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灵异悬疑小说 > 默霖
本书标签: 灵异悬疑  悬解疑难 

第三十七章

默霖

第三十七章父辈的阴影

  锈蚀链环被移走,如同拔掉了连接两个危险电路的一根隐秘跳线。医疗中心内,那种无形的、令人不安的“背景噪音”似乎随之减弱。连续几天,苏雅那边的探测性脉冲消失了,她的脑波恢复了那种深沉的、有序的分析状态,但其中似乎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停滞感,仿佛失去了实时数据源的超级计算机,只能依靠之前的缓存进行运算。

  林默这边,则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恢复期。没有外部的隐秘干扰,在持续的心理疏导和温和的环境刺激下,他的“心域壁垒”变得更加稳固。他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,能够进行更连贯的对话,虽然依旧避免触及敏感话题,但眼神中的茫然和惊惧逐渐被一种疲惫的平静所取代。

  他甚至开始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,比如想喝某种口味的粥,或者希望窗户的窗帘拉开特定的角度。这些细微的、属于个人偏好的表达,让陈璐等人看到了他自我意识正在重新掌握控制权的迹象。

  他偶尔会问起外面的情况,问起案件的进展,语气谨慎而克制。陈璐选择性地告知了他一些信息——苏雅已被控制,张哲瀚等三名受害者正在接受长期康复治疗,社会秩序稳定。对于林夕失踪案与苏雅的直接关联,以及他自己被作为“钥匙”和“实验品”的残酷真相,她则暂时隐瞒了,只说是苏雅系列罪行的一部分。

  林默听着,没有追问,只是沉默地点点头,眼神复杂,仿佛在努力将这些信息拼凑进自己残缺的记忆版图里。他不再像最初那样轻易被恐惧击垮,而是表现出一种近乎麻木的接受,这种接受底下,是深不见底的疲惫。

  这种平静,像暴风雨过后伤痕累累的海面,看似波平浪静,实则暗藏漩涡。陈璐不敢有丝毫放松。她知道,林默的稳定是建立在信息隔离和持续心理支持之上的,极其脆弱。任何意外的刺激,都可能打破这来之不易的平衡。

  而苏雅,就是那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。

  链环被移走,切断了她的一个后手,但绝不会是她的最终手段。她的“静默”和“分析”,更像是在积蓄力量,或者等待一个他们尚未察觉的时机。

  技术团队对链环的研究取得了初步进展。他们确认,这种奇特材质确实对特定范围的生物脑波能量(尤其是与情绪强烈相关的波段)有极其敏锐的共振特性,理论上可以作为高效的信号中继器。链环上那道几乎将其断裂的腐蚀痕迹,也并非自然形成,而是由多种复杂化学成分精确作用的结果,其目的似乎就是精确控制链环的损坏程度,使其处于一种将断未断的“临界状态”。

  “她在利用这种临界状态,”材料专家分析道,“就像调节一个精密仪器的阀门。链环将断未断,其共振特性可能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、放大效应最强的阶段。这或许是她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。”

  这个发现让陈璐更加确信,苏雅的计划远未结束。这个“临界状态”的道标,必定有其特殊的用途,只是他们目前还无法理解。

  就在专案组全力研究链环、巩固林默状态的同时,一个意外的消息从临州传来。当地警方在继续排查苏雅(苏晓雅)大学时代的社会关系时,找到了一位她当年生物系的同学,一位如今在海外做访问学者的副教授。这位副教授提供了一条模糊的线索:他记得苏晓雅曾经对系里一批早已被封存的、她父亲苏明远教授遗留下来的研究资料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,甚至曾多次试图申请查阅,但都被以资料涉密且保存状况不佳为由拒绝了。

  苏明远教授的遗留资料!

  陈璐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揭开“心域平靖计划”和苏雅技术来源的关键!她立刻协调临州方面,动用更高权限,要求彻查这批被封存的遗物。

  几天后,消息传回。在一个废弃仓库的角落,找到了几个落满灰尘、标记着“苏明远-脑认知与场效应研究”的箱子。箱子已被打开,里面的资料有被翻动和少量缺失的痕迹——显然是多年前苏雅的手笔。但剩下的资料依然庞大。

  苏明远教授遗留下来的研究资料,如同一个尘封的潘多拉魔盒,被小心翼翼地运抵市局技术中心。箱子里的纸张大多泛黄发脆,散发着陈年墨水和灰尘混合的气味。里面充斥着复杂难懂的数学公式、物理模型草图、脑波频谱图以及大量晦涩的实验记录。

  专案组抽调了精通物理学、神经科学和密码学的专家组成联合小组,夜以继日地对这些资料进行梳理和解码。

  随着研究的深入,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。

  苏明远所谓的“心域平靖计划”,其核心并非简单的情绪管控或精神创伤修复,而是一个极其激进的、旨在利用特殊物理场(主要是精控次声波和特定电磁频率)直接干预和重塑人类意识结构的理论!他试图找到一种方法,抹除个体意识中的“杂质”(主要是激烈的负面情绪和痛苦记忆),创造一种绝对理性、绝对平静的“优化”精神状态。

