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古代小说 > 昭华惊鸿:清宫权谋录
本书标签: 古代 

第三十六章:秋狝将至,暗流涌动

昭华惊鸿:清宫权谋录

宫中的风波随着瓜尔佳氏的覆灭和李贵人的暂时蛰伏,似乎渐渐平息。转眼间,秋意已深,金黄的落叶铺满了紫禁城的甬道,空气中弥漫着清冷而肃杀的气息。而比秋意更引人注目的,是即将到来的皇家盛典——秋狝大典。

秋狝,即秋季围猎,乃是清朝皇室重要的传统活动,兼具习武练兵、联谊蒙古藩部、彰显国威的多重意义。乾隆皇帝尤重此典,几乎每年都会亲率宗室王公、八旗精锐以及蒙古各部使臣,前往木兰围场行围射猎。这不仅是军事演习,更是一场宏大的政治秀,各方势力在此间的表现,往往影响着未来的权力格局。

今年的秋狝,因之前后宫风波和朝堂清洗,更添了几分不同寻常的意味。旨意下达,后宫随驾名单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。按惯例,皇后(或位份最高的贵妃)、几位得宠的妃嫔以及成年皇子、公主会随行。今年,继后被废,凤位虚悬,随驾后妃之首自然落到了位同副后的令贵妃魏璎珞身上。而皇子公主中,除了几位年长已成家的皇子,最引人注目的,便是十五阿哥永琰和近来风头正劲的昭华公主。

消息传到长春宫,小桃和柳絮都难掩兴奋。

“公主!秋狝大典!您可以随驾出京了!”小桃激动地脸颊泛红,“木兰围场,草原风光,听说壮阔得很呢!”

柳絮也笑道:“是啊公主,这可是难得的恩典。皇上让您随行,可见对您的看重。”

昭华坐在窗边,手中拿着一份内务府送来的秋狝随行人员礼仪规制单子,脸上却并无太多喜色,反而微微蹙着眉头。随驾秋狝,看似是无上荣宠,可以暂时离开沉闷的宫闱,见识塞外风光。但她深知,这木兰围场,绝非什么轻松惬意的度假之地,而是一个更为广阔、也更为复杂的权力角斗场。

在那里,她将直面蒙古各部的王公贵族,其中必然包括……超勇亲王拉旺多尔济。想起那十箱意味深长的礼物和那封语焉不详的密信,昭华的心便微微一沉。与他在草原主场相遇,局面将更加难以掌控。

此外,随行的宗室重臣、八旗子弟中,不知有多少人对她和魏璎珞母子心存芥蒂或暗中敌视。围猎期间,人员混杂,场面宏大,最容易发生各种“意外”。之前的御花园落水事件,就是前车之鉴。

“恩典背后,往往是更大的考验。”昭华放下单子,声音平静,“你们切不可掉以轻心。传我的话,让下面的人,都打起十二分精神。”

“是!”小桃和柳絮见公主神色凝重,也收敛了喜色,郑重应下。

随着秋狝日期临近,紫禁城内的气氛明显变得不同。各宫都在紧张地准备行装,内务府忙得脚不沾地。而在这片忙碌之下,暗流涌动得更加剧烈。

昭华安插在各处的眼线,陆续传回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消息:

御马监有人暗中打听昭华公主惯用哪匹坐骑,意图不明;

负责准备随行药材的太医署,发现有人试图探听公主日常调理方子的详细配方;

几位与继后娘家或有姻亲、或在之前清洗中利益受损的宗室福晋,近日往来频繁,言语间对令贵妃和昭华公主多有微词;

甚至有小太监发现,有陌生面孔试图混入负责秋狝物资押运的杂役队伍中……

这些信息琐碎而隐蔽,但串联起来,却勾勒出一幅山雨欲来的图景。有人,正在利用秋狝人员调动频繁、监管相对松弛的机会,暗中布局!

“公主,看来有人贼心不死,想在围场对您不利啊!”小桃忧心忡忡地汇总着情报。

昭华站在那幅巨大的宫苑图前,目光锐利地扫过一个个标注出的可疑点,冷笑道:“本宫风头正盛,又碍了不少人的路,他们岂会甘心?秋狝场地开阔,人员复杂,正是下手的好时机。”

她沉吟片刻,开始下达指令:

“柳絮,你亲自去一趟御马监,以本宫的名义,挑选两匹温顺但脚力健硕的母马,就说是本宫体弱,需提前适应。马匹选定后,由我们的人日夜看守,饲料饮水皆要经过文竹查验,绝不可假手他人!”

