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朝堂惊澜
次日清晨,紫宸殿的朝会破天荒因一位“久居深宫”的长公主列席而躁动。
方宸身着繁复的长公主朝服,头戴九凤朝阳钗,缓步踏入殿内时,满朝文武皆惊得倒吸一口凉气。那容貌与传闻中“病弱不堪”的长公主判若两人,眉宇间的清冷锐利,竟与昨日在城西渡口浴血的清风阁阁主隐隐重合。
“臣等参见长公主殿下!”百官的跪拜声参差不齐,有人惊疑,有人忌惮,更有人眼神闪烁,藏着不易察觉的慌乱。
皇帝坐在龙椅上,目光在方宸身上停留片刻,旋即恢复了帝王的威严:“长公主身子初愈,便来参与朝事,足见为国之心。昨日暗龙残党在城西渡口被擒,此事便由长公主与大理寺协同彻查。”
方宸躬身应下,声音清亮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场:“臣妹遵旨。不过,昨日擒获的逆党供认,其背后主使与国公府有关,且……与当年大公主方臆汐之死,或有牵连。”
此言一出,满殿哗然。那位被点到名的国公脸色瞬间煞白,踉跄着出列:“长公主殿下!您可不能血口喷人!老臣对陛下忠心耿耿,怎会与逆党勾结,又怎会牵涉前大公主之死!”
“是否血口喷人,查一查便知。”方宸抬眸,目光直逼国公,“昨日逆党头领临终前所言,国公大人真的不想听听吗?还有,国公府管家近日频繁出入宫禁,与淑妃宫中的掌事太监过从甚密,此事,陛下可知晓?”
皇帝的脸色沉了下来,他看向身旁的淑妃——那是国公的亲妹妹。淑妃瞬间花容失色,跪伏在地:“陛下明鉴!臣妾冤枉!”
方宸却不理会她的辩解,继续道:“清风阁已查到,当年大公主方臆汐并非胎死腹中,而是被人暗中毒杀。那毒,与国公府秘制的‘断魂散’药性同源。更有甚者,当年负责诊治大公主的太医,如今正被国公府养在别院,惶惶不可终日。”
每说一句,国公的脸色便难看一分。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,文武百官噤若寒蝉,只敢用眼角余光窥探着这场由长公主掀起的朝堂风暴。
皇帝猛地拍了下龙椅扶手,怒喝道:“来人!将国公、淑妃拿下,大理寺即刻查封国公府,彻查所有疑点!长公主,此事你全程督办!”
“臣遵旨。”方宸叩首,起身时,余光瞥见人群中某几位官员交换的隐晦眼神,心中冷笑——这朝堂的脏污,远比她想象的更深。但她既然已亮出身份,便没打算退缩。
退朝后,方宸在宫道上被一人拦住。是丞相柳渊,他一身正气,手中捧着一卷卷宗:“长公主殿下,这是老臣暗中收集的、关于国公与暗龙勾结的部分证据,望能助殿下一臂之力。”
方宸接过卷宗,微微一怔。她与柳渊素无交集,更不知他为何会帮自己。
柳渊看穿她的疑惑,低声道:“老臣当年受过大公主方臆汐的恩惠,公主宅心仁厚,不该落得那般下场。如今殿下替天行道,老臣理当相助。只是……殿下需当心,这朝中的暗线,不止国公一处。”
方宸心头一凛,郑重行礼:“多谢丞相。方宸记下了。”
望着柳渊离去的背影,方宸握紧了手中的卷宗。原来这朝堂之上,并非人人都被利益裹挟。而柳渊口中的“其他暗线”,又会是谁?是看似中立的亲王,还是那些沉默寡言的地方官员?
她回到清风阁时,卫凛已候在堂内,递上一份密报:“阁主,国公府的暗庄里,发现了大量与暗龙有关的军械,还有……一份拟好的、废黜陛下的密诏。”
方宸眸色冰冷:“看来,我们挖到了一条大鱼。不过,这只是开始。传令下去,扩大排查范围,重点盯紧那些与国公往来密切,却在朝会上表现‘中立’的官员。”
夜色再次笼罩京城,清风阁的灯火彻夜未熄。方宸站在阁楼地图前,指尖划过一个个被标记的名字,心中清楚,第六章的朝堂惊澜只是序幕,真正的博弈,才刚刚拉开。而她的对手,正躲在暗处,等着给她致命一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