  然而,他的实验屡屡失败。记录显示,早期动物实验对象出现了严重的生理和精神紊乱,甚至死亡。后期一些极其隐秘的、语焉不详的人体试验记录(使用了代号)也表明,受试者要么无法达到预期的“平静”,要么就像被抽走了灵魂,变成了行尸走肉。苏明远在笔记中痛苦地写道:“……情绪是意识的根基,强行剥离,如同砍断大树的根系,得到的只能是枯萎……”

  他最终意识到此路不通,在笔记中流露出了放弃和销毁研究的倾向。不久后,他便因那场“实验室意外”去世。

  而现在看来,那场意外,恐怕并非偶然。

  在苏明远一份加密的个人日记残片中,专家们破译出了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记录:

  【晓雅今日又问起‘场共振阈值’的计算……她的眼神……让我恐惧。她看待那些失败实验体的目光,不像是在看生命,更像是在看一堆不够完美的数据……我是否……将恶魔的种子,亲手种在了她的心里?我必须……阻止她……】

  苏明远很可能发现了女儿(苏晓雅/苏雅)对他研究的扭曲理解和危险倾向,甚至可能试图阻止她,继而招致了杀身之祸!苏雅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她不仅继承了父亲的研究,更将其推向了更加极端和残忍的方向。她不再追求徒劳的“情绪剥离”,而是转向利用“极致的情绪”(尤其是恐惧)作为能量和工具,试图锻造她所谓的“终极平静”。她把活人当成了实验材料,把林默这样具有特殊感知力的人视为完美的“钥匙”和“火种”。

  父辈的阴影,扭曲的传承,最终孕育出了一个真正的怪物。

  所有这些发现,陈璐都严格保密,尤其是对林默。这些真相太过黑暗,一旦被他知晓,很可能彻底摧毁他刚刚建立起来的脆弱平衡。

  然而,百密一疏。

  这天,一名新来的文职人员在给林默送换洗衣物时,不小心将一份夹在档案夹里、未被仔细检查的物资清单副本遗落在了病房的床头柜上。清单的末尾,印着待销毁文件的编号和简要标题,其中一行小字赫然是:【苏明远遗留研究资料-脑认知与场效应(部分涉及早期人体试验记录)】。

  林默当时正靠在床头休息,目光无意中扫过了那张纸。

  他的动作瞬间僵住。

  血液仿佛在刹那间凝固。

  “……人体……试验……?”他喃喃自语,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。

  那些被大脑强行隔离、封存的恐怖碎片,如同被一把钥匙猛地撬开了锁——黑暗的实验室、冰冷的束缚、扭曲的蕨类图案、苏雅那双非人的银色瞳孔、被抽取意识的极致痛苦、还有其他受害者绝望的呻吟……所有的一切,混杂着妹妹林夕失踪的影像,如同决堤的洪水,疯狂地冲击着他脆弱的意识防线!

  “不……不……啊啊啊——!!!”

  他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,双手死死抱住头颅,身体剧烈地抽搐起来,从床上翻滚而下!监护仪器爆发出刺耳的警报,脑波监测屏幕上,代表“心域壁垒”的信号瞬间崩解,被一片代表极度混乱和痛苦的剧烈波动取代!而那个一直潜伏的控制协议信号,则如同闻到了血腥味的饿狼,猛地激活,开始趁乱疯狂地侵蚀和扩张!

  “病房紧急情况!”护士的惊呼声通过对讲系统传来。

  陈璐和其他人立刻冲向病房。

  隔离室内,一直处于“分析”状态的苏雅,仿佛接收到了最强烈的信号,脑波瞬间从有序变为狂喜般的剧烈活动!她甚至猛地睁开了眼睛!那双棕黑色的瞳孔里,不再是空洞或漠然,而是充满了某种期待和贪婪的光芒!她嘴角扭曲,几乎要形成一个笑容!

  “阻止她!镇静剂!快!”陈璐一边指挥医护人员按住失控的林默,一边对着观察苏雅监控的频道大吼。

  强效镇静剂被注入林默体内,他的挣扎渐渐微弱,再次陷入昏迷,但脑波的混乱和协议的活跃并未立刻平息。

  苏雅那边,在林默被镇静后,她的脑波活动也缓缓降级,重新闭上了眼睛,但那抹令人不寒而栗的“期待”感,却仿佛残留在了空气中。

  一场意外,一次疏忽,几乎让他们之前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。

  陈璐看着病床上脸色惨白、呼吸微弱的林默,又看向监控屏幕上那个重新归于“静默”却仿佛散发着满足感的苏雅,一股冰冷的愤怒和深深的后怕攫住了她。

  真相的重量,足以压垮一个刚刚复苏的灵魂。

  而虎视眈眈的恶魔,从未放过任何可乘之机。

  脆弱的平衡,被彻底打破了。

  接下来,他们面对的,将是一个知晓了部分残酷真相、意识再次遭受重创的林默,以及一个可能因此被“激活”了下一步计划的苏雅。

  尾声的风暴,似乎提前到来了。

上一章 第三十六章 默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