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从那次私房菜馆的谈话后,黎光确实如他自己所说,始终与魏南枝保持着正常朋友的距离。
微信上偶尔的问候,金融讲座的推荐,都让魏南枝渐渐卸下防备,他的消息总是简短得体,从不逾矩。
有时是一篇她可能感兴趣的法学论文链接,有时是某场学术研讨会的通知。甚至有一次,他发来一张山城老家的照片,说那里新开了家地道的山城小面。
魏南枝能看得出来,他在努力接触她的世界,尽管那并不容易。
项目论文的初稿发到程教授邮箱那天,魏南枝独自去法学院看了一场模拟法庭。
台上学生的律师角色在唇枪舌战,却让她感到一丝不适,他们似乎更在乎输赢和辩论技巧,而非正义或案件本质。
这种感受在随后的法院实地旁听中愈发强烈,以至于她忍不住向程教授倾诉。
程淮安教授如果你想考虑实务方面的工作,可以尝试做一名检察官。
程淮安教授你骨子里有股天然的正义感,这在当今司法系统里很珍贵。
魏南枝若有所思。这个建议在她心里埋下一颗种子,只是缺少一个萌芽的契机。
一个周六的下午,黎光约她去试一家新开的山城菜馆。
餐厅名叫“山里有味”,装修风格让她恍如回到山城老家。粗糙的土墙,竹编的灯罩,甚至连菜单都是用老式木牌挂在墙上。
他们刚走到包厢门前,黎光被生意伙伴叫住寒暄。
黎光向对方介绍,语气自然:
黎光这是我朋友,魏南枝。
朋友。
魏南枝咀嚼着这个词,让她想起此刻正在上海参加论坛的胡明昊。
或许异性之间,除了恋人,确实还存在这样一种关系,不比青梅竹马纯粹,却也不必牵扯利益。
这家餐厅的味道确实很正宗,带着四川特有的鲜香和麻辣。不得不说,和黎光相处的时候,最不可辜负的就是美食。
不愧是北京的“老餮”,带她寻遍北京城,到处都是地道稀罕的美味。
饭后,黎光邀她去家里取那本《异域录》。
车子驶入东四环的缦和北京时,魏南枝望着窗外错落的楼宇,不由轻叹:
魏南枝这就是传说中的‘北京云端隐邸’啊。
黎光侧目看她,只见她眼中闪过一丝赞叹,随即恢复平静。
这让他想起上次酒会上,当某位商业伙伴夸夸其谈那瓶啸鹰酒庄的红酒时,魏南枝也是这样,眼底掠过一丝了然的笑意,却什么也没说。
那种神情,像是见惯了浮华的上位者,带着几分倦怠的从容。
可据他所知,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孩,不该有这样的阅历。
这种矛盾感让黎光愈发好奇,就像发现了一本装帧朴素却内容深奥的古籍,忍不住想一页页翻阅。
电梯直达顶层,入户门打开的瞬间,北京CBD的灯火如星河般倾泻而入。
魏南枝站在落地窗前,夜色勾勒出她纤细的轮廓。黎光去书房取书的间隙,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她的身影。
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像是他商业版图的缩影,而窗前的人影却仿佛独立于这一切之外。
让他有种,想拥她入怀的冲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