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封承载了所有少女心事的信,最终还是被林小鹿锁进了日记本的最后一页。
她对自己说,再等等。等她站上亚洲杯的赛场,等她用那副他送的球拍,打出真正配得上这份心意的成绩。那时候,她才有资格,将自己的心,完完整整地交到他面前。
亚洲杯的赛场设在新加坡,湿热的海洋性气候,与北京干燥的初冬截然不同。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咸湿而温热的味道,巨大的体育馆内,冷气开得十足,将喧嚣与热浪隔绝在外。
这里的灯光比世青赛时更加刺眼,观众席上坐满了来自亚洲各国的球迷,挥舞着不同的旗帜,用各种语言呐喊助威。每一个对手,都是各国乒坛的顶尖好手。这里的空气,充满了成年人赛场上特有的,冷静而残酷的硝烟味。
林小鹿不再是那个初登国际赛场会紧张到腿软的小姑娘了。世青赛那场惨痛的失利,像一场淬火,褪去了她的青涩,也磨砺出了她骨子里更深处的坚韧。
她握着那副刻着她名字的球拍,拍柄温润的木质仿佛还残留着他的体温。这给了她一种奇异的安心感,仿佛他就在身边,站在她的身后,是她最坚实的后盾。
小组赛第一轮,她的对手是东道主的一位老将,打法稳健,经验丰富。
比赛开始,林小鹿打得并不急躁。她牢牢记着教练组的战术布置,也记着王楚钦曾对她说过的——用你的灵气去调动她。她不再拘泥于一板一眼的攻防,而是将自己手感细腻、线路多变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。
一个看似随意的摆短,球却带着强烈的侧旋,擦着网边滚落;一个出其不意的劈长,落点直奔对方最难受的反手大角度。她的每一次击球都充满了想象力,像一个狡黠的精灵,在球台之上编织着一张无形的网。
对手很快就被她搅乱了节奏,陷入了被动。
11:6,林小鹿轻松拿下第一局。
局间休息,她走到场边喝水,目光却不受控制地,越过教练和挡板,投向了中国队选手所在的观赛区。
那里坐着许多熟悉的身影,马龙、许昕、陈梦……而她的目光,只为寻找那一个人。
她很快就找到了他。
王楚钦就坐在最靠前的位置,他没有和旁边的队友交谈,也没有低头看手机,只是安静地坐着,身体微微前倾,一瞬不瞬地看着她所在的这片赛场。他的表情是一贯的沉静,看不出太多情绪,可那份专注,却像一道无形的光束,穿透了喧嚣的人群,精准地落在了她的身上。
当林小鹿的目光望过去时,他似乎察觉到了。他没有挥手,也没有呼喊,只是几不可察地,对她轻轻点了点头。
一个微小到几乎会被忽略的动作。
可林小鹿的心,却像是被瞬间注入了无穷的力量。她也重重地点了点头,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灿烂的弧度。
这成了他们之间无声的约定。
接下来的比赛,每当她打出一个漂亮的回合,每当她拿下一分,她的第一个动作,永远是回头望向那个方向。而他,也总是在那里,用他沉静的目光和那个独属于她的点头,给予她最强大的肯定。
这旁若无人的默契,连场边的王助教都看出了端倪,只能无奈又好笑地摇了摇头。
小组赛第二轮,第三轮……林小鹿势如破竹。她就像一块海绵,疯狂地吸收着大赛的养分,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着。她的打法愈发成熟,不再仅仅依赖天赋的灵气,更多了战术的智慧和执行的果决。
淘汰赛第一轮,她对阵韩国的一位世界排名前二十的选手。这是一场硬仗,对方的搏杀球极具威胁。比赛打得异常胶着,两人鏖战至决胜局。
关键分上,林小鹿一个回球稍高,给了对手机会。韩国选手毫不犹豫地侧身,准备用一个大力爆冲结束比赛。
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一分要丢掉的时候,林小鹿却像提前预判到了一样,在对方挥拍的瞬间,她已经后退了半步,身体下压,手腕在极限的时间里调整了角度。
她没有选择硬碰硬地防守,而是用一个匪夷所思的反手快撕,抢在对方发力之前,将球打了回去!球带着强烈的旋转,擦着对方的球台边缘,飞了出去!
神仙球!
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惊呼。
连观赛区一向沉稳的马龙都忍不住赞了一句:“这球……有大头当年的影子了。”
许昕更是笑得合不拢嘴:“什么叫影子,这简直就是真传!”
林小鹿赢了。她连续击败了几名世界排名远高于她的选手,以一匹黑马的姿态,强势闯入了亚洲杯的决赛圈。
赛后,媒体的闪光灯几乎要将她淹没。“天才少女”、“国乒新一代领军人”……各种赞誉铺天盖地而来。可林小鹿的心却异常平静。她知道,自己距离真正的目标,还差最后一步。
当决赛的对阵表出来时,整个中国队都安静了。
林小鹿看着那个熟悉又刺眼的名字,呼吸有那么一瞬间的停滞。
决赛对手——日本,伊藤美纪。
那个在世青赛上,亲手将她打入深渊的人。那个让她在无数个深夜里,反复回想那两个致命失误的梦魇。
命运仿佛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,又或者说,是给了她一次直面心魔的机会。
王助教拿着对阵表,走到她身边,脸色凝重,想说些安慰的话,却又不知从何开口。
林小鹿却慢慢地抬起头,那双曾经因为失败而黯淡过的小鹿般的眼睛里,此刻没有恐惧,没有退缩,只有一片澄澈的,燃烧着熊熊战意的火光。
她转过头,望向不远处的王楚钦。
他也在看着她,眼神深邃如海。这一次,他没有点头,只是用口型,无声地对她说了两个字。
“信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