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图书馆天台,2027年6月8日,19:30。
可乐罐被风吹得嗡嗡作响,像一支走调的弦乐。我们并排坐在栏杆上,电脑屏幕还亮着,标题停留在——
《现在完成时 · 四人航线》
光标闪烁,等待第一条记录。
1
计岷先开口,声音被夜色压低:“谁先?”
我举手,把碎成三瓣的【Y】键放在键盘旁,当作回车键。
“我来。”
指尖落下,屏幕跳出第一行字——
【2027.06.08 19:32】
【文期】现在完成时:
四年前埋下的断键,此刻碎成三瓣,被我写进报道首段。
下一则新闻,我想写“归航”。
——交卷。
我侧头,冲他们挑眉:“轮到你们。”
2
明轲把电脑往中间一转,左手落在键盘上——四年过去,他左手指节更修长,腕骨处多了一道浅浅的疤,是实验室操作失误留下的。
【2027.06.08 19:35】
【明轲】现在完成时:
MIT博士资格考试通过,导师批准我回国建联合实验室。
1283公里,变成0公里。
——交卷。
他按下“Ctrl+S”时,呼吸明显轻了一拍,像终于把某个悬而未决的极限值,存进了硬盘。
3
计岷没动,只把透明盒子打开,将那枚全新的【Y】键放到屏幕正上方,蓝光映得轴体像一块微型冰川。
【2027.06.08 19:37】
【计岷】现在完成时:
博士提前毕业,论文被引破千,收到母校特聘副教授offer。
0公里,继续延长,但方向调头——向下,向深。
——交卷。
他敲完最后一个字,忽然伸手,把新键递到我面前:“这一次,你来装。”
4
我接过键帽,翻到背面——
轴心处刻着一行激光微雕:
「F4 × ∞ · 2027」
指尖轻轻一按——
“咔哒。”
键帽归位,蓝光闪过,像给四年航线按下确认键。
屏幕自动刷新,生成一条汇总函数——
```python
def now_perfect(t):
if t >= 4*365*24*3600:
return "F4 reunited"
else:
return "keep running"
```
终端跳出绿色字符:
`>>> now_perfect(126230400) # 四年秒数`
`'F4 reunited'`
我们相视而笑,笑声惊动香樟,叶隙筛下的光斑在屏幕上跳动,像无数细小的☆。
5
新的空白文档自动打开,标题被命名为——
《将来进行时 · 无限循环》
光标闪烁,等待下一条记录。
计岷忽然伸手,把电脑“啪”地合上,声音干脆:“别急着写。”
他抬眼看我们,眼底有久违的狡黠:“科学讲究可重复验证。四年一次归航,样本太少。”
明轲挑眉:“你想怎样?”
计岷掏出手机,打开倒计时App——那是四年前我们自己写的——界面仍是最初的黑底绿字。
他把数字调到新的秒数:
`126230400`(四年)
然后按下“循环”按钮。
屏幕跳出提示:
【是否设定为无限循环?】
【是/否】
他毫不犹豫点击“是”。
下一秒,App自动生成一条群公告:
`F4归航倒计时 · 第2轮`
`结束时间:2031.06.08 19:37`
`地点:旧图书馆天台`
`违约惩罚:亲手掰断∞键,且终身不吃炸鸡。`
我失笑,却举起手:“同意。”
明轲也伸手,掌心向下,覆在我手背上:“同意。”
计岷最后伸手,掌心向下,覆盖三层温度。
“无限循环,通过。”
6
夜风掠过,带来远处操场的口哨声,以及初夏特有的青草味。
我们并肩下楼,脚步声在空荡楼梯间混成一片,像四段不同频率的波,终于叠加成一个新的基频。
走到门口,我回头,看了一眼天台——
月光落在那台旧电脑上,屏幕还亮着,光标一闪一闪,像一颗永不熄灭的脉冲星。
7
下楼途中,我随口问:“下一轮,想做什么课题?”
明轲:“量子通信里‘不可克隆定理’的恋爱类比。”
计岷:“AI情感模型的‘毒舌权重’优化。”
我笑:“那我就写——‘当无限循环遇上新闻伦理’。”
我们说着,走出旧图书馆,影子被路灯拉得老长,却在地面交汇成一个点,像四条渐近线,终于重合。
8
远处,清华方向的钟声响了三下,午夜已到。
我们没回头,只把钥匙扣高高抛起——
金属相撞,清脆一声,像给新的故事,按下开始键。
——将来进行时,
已启动。
循环次数: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