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心殿内那番关于治国小策的奏对,如同一道无形的旨意,为昭华公主协理宫务打开了新的局面。乾隆虽未明言,但其态度已然默许甚至鼓励昭华在宫闱范畴内,施展她的才能与抱负。昭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号,她知道,展现价值的时机到了。她不再满足于初步的整顿和按部就班,而是决定以雷霆手段,真正在紫禁城内打下属于自己的烙印。
她的第一把火,烧向了积弊最深、也最易出政绩的北五所和慎刑司。
北五所,历来是安置失宠妃嫔、年老宫人或待罪宫人的地方,环境恶劣,管理混乱,克扣用度、欺凌弱小之事屡见不鲜,如同皇宫光鲜亮丽外表下的一块溃烂疮疤。以往协理宫务者,多对此地避之不及,或敷衍了事。
昭华却反其道而行。她选定一个清晨,只带了小桃、柳絮及四名心腹护卫,未惊动内务府大部人马,径直来到了北五所。看守的太监见公主亲临,吓得魂不附体,慌忙跪地迎接。
昭华并未理会他们的惶恐,直接下令:“打开所有门户,本宫要亲自查看。”
沉重的宫门次第打开,一股混合着霉味、药味和绝望气息的阴风扑面而来。院内杂草丛生,房屋破败,一些形容枯槁、目光呆滞的妇人蜷缩在角落,见到生人,如同受惊的兔子般躲闪。
昭华面沉如水,一间间查看过去。她看到有老妃嫔病卧在冰冷的床榻上,无人问津;看到有小宫女因些许过错被罚在此,衣衫单薄,瑟瑟发抖;更看到管事太监的住所内,竟摆放着明显逾制的器物和来不及藏起的银两。
“将这些人的名册、罪由、日常用度记录,全部拿来。”昭华声音冰冷,不容置疑。
看守太监连滚爬爬地去取册子。昭华就站在院中,当着所有惶恐不安的罪奴的面,开始翻阅。她记忆力超群,心算极快,很快便从混乱的账册中发现了大量问题:虚报人头,克扣食粮,以次充好,甚至将已死之人仍计在册,冒领份例!
“好啊,真是好得很!”昭华合上册子,目光如刀,扫过那几个面如土色的看守太监,“皇城脚下,天子眼前,竟有如此蛀虫!来人!将这几个胆大包天的奴才,给本宫拿下!查封其住所,所有财物充公!”
护卫应声而上,将那几名哭喊求饶的太监捆了个结实。昭华又看向那些惊恐的罪奴,语气稍缓:“尔等虽有过错,然既入此门,亦是我大清子民,岂容小人如此作践?从今日起,北五所一应用度,按宫规足额发放!本宫会派人重新核查尔等案情,若有冤屈或刑期已满者,酌情处置!伤病者,即刻延医诊治!”
她的话,如同寒冬里的一缕阳光,照进了这片被遗忘的角落。许多罪奴难以置信地抬起头,眼中重新燃起了微弱的希望。
昭华雷厉风行,当场任命柳絮暂管北五所,并从小桃挑选的可靠人手中,调派了识字懂账的宫女和粗使太监,重新建立账目,分发物资,清理环境。不过数日,北五所的面貌便焕然一新,虽依旧清苦,但至少有了基本的秩序和尊严。消息传出,宫中底层宫人无不感念公主恩德,昭华的声望在无声中悄然提升。
紧接着,昭华将矛头指向了掌管宫闱刑罚、权力颇大的慎刑司。慎刑司掌事太监姓刘,是个笑面虎,在宫中经营多年,关系盘根错节,以往连妃嫔都要让他三分。
昭华并未直接发作,而是先调阅了慎刑司近三年的卷宗。她发现,许多案件审理粗糙,刑讯逼供普遍,更有不少案子最终不了了之,卷宗语焉不详。她敏锐地察觉到,这背后定然隐藏着许多见不得光的交易和冤屈。
这日,她以“了解宫规执行情况”为由,亲临慎刑司。刘公公满脸堆笑,躬身迎接,言语间极尽奉承。
昭华直接问道:“刘公公,本宫查阅旧档,见去岁永寿宫一名宫女因‘偷盗’被杖毙,卷宗记载赃物为一支金簪,但并无具体描述,亦无证人画押。此案如此草率,是何缘故?”