“小桃,让我们在太医署的人,将本宫常用的几味药,分量稍稍调整,做成两份不同的方子,一份明面使用,一份秘密备用。所有药材,必须由杜仲亲自查验、煎熬。”

“另外,传信给宫外的福安,让他设法打听,近日是否有京中三教九流的人被某些府邸招募,特别是擅长驯马、用药或弓马技艺的江湖人士。”

“还有,重点关注永和宫李贵人以及北五所那边的动静,看她们是否与宫外有异常联系。”

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,带着未雨绸缪的冷静与果决。昭华就像一位运筹帷幄的将领,在战前细致地排查着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。

就在昭华紧锣密鼓地布置时,魏璎珞也将她召到了延禧宫。殿内,魏璎珞屏退左右,拉着昭华的手,眉宇间带着化不开的忧色。

“昭华,秋狝在即,额娘这心里,总是不踏实。”魏璎珞低声道,“围场不比宫中,规矩虽大,但地方大,人也杂。蒙古各部王公都在,关系错综复杂。你皇阿玛虽疼你,但届时千头万绪,未必能时时看顾到你。你……定要万分小心!”

“额娘放心,女儿晓得。”昭华反握住母亲的手,安抚道,“女儿已做了些准备,定会谨言慎行,不给额娘和皇阿玛添麻烦。”

魏璎珞叹了口气:“额娘知道你如今有主意,有能力。但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尤其是……那位蒙古亲王,”她压低了声音,“他此番定然也在。此人深不可测,你与他……务必保持距离,切莫卷入蒙古各部的纷争中去。”

提到拉旺多尔济,昭华的心弦微微绷紧,面上却不动声色:“女儿明白。邦交大事,女儿自有分寸,绝不会授人以柄。”

从延禧宫出来,昭华的心情更加沉重。母亲的担忧,与她自己的判断不谋而合。拉旺多尔济,无疑是秋狝之行最大的变数。

仿佛是为了印证她的预感,几天后,一封没有署名、盖着狼头火漆印的信,通过福安的秘密渠道,送到了昭华手中。信的内容依旧简短,是更加晦涩的蒙古文诗句,翻译过来大意是:“鹰飞长空,狐匿草莽。风起青萍,月照大江。盼与公主,共赏塞外秋色。”

昭华看着这封如同谜语般的信,指尖冰凉。拉旺多尔济这是在暗示什么?“鹰”指他自己?“狐”指潜伏的敌人?“风起青萍”是说将有变故发生?而“共赏秋色”……是邀请,还是威胁?

他到底知道了什么?又想做什么?

将信纸在烛火上点燃,看着它化为灰烬,昭华眼中一片冰寒。无论拉旺多尔济意图为何,她都绝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。秋狝之行,她必须掌握主动权。

出发的前一晚,昭华将小桃、柳絮、文竹等核心心腹召集到书房,做最后的交代。

“明日便要启程,宫中事宜,交由留守的兰心总管,按既定章程行事,遇有要事,可通过秘密渠道急报。”昭华目光扫过众人,“随行人员,小桃、柳絮、杜仲、以及挑选出的四名可靠护卫随我同去。文竹留守长春宫,统筹各方消息。”

“奴婢/奴才遵命!”众人齐声应道。

“记住,”昭华的声音凝重,“此行非同小可。我们的原则是:不惹事,不怕事。凡事多看、多听、少言。若遇突发状况,保全自身为第一要务,一切行动,听我号令!”

“是!”

是夜,昭华独自立于窗前,望着窗外皎洁的明月,心中波澜起伏。紫禁城的宫墙在月色下显得格外巍峨森严,而明天,她将走出这片牢笼,踏入一个更加广阔也更加危险的天地。

秋狝将至,暗流已汹涌澎湃。她这只羽翼渐丰的凤凰,能否在塞外的狂风中翱翔,还是会被暗箭射落?

答案,即将在木兰围场揭晓。

上一章 第三十五章:恩威并施,收服人心 昭华惊鸿:清宫权谋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:整装待发,草原之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