力,似乎又在谋划新的进攻。”
凌霜接过密信,快速浏览,脸色变得凝重:“北狄可汗果然贼心不死,看来我们之前的担忧成真了。”
陛下叹了口气:“如今朝中兵力不足,若北狄再次进犯,我们该如何应对?”
凌霜沉思片刻,开口道:“陛下,我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新兵,同时加强对现有军队的训练。另外,臣建议从各地抽调一部分精锐部队,充实到云漠关,增强边境的防御力量。”
陛下点头:“此计可行。只是招募新兵需要时间,在这段时间里,我们必须想办法拖延北狄的进攻。”
“臣愿再次出使北狄。”凌霜语气坚定,“我要当面质问北狄可汗,为何违背议和协议,秘密集结兵力。同时,我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,打探他们的虚实,为我们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。”
陛下看着凌霜,眼中满是赞许:“好,朕准你前往。此次出使,你务必小心,若有任何危险,立刻返回。”
次日,凌霜带着一队使者,离开了京城,朝着北狄的方向出发。一路上,她心情沉重——北狄可汗反复无常,此次出使,必然充满危险。但为了边境的安宁,为了百姓的太平,她别无选择。
几日后,凌霜抵达了北狄的王庭。北狄可汗坐在高高的王座上,看着凌霜,眼中带着一丝嘲讽:“凌霜,你又来做什么?难道还想再败一次吗?”
凌霜毫不畏惧,直视着北狄可汗的眼睛:“北狄可汗,我们两国刚刚议和,你却违背协议,秘密集结兵力,是何用意?”
北狄可汗冷笑一声:“本可汗的事,还轮不到你一个小女子来质问。你们中原王朝软弱可欺,本可汗迟早会踏平你们的边境,占领你们的土地!”
凌霜心中愤怒,但她强忍着怒火,继续说道:“北狄可汗,你若执意挑起战火,我们中原王朝也绝不会退缩。你可别忘了,上次在雁归谷,你们是如何惨败的。”
北狄可汗脸色一变,眼中闪过一丝恼羞成怒:“哼,上次是本可汗大意了。这次,本可汗定会让你们付出代价!”
凌霜知道,再这样僵持下去也没有意义,她决定改变策略:“北狄可汗,我们两国交战多年,百姓苦不堪言。议和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,为何你一定要执着于战争呢?”
北狄可汗沉默片刻,开口道:“本可汗可以考虑停止集结兵力,但你们必须割让云漠关以东的土地给我们,否则,议和就此作罢!”
凌霜心中一惊——云漠关以东的土地是中原王朝的重要防线,一旦割让,边境将再无安宁。“北狄可汗,你的要求太过分了!”凌霜坚决地说,“这片土地是我们的祖先用鲜血换来的,我们绝不可能割让给你!”
北狄可汗见凌霜态度坚决,脸色变得阴沉:“既然如此,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。你回去告诉你们的陛下,准备迎接战争吧!”
凌霜知道此次出使失败了,她带着使者,离开了北狄的王庭。在返回京城的路上,她一直在思考应对之策——北狄可汗已经下定决心发动战争,他们必须尽快做好准备。
回到京城后,凌霜立刻进宫,将出使北狄的情况告知陛下。陛下听后,脸色十分难看:“北狄可汗如此嚣张,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。传令下去,立刻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新兵,同时从各地抽调精锐部队,前往云漠关支援。”
凌霜点头:“陛下,臣还有一计。我们可以联合周边的小国,共同对抗北狄。北狄虽然强大,但若是多国联手,他们也不敢轻易进犯。”
陛下眼前一亮:“此计甚妙!你立刻派人去联系周边的小国,商议联合抗狄之事。”
凌霜领命而去。接下来的日子里,她日夜忙碌,一面派人联系周边小国,一面协助陛下整顿军队。朝堂上,大臣们对于是否联合小国抗狄产生了分歧,一些大臣担心联合小国会引发其他麻烦,而凌霜则据理力争,详细分析利弊,最终说服了众人。
与此同时,萧决在云漠关也在紧张地筹备防御工作。他带领士兵们加固城墙,挖掘战壕,储备粮草。边境的百姓们得知北狄可能再次进犯,纷纷自发地组织起来,协助军队运送物资,巡逻放哨。
凌霜看着忙碌的京城,心中充满了担忧,但更多的是坚定——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,她和萧决,以及整个中原王朝的百姓,都会齐心协力,守护这片土地,绝不让北狄的阴谋得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