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假第一天的阳光格外慷慨,透过窗帘缝隙洒在宿舍的书桌,把陆景辞正在收拾的书本晒得暖洋洋的。许淮安趴在旁边的床上,抱着新篮球滚来滚去:“景辞,你说小猫们会不会记得我们啊?昨天喂它们的时候,有只居然往我手上蹭了!”
“会的。”陆景辞把两人的期末试卷按科目理好,塞进书包最底层,又将那本《朝花夕拾》放进外侧口袋,“等开学回来,它们应该能睁开眼睛了。”他顿了顿,转头看向许淮安,“你寒假要回乡下外婆家?”
“嗯,我妈说外婆想我了,让我回去住两周。”许淮安坐起来,有点舍不得,“不过我初三就回来,到时候去找你,我们一起去喂小猫。”
两人收拾好东西,并肩走出校门。公交站台前,许淮安反复叮嘱:“你一个人在家别总吃泡面,记得按时吃饭,兼职别太累了,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。”
“知道了,啰嗦鬼。”陆景辞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,从书包里掏出个保温袋,“给你带的,路上吃。”里面是他早上特意煮的茶叶蛋,还带着余温。
公交车到站,许淮安接过保温袋,又抱了抱陆景辞:“那我走啦,等我回来!”陆景辞看着公交车渐渐远去,直到变成一个小点,才转身往家的方向走——所谓的“家”,不过是父亲偶尔回来住的老房子,冷清得像个空壳。
乡下的日子过得慢悠悠的。许淮安每天帮外婆喂鸡、浇菜,晚上就坐在煤油灯旁给陆景辞写信。他会写外婆种的橘子熟了,甜得流蜜;会写村口的大黄狗总跟着他跑;会写自己又把物理错题本看了一遍,这次全弄懂了。信纸末尾,他总会画个咧嘴笑的小人,旁边歪歪扭扭写着“想你”。
陆景辞每天都会去书店兼职,晚上回到空荡荡的房子,第一件事就是拆许淮安的信。少年的字迹飞扬,带着鲜活的气息,连纸上都似乎沾着橘子的甜香。他会把信小心翼翼夹进笔记本,然后坐在书桌前回信,写书店来了本新的科幻小说,写小猫们又长大了点,写自己煮了他教的番茄炒蛋,味道还不错。
除夕那天,许淮安帮外婆贴完春联,就蹲在院子里给陆景辞打电话。电话那头传来烟花的声响,还有陆景辞温和的声音:“在忙吗?”
“刚贴完春联,外婆在煮饺子呢。”许淮安裹紧外套,哈出白气,“你吃饺子了吗?”
“买了速冻的,刚煮好。”陆景辞的声音顿了顿,“我爸……没回来。”
许淮安心里一紧,赶紧转移话题:“等我回去给你带外婆做的酱肉,超香的!对了,我昨天梦到我们去北京了,还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呢!”
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,随即传来陆景辞低低的笑声:“我也梦到了。等开学,我们一起查北京的大学分数线。”
挂了电话,许淮安看着院子里的红灯笼,心里暗暗想着:以后的每一个除夕,都要和陆景辞一起过。
初三下午,许淮安揣着外婆做的酱肉,急匆匆赶回市里。他没回家,直接去了陆景辞家。敲开门时,陆景辞正坐在书桌前刷题,看见他,眼睛瞬间亮了起来:“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?”
“想你了呗。”许淮安把酱肉递过去,凑到书桌前一看,全是北京高校的历年录取资料,“你都查好啦?”
“嗯,这几所的物理专业不错,我们可以试试。”陆景辞指着资料上的学校名称,眼里满是憧憬。
两人坐在书桌前,对着资料规划未来,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,连空气都变得暖洋洋的。许淮安忽然想起什么,从口袋里掏出个红包:“给你的压岁钱,外婆让我给你的。”
陆景辞愣了一下,红包上绣着吉祥的图案,还带着淡淡的皂角香。“我不能要。”他把红包推回去。
“这是外婆的心意,你必须收下。”许淮安把红包塞进他手里,“等以后我们挣钱了,再给外婆买礼物。”
陆景辞握着红包,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,心里暖暖的。他从抽屉里拿出个小盒子,递给许淮安:“给你的,新年快乐。”
打开一看,是个精致的书签,上面刻着两只并肩的小猫,旁边还有一行小字:“与淮安共赴未来”。书签的材质是桃木的,带着淡淡的清香。
“太好看了!”许淮安把书签放进书里,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,“我要一直用它。”
第二天,两人一起去喂小猫。纸箱里的小猫已经睁开了眼睛,圆溜溜的,像两颗黑葡萄。许淮安小心翼翼地抱起一只,陆景辞在一旁拿着奶粉喂其他的,阳光落在他们身上,画面温馨得像一幅画。
“等它们再大些,就送去救助站。”陆景辞擦了擦手上的奶渍,“老板说会帮它们找好人家。”
“嗯。”许淮安点了点头,看着怀里的小猫,“希望它们能遇到像我们一样好的主人。”
陆景辞转头看向他,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:“会的。就像我们遇到了彼此。”
寒假的最后几天,两人几乎形影不离。他们一起去书店兼职,一起刷题,一起去江边散步。陆景辞的父亲偶尔回来,看见许淮安,脸色很难看,却没再像以前那样闹,只是摔门而去。陆景辞握着许淮安的手,轻声说:“别理他,我们过好自己的就行。”
开学前一天,许淮安帮陆景辞收拾书包。他在书包的夹层里,发现了一封没寄出去的信,是陆景辞写给母亲的。信里说,他知道母亲的难处,但他不想放弃自己的感情,不想放弃许淮安;说他和许淮安约定好了要考去北京,以后会好好生活,让母亲放心。
许淮安看着信,眼眶忍不住发热。他悄悄把信放回去,转身抱住陆景辞:“景辞,不管以后怎么样,我都会陪着你。”
陆景辞回抱住他,下巴抵在他的发顶:“嗯,我也是。”
窗外的阳光正好,照在书桌上的录取资料上,照在手指上的戒指上,也照在两个少年相依的身影上。寒假里的烟火与家书,见证了他们的思念与坚守,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共赴未来的决心。
新的学期即将开始,他们的故事,还在继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