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的云漠关,一场罕见的秋雨过后,英雄祠前的梭梭苗竟冒出了新绿。卓拉提着水桶,小心翼翼地为幼苗浇水,卓雅跟在身后,把写满“守护心愿”的小木牌重新插好,小脸上满是认真:“姐姐,等这些树长得比英雄祠还高,凌将军和萧将军是不是就会看到我们守护草原的样子?”
卓拉笑着点头,腰间的“初心”令牌随动作轻晃。这半年来,她不仅定期照看梭梭林,还组织草原青年成立了“初心护卫队”,平日里帮牧民调解纠纷、护送物资,遇到风沙灾害时,更是第一时间冲在前面。“会的,”她摸了摸妹妹的头,“他们一直都在看着,看着我们把这片土地守得好好的。”
不远处,凌守业正陪着几位来自京城的历史学家,在“守护墙”前驻足。其中一位老者指着墙上凌霜、萧决的名字,感慨道:“我们在皇家档案馆里发现了萧将军当年的奏折,上面写着‘守江山易,守民心难’,千年过去,这句话依旧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啊。”
凌守业接过老者递来的奏折复印件,上面的字迹虽已模糊,却能清晰感受到字里行间的赤诚。“您看,”他指着“守护墙”上新添的名字,“这些年轻人或许不知道奏折里的道理,但他们用行动做到了——去年冬天,护卫队在暴风雪里救了二十多户牧民,自己却冻得失去知觉,这就是民心,是一代代传下来的‘初心’。”
正说着,远处传来一阵汽车鸣笛声。林晓带着泉州海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,拉着满满一车文物复制品赶来。“守业叔,卓拉!”她跳下车,兴奋地挥手,“我们把火龙舰模型、古代海图都带来了,还有爷爷当年守海疆时用过的望远镜,想在英雄祠办个‘山海相连’展,让大家知道,不管是边疆还是海疆,守护的都是同一片江山!”
展览很快布置起来。英雄祠的偏殿里,一边是草原的皮毛、西域的香料,再现千年前的互市盛景;另一边是海疆的船模、渔网,讲述着萧决后人守护海疆的故事。卓雅拉着一个来自泉州的小男孩,在火龙舰模型前驻足,认真地说:“我姐姐说,凌将军当年就是用这样的船,把坏人从海上赶走的,以后我也要去海疆,和你们一起守护大海。”
小男孩用力点头,从口袋里掏出一枚贝壳:“这是我在海边捡的,送给你!等你来了,我带你去看爷爷守过的澎湖寨,那里现在还有‘萧将军庙’呢!”
夕阳西下时,展览前挤满了人。卓拉站在台阶上,用汉语和草原语双语讲述着“山海同心”的故事,林晓则拿着望远镜,向大家介绍海疆的变迁。凌守业看着眼前的景象,忽然觉得,千年前凌霜与萧决期盼的“天下太平”,早已不再是单一的边疆安定,而是山河相连、民族相融、山海共济的盛世图景。
夜幕降临,篝火再次点燃。这一次,歌声里不仅有《云漠谣》,还多了泉州的渔歌、西域的民谣。不同的旋律交织在一起,却都透着对和平的向往、对家园的热爱。卓拉将“初心”令牌举过头顶,月光洒在令牌上,映出“初心”二字,也映出每个人眼中的光。
“这令牌,以前是凌将军的,是阿古拉将军的,现在是我的,以后会是卓雅的,是所有想守护这片土地的人的。”卓拉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,“它告诉我们,不管是在草原、在戈壁、在海疆,只要心里装着百姓,装着江山,‘初心’就永远不会老,山河就永远会是春天!”
夜风拂过,梭梭苗在风中轻轻摇晃,仿佛在回应着这誓言。英雄祠的钟声悠扬响起,与歌声、笑声交织在一起,飘向远方的草原、戈壁、海疆,也飘向更远的未来——那里,会有更多人接过“初心”的薪火,守护着这片山河,让盛世的长歌,永远传唱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