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校园小说 > 晚砚
本书标签: 校园  原创国庆新征文  双向救赎   

场馆外的脚印

晚砚

省赛场馆的玻璃幕墙在晨雾里泛着冷光,像块巨大的冰。林砚站在广场边缘,鞋底沾着的泥在大理石地面蹭出浅痕,很快被保洁员的拖把抹去,像从未存在过。

他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赛程表,是昨天从场馆外的公告栏偷偷撕下来的,上面“第三中学VS实验中学”的字样被指腹磨得发毛——那本该是他们的对手,现在却成了别人的战场。

“张磊呢?”苏晚的声音带着晨露的湿意,她抱着个篮球站在台阶下,校服领口别着枚褪色的徽章,是去年区赛的纪念品,“护士说他凌晨就不见了,是不是跟你说了什么?”

林砚的喉结动了动,把赛程表塞进裤兜。凌晨三点,张磊给他发过条消息,只有个定位,就在场馆后门的巷子。他赶过去时,只看见根断成两截的拐杖,和摊在地上的申诉材料,上面的签名被雨水洇得模糊,像片化开的墨迹。

“他可能……去买早餐了。”林砚的声音有点发涩,视线越过苏晚的肩膀,落在场馆入口处——那里聚着群穿着队服的球员,说说笑笑地往里走,胸前的号码在晨光里闪着光,刺得人眼睛疼。

苏晚突然抓住他的胳膊,指尖冰凉:“你看那个!”

场馆外墙的大屏幕亮了,正在播放各队的赛前采访。画面切到三中的教练时,林砚的血液瞬间冲上头顶——那教练手里拿着的战术板,上面画着的联防图,分明是张磊在储藏室里录的“秘密战术”,连“中锋卡位偏左三公分”的小字都一模一样。

“是他……”苏晚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,篮球从怀里滑落,砸在台阶上发出“咚”的闷响,“是三中的教练,那天我看见他在训练馆门口徘徊,还问我‘张磊是不是有个蓝色的战术本’……”

林砚捡起篮球,球面的纹路硌得掌心生疼。他想起火灾后警察的话:“小马的哥哥说,是有人花钱买战术,不止一家队参与。”当时他以为只是随口一说,现在看来,那些被偷的战术,早就成了别人手里的武器。

“我们进去。”林砚突然抓住苏晚的手,往场馆入口跑,“就算不能打,也要让他们知道,这战术是偷来的!”

保安拦住他们时,苏晚突然把怀里的申诉材料往地上一撒,纸张在风里飞得满地都是,像群白色的蝴蝶。“你们看!”她的声音带着哭腔,指着大屏幕,“那是我们的战术!是偷来的!”

周围的人纷纷侧目,有记者举着相机围过来,镜头对着满地的材料,快门声“咔嚓”响个不停。三中的队员也走了出来,为首的后卫抱着胳膊,嘴角挂着嘲讽的笑:“证据呢?有本事拿出录像带啊,哦——”他拖长语调,“你们的录像带不是被烧了吗?”

苏晚的脸瞬间白了,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,往林砚身边倒了倒。林砚把她往身后拉了拉,捡起张飘到脚边的材料,上面是张磊用左手写的“战术来源说明”,字迹歪歪扭扭,却每个字都透着执拗。

“这就是证据。”他把材料举起来,声音在人群里炸开,“这上面记着每个战术的修改时间,记着我们为了练这个联防摔了多少次,流了多少汗!你们敢把你们的训练记录拿出来比吗?!”

三中的教练脸色铁青地走过来,挥手想打掉林砚手里的材料:“胡说八道!保安,把他们赶出去!”

拉扯间,林砚怀里的篮球掉在地上,滚到个穿西装的男人脚边。那男人弯腰捡起球,指尖在球面的磨损处摸了摸,突然开口:“这球……是去年省赛的纪念款吧?我记得实验中学的队长,总爱把它往篮板上砸三下再投篮。”

林砚猛地抬头,认出那男人是省赛的仲裁委员,去年给他们颁过奖。“您还记得?”他的声音有点发颤。

“怎么不记得。”男人笑了笑,把球递回来,“当时你们队那个小个子后卫,投绝杀球前,还对着球说‘张磊的篮板,苏晚的掩护,少一个都不行’,全场都听见了。”

苏晚的眼泪突然掉下来,砸在篮球上,晕开个小小的湿痕。她想起那个绝杀球,林砚在三分线外被两个人夹击,是张磊从人群里跳起来抢下篮板,用没受伤的左手把球传给她,她再回传给林砚时,裁判的哨声正好响起——那记空心入网的声音,比任何欢呼都动听。

“仲裁先生,”三中的教练突然开口,语气带着讨好,“小孩子不懂事,您别跟他们计较……”

“是不是计较,得看证据。”男人打断他,指了指地上的材料,“这些修改记录,我们可以核对备案的训练日志。如果真像他们说的……”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三中的队员,“取消资格的,可能就不是实验中学了。”

人群突然安静下来,只有风卷着纸张的“哗啦”声。林砚看见张磊拄着根新拐杖,一瘸一拐地从巷子口跑过来,左肩的纱布又渗了血,却笑得咧开了嘴,手里举着个录音笔,像举着个宝贝。

“我找到了!”张磊的声音嘶哑,却异常响亮,“小马的哥哥跟三中教练交易的录音!他说……他说给了五千块买战术!”

录音笔被递到仲裁委员手里时,林砚突然觉得眼眶发烫。他看着张磊跑过来时在地上留下的脚印,深浅不一,却坚定地朝着他们的方向,像串不肯回头的箭头。苏晚的肩膀还在抖,却紧紧攥着他的手,指尖的温度透过汗湿的皮肤传过来,烫得人安心。

三中的教练脸色惨白,想抢回录音笔,却被保安拦住。记者们的相机快门响得更密了,闪光灯在晨雾里炸开,像无数颗星星落在地上。

仲裁委员按下播放键时,林砚听见自己的心跳声,比任何时候都要响亮。录音里的对话模糊却清晰,那些关于“买战术”“毁证据”的字眼,像把锤子,敲碎了所有伪装。

“看来……”男人关掉录音笔,目光落在林砚身上,“我们需要重新召开听证会。实验中学的同学们,你们愿意参加吗?”

林砚看了看张磊,看了看苏晚,然后点了点头。阳光突然穿透晨雾,照在省赛场馆的玻璃幕墙上,反射出刺眼的光。他想起昨天在巷子口捡到的拐杖,断口处很整齐,像是故意掰断的——大概张磊早就料到,有些路,必须自己一步一步走,哪怕疼得钻心。

三个年轻人跟着仲裁委员往里走时,林砚回头望了眼广场。满地的材料被风卷着,贴在他们刚才站过的地方,像片铺展开的地图。保洁员的拖把停在半空,大概是觉得,有些脚印不该被抹去,有些故事,还没到结束的时候。

场馆内的空调很凉,却吹不散他们身上的暖意。林砚摸着怀里的篮球,突然想起苏晚昨天说的话:“就算线断了,风筝也能自己飞。”现在看来,只要攥着球的手没松,只要身边的人还在,就算摔得再疼,也能重新站起来,朝着篮筐的方向,一步一步跑过去。

上一章 断线的风筝 晚砚最新章节 下一章 听证会的裂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