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机甲一中的备战区内,气氛还轻松。
张超低着头坐在角落,手上还残留着刚才操作机甲时的颤抖。虽然自己调整了心态,但是失败的苦涩像铁锈味一样弥漫在他的口腔里,挥之不去。
“明哲,该你了。”教练拍了拍王明哲的肩膀,“记住,对面是二中的主力卢天宇,特点是爆发力强但耐力不足。稳住节奏,拖到后期就有机会。”
王明哲默默点头,扶了扶眼镜。作为高三学生,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县联赛了。与家境贫寒的张超不同,王明哲的父母都是工程师,从小给他提供了最好的模拟训练设备。他在高一高二的理论测试全校名列前茅,甚至超过了许多毕业班的学长。
但理论与实战总是隔着一道鸿沟。
“二中派出的赵天宇!”王总教练接者说到,“这位选手以凶猛的前期攻势著称,曾经创下县联赛最快KO记录!王明哲应战,如果一味以稳制,将处于不利地位!”
王明哲深吸一口气,进入驾驶舱。他的机甲“磐石”是防御特化型,装备了加厚的护甲和能量护盾,但相应地牺牲了部分机动性。
比赛开始铃刚一响起,赵天宇的“暴风”就如离弦之箭般冲来,机械臂带着破空之声直击“磐石”的头部。
王明哲早有准备,举盾格挡。巨大的冲击力让他整个机甲向后滑行了半米,操作面板上警报闪烁。
“能量盾损耗12%!”系统提示音冰冷地报告。
王明哲心头一紧。这才第一击啊。
接下来的三分钟里,赵天宇发动了狂风暴雨般的攻势。王明哲全力防守,偶尔寻找机会反击,但大多被对方轻松化解。
“明哲太被动了!”备战区内,有队员焦急地说。
张超抬起头,紧盯着赛场:“不,他在执行计划。赵天宇的爆发期通常只有前五分钟,之后能量输出会下降15%左右。”
果然,五分钟后,“暴风”的攻势明显放缓。王明哲的压力减轻了许多,开始尝试更多的反击。
“就是现在!”教练在场边喊道。
王明哲推满操纵杆,“磐石”突然变守为攻,一连串组合拳逼得“暴风”节节后退。
王明哲的眼镜被汗水模糊,但他无暇擦拭。他的计算很精确:赵天宇的能量储备应该只剩30%左右,只要再坚持两分钟,对方就会进入疲软期。
“暴风”突然使出一个罕见的变招,右侧空门大开。
机会!王明哲几乎要出击,但最后一刻犹豫了。
这太像张超刚才中的那个圈套了。
就这一瞬间的迟疑,赵天宇已经调整好姿态,重新组织起防御。王明哲暗骂自己过于谨慎,再次加强攻势,但最佳时机已经错过。
比赛时间只剩最后一分钟。
“能量储备低于20%!”系统提示音响起。
王明哲一咬牙,决定冒险一搏。“磐石”突然改变节奏,一个假动作后直取对方驾驶舱——
太晚了。
终场铃声响彻赛场。
“时间到!根据有效攻击点数统计,县机甲二中赵天宇获胜!”
王明哲僵在驾驶座上,无法相信这个结果。他明明在后期占据了优势,怎么会...
回放显示,由于他过于保守的前期策略,赵天宇在开场阶段积累了足够的点数优势。尽管后期王明哲的反击更加有效,但总点数仍以微弱差距落后。
回到备战区,王明哲甚至不敢抬头看队友们的脸。
“对不起,我...”他的声音卡在喉咙里。
教练拍了拍他的肩:“打得不错,拖住了赵天宇的节奏。只是策略上可以更大胆一些。”
这安慰比任何责怪都让王明哲难受。他宁愿教练骂他一顿,那样至少说明教练还对他有所期待。
现在一中已经连输两场,形势十分严峻。
王明哲摘下眼镜,用力揉着眉心。他的理论知识无可挑剔,计算精准无误,却偏偏缺少了赛场上的那一点勇气和决断。
“还没结束。”林宥突然说,他站起身,目光投向备战区入口。
那里站着第三位出战选手——高一(1)班的李薇,曾是全国青少年机甲大赛的获奖者,也是一位让人安心的选手。
李薇再次整理自己的马尾,目的是保持视线不受影响,她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护具,仿佛即将到来的不是背水一战。
王明哲和张超对视一眼,心中同时升起一个念头:
也许,只有像李薇这样的人,总是光芒万丈,从来不知道失败的痛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