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古代小说 > 昭华惊鸿:清宫权谋录
本书标签: 古代 

第五十四章:才情初显,治国小策

昭华惊鸿:清宫权谋录

拉旺多尔济的来访,如同一阵掠过湖面的微风,在紫禁城引起些许涟漪后,便迅速消散。昭华公主依旧按部就班地履行着“协理宫务”的职责,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整顿北五所和梳理内务府积弊之中。她行事低调,手段却雷厉风行,恩威并施之下,原本盘根错节、阳奉阴违的内务府各司局,风气为之一肃,效率显著提高。连乾隆听闻后,都颇为赞许,觉得这个女儿果然没让自己失望,是个踏实做事的人。

然而,昭华的眼光,并未仅仅局限于宫闱琐事。她深知,要想真正获得乾隆的长久信任和倚重,仅仅做一个精于庶务的“管家”是远远不够的。她需要展现出更高层面的价值——治国理政的才能与眼光。

机会,悄然来临。

这日,乾隆在养心殿批阅奏折,眉头紧锁。一份来自直隶总督的加急奏报,提及京畿地区今年秋汛过后,部分州县出现涝灾,虽未酿成大祸,但一些河道淤塞、堤坝年久失修的问题暴露无遗,请求朝廷拨款修缮,以防来年汛期酿成更大灾害。这本是寻常政务,但令乾隆烦心的是,户部呈上的预算草案,数额巨大,且款项流向语焉不详,显然又夹杂了不少官员的“惯例”开销和层层盘剥。国库虽不算空虚,但西北军费、各地工程、宗室俸禄开支浩大,每一笔钱都需精打细算。

“吴书来,”乾隆揉了揉眉心,语气带着疲惫,“去把户部尚书和工部侍郎叫来。朕要亲自问问,这河道修缮的银子,到底是怎么算的!”

“嗻。”吴书来连忙应声退下。

恰在此时,昭华奉旨前来呈报内务府近期整顿的简章。她进入殿内,见乾隆面色不豫,又瞥见御案上摊开的奏折和预算草案,心中便猜到了七八分。她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奏章呈上,侍立一旁。

乾隆看了看昭华条理清晰的汇报,心情稍霁,随口问道:“昭华,你近日协理宫务,可知这内务府往年采办物料,是如何防止虚报价格、以次充好的?”

昭华心中一动,知道机会来了。她并未直接回答采办细节,而是福身道:“回皇阿玛,儿臣愚见,防止贪腐、节约用度,关键在于‘明晰’与‘监督’四字。”

“哦?细细说来。”乾隆来了兴趣,示意她继续。

昭华整理了一下思绪,从容道:“儿臣查阅内务府旧档发现,以往采办,多由管事太监或嬷嬷与商户接洽,价格、数量、品质,往往由经手人一言而决,缺乏透明比对,极易滋生弊端。儿臣近日试行一法:凡百两以上采买,须由至少三家以上商户匿名报价,由不同掌事太监分别记录,最终由儿臣与内务府总管共同启封比对,择质优价廉者取之。且所有报价单、验收记录皆存档备查,责任到人。试行以来,同等物料开销,比往年节省近三成。”

她顿了顿,见乾隆听得认真,便继续引申:“此法虽用于宫闱,然其理相通。儿臣斗胆妄言,朝廷工程款项浩大,若也能借鉴此‘匿名报价、多方比对、档案留痕、责任到人’之策,或可大幅压缩其中虚报、回扣之空间。譬如这河道修缮,工料几何,人工几许,各地应有常价可循。朝廷可命地方官府先行详勘,列出所需物料、人工明细及当地公允价格,作为预算基础。而后,或可尝试将部分非核心工程,分段招标,允民间信誉良好的商号参与竞投,由朝廷派员监督质量。如此,既引入竞争,降低成本,又可避免地方官府与特定商户勾结,虚报冒领。”

她这番话,将宫中的管理经验,巧妙地引申到了朝廷财政和工程管理上,提出了“预算明细化”、“引入竞争机制”、“加强监督问责”等现代管理思想的雏形,既具体可行,又颇有新意。

乾隆闻言,眼中精光一闪,身体微微前倾:“分段招标?允商号参与?这……倒是新鲜。你不怕商贾唯利是图,偷工减料,败坏工程吗?”

