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年春天,传教士果然带着十余名波斯工匠回到洛阳,还带来了波斯的矿物颜料——朱红如商彝的火痕,金黄似何尊的日光,青绿像洹水的春波。柳毅早已禀明朝廷,隋炀帝听说是要绘制东西方情谊的纹样,特意下旨,将洛阳南城的一段城墙划归出来,供他们创作。
开工那日,天津桥上的百姓都来帮忙。江南的漆匠教波斯工匠调胶,西域的画师帮着勾勒线条,柳毅则蹲在城墙下,对照着羊皮卷和《西域记》,一笔一笔画出纹样的底稿。有个老工匠见他画得仔细,笑着说:“咱们这不是画城墙,是在给天下人画家书呢。”
画到玄鸟与狮子相遇的部分时,工匠们起了争执。波斯工匠想让狮子站在高处,彰显波斯的威严;洛阳工匠则觉得玄鸟该展翅在前,体现东方的待客之道。柳毅却笑着拿起画笔,在玄鸟的翅膀下添了片草叶,在狮子的爪边画了朵波斯菊:“你看,玄鸟衔着草叶是送祝福,狮子踩着菊花是表心意,哪有什么前后高低,都是真心罢了。”
工匠们听了,都点头称是。接下来的日子里,城墙渐渐变得鲜活:张骞牵着马与安清并肩走在商道上,班超捧着《西域记》在于阗国的寺庙里讲学,乐僔和尚站在莫高窟前,身边围着波斯商人和西域信徒。每一处纹样旁,都用汉文、波斯文、西域文刻着小字,记录着背后的故事。
城墙落成那日,隋炀帝亲自前来观看。当他看到玄鸟与狮子共同守护着一片草地,草地上百姓们载歌载舞时,不禁感叹:“朕修大运河,是为了连通南北;你们绘这城墙,是为了连通东西。往后,这洛阳城,就是天下人的家了。”
柳毅站在城墙下,摸着传教士送的羊皮卷,忽然想起阿衡埋在槐树下的甲骨,想起伯禽刻在何尊上的纹路。风拂过城墙,颜料的香气与运河的水汽交织在一起,他仿佛看见阿衡、伯禽、张骞他们从纹样里走出来,笑着说:“你看,咱们的念想,真的刻在天下人能看见的地方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