昭华早有准备,答道:“皇阿玛所虑极是。故而,儿臣以为,遴选商号,首重信誉,需有保人连坐。施工过程,须有工部官员或可靠吏员全程监理,关键节点验收合格方可拨款。且可订立严苛契约,若有偷工减料,不仅罚没保证金,更需追究保人责任,甚至禁止其再承接官家工程。利之所在,人必趋之。只要监管得力,罚则严明,商贾为求长远之利,反而不敢轻易弄虚作假。反之,若全由官府包办,缺乏比较,则易成糊涂账,贪腐更难察觉。”

她逻辑清晰,考虑周全,不仅提出了方法,还预判了可能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。

乾隆抚须沉吟,久久不语。昭华的建议,虽然有些“离经叛道”,打破了官府包办的惯例,但细想起来,却直指当前工程贪腐的痛点,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。尤其是“明细预算”和“加强监督”这两点,更是切中要害。

“你这些想法……是从何而来?”乾隆目光深邃地看着女儿。

昭华坦然道:“回皇阿玛,儿臣平日翻阅史书杂记,见前朝乃至本朝初期,亦有类似‘招商’、‘比价’之举,只是未成定制。儿臣协理宫务后,深感规章不明、监督不力乃弊政之源,故而在宫中试行小策,略有成效。今日见皇阿玛为河道款项忧心,便大胆妄言,希望能为皇阿玛分忧。儿臣见识浅薄,若有不当之处,还请皇阿玛恕罪。”

她将灵感归于读书和实践,姿态放得极低,既展示了才学,又丝毫不显僭越。

乾隆看着她谦逊沉稳的样子,心中感慨更甚。这个女儿,不仅有心,更有见识!她提出的虽是小策,却蕴含着治国理政的大智慧!若是男子,必为栋梁之才!

“嗯,你的想法,颇有见地。”乾隆终于开口,语气缓和了许多,“虽有些细节还需斟酌,但‘明晰’、‘监督’二词,确是切中时弊。吴书来,告诉户部和工部的人,让他们先别急着叫苦,照着公主刚才说的‘明细预算’的法子,把这河道修缮的款项,给朕一笔一笔核算清楚了再报上来!若有含糊不清之处,让他们自己掂量着办!”

“嗻!”吴书来心中凛然,知道皇上这是采纳了公主的部分建议,连忙出去传旨。

殿内只剩下父女二人。乾隆看着昭华,目光中多了几分真正的欣赏和倚重:“昭华啊,朕没想到,你在深宫之中,竟有如此见识。很好,以后若再有此类想法,不必拘束,尽管向朕奏报。”

“儿臣谢皇阿玛!”昭华心中暗喜,知道自己在乾隆心中的分量又加重了一分。她连忙跪谢,“儿臣定当竭尽所能,为皇阿玛分忧!”

离开养心殿,昭华走在长长的宫道上,秋日的阳光洒在她身上,暖洋洋的。她知道,今天这步棋走对了。她不仅成功展现了超越宫闱的治国才能,更重要的是,她在乾隆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——一颗认为她昭华公主有见识、可咨询政务的种子。

这远比协理宫务的权力更加珍贵。这意味着,她开始有机会接触到更高层面的国家事务,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影响决策,从而积累更大的政治资本。

消息很快传开。昭华公主在养心殿向皇上进言,谈论河道修缮、财政管理之事,并且似乎得到了皇上的认可!这一下,不仅后宫震动,前朝更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。

一些守旧大臣对此深感不安,认为公主干政,有违祖制。但也有一些务实派官员,仔细琢磨昭华提出的“明细预算”、“加强监督”等观点,觉得确实切中时弊,颇有道理,私下里不免对这位公主刮目相看。

四阿哥永珹、六阿哥永瑢等皇子闻讯,心情更是复杂。昭华的崛起,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后宫,开始向他们传统的“领地”——朝政事务渗透了!这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。

而拉旺多尔济在理藩院听到这个消息后,则是抚掌大笑,对身边心腹道:“本王果然没有看错人!这位昭华公主,真乃奇女子也!其志不小,其才更是不凡!看来,本王与她,日后少不了要在这天下棋局上,好好对弈几局了!”

昭华回到长春宫,小桃和柳絮早已得知消息,激动地迎了上来。

“公主!您真是太厉害了!连朝政大事都能向皇上进言了!”

昭华却并未得意,神色反而更加凝重:“树大招风。今日之后,盯着我们的眼睛会更多,暗处的箭也会更毒。传我的话下去,所有人务必谨言慎行,不得有丝毫张扬。我们的路,才刚刚开始。”

才情初显,治国小策。昭华知道,她只是推开了一扇门,门后的世界,更加广阔,也更加危险。但她无所畏惧,反而充满了期待。

上一章 第五十三章:拉旺来访,探讨时局 昭华惊鸿:清宫权谋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:乾隆惊异,刮目相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