刘公公笑容一僵,支吾道:“回公主,那宫女人赃并获,证据确凿,且……且当时思婉格格催得急,所以……”
“人赃并获?”昭华冷笑一声,“赃物何在?可曾登记入库?何人见证?思婉格格催得急,便可罔顾程序,草菅人命吗?!”
她语气陡然转厉,目光锐利如刀,直刺刘公公:“还是说,此案另有隐情?有人借机铲除异己,而你刘公公,收了不该收的好处,行了不该行的方便?!”
刘公公吓得噗通跪地,冷汗直流:“公主明鉴!奴才……奴才绝无此事!是……是奴才失察!奴才失察!”
“失察?”昭华冷哼一声,“好一个失察!本宫看你不是失察,是胆大包天!”她不再看他,对随行护卫下令:“即日起,暂停刘公公慎刑司掌事之职,闭门思过!慎刑司所有卷宗,封存待查!一应事务,暂由本宫指派之人接管!”
她早已准备好后手,立刻从内务府调来一位以刚正不阿著称、却一直被打压的老太监暂代掌事,并让文竹带人入驻慎刑司,重新梳理所有积压案件。
这一举动,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!慎刑司是何等要害部门?昭华公主竟敢直接拿下掌事太监,彻查旧案!这等于是在向宫中所有盘根错节的势力宣战!
一时间,暗流汹涌。与刘公公有牵连的妃嫔、太监、乃至前朝官员,都坐不住了,或暗中串联,或上书乾隆,明里暗里指责昭华“年轻气盛”、“操切冒进”、“扰乱宫闱”。
连魏璎珞都派人来提醒昭华,劝她稍缓一步,以免树敌过多。
然而,昭华早已料到会有阻力。她不为所动,一方面加紧核查,揪出了几桩证据确凿的冤案,为蒙冤者平反,将涉事人员依法处置,赢得了底层宫人的民心;另一方面,她将查到的、涉及某些高位妃嫔或宗室的、暂时动不了的线索,巧妙地上报给了乾隆,既展示了她的能力和公正,又将难题抛给了皇帝,自己则置身事外。
乾隆看着昭华呈上的、证据确凿的调查报告,心中五味杂陈。他既欣慰于女儿的干练和魄力,又恼怒于宫中的污秽竟然如此不堪。他最终选择支持昭华,申饬了那些暗中使绊子的人,并默许了她对慎刑司的整顿。
经此一事,昭华“雷厉风行”、“铁面无私”的名声不胫而走。宫中上下,再无人敢小觑这位年轻的公主。她协理宫务,不再是虚名,而是真正拥有了令人敬畏的实权。
在整顿要害部门的同时,昭华也并未忘记“开源节流”。她将“匿名报价、多方比对”的采购法在宫内更大范围推行,严查仓储,清退冗余人员,鼓励物尽其用。短短数月,内务府的开销便有了显著下降,虽然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,但其成效却是有目共睹,连最挑剔的御史也挑不出太多毛病。
昭华如同一股清新的旋风,席卷着陈腐的宫闱。她以超凡的智慧、果决的手腕和精准的政治嗅觉,将“协理宫务”这份差事,做得风生水起,不仅赢得了乾隆更深的信任,也悄然改变着紫禁城内的权力格局。
然而,她深知,这一切只是开始。被她触动的利益集团绝不会善罢甘休,更大的风暴,正在暗中酝酿。而她,已然磨亮了爪牙,准备好了迎接更激烈的战斗。
协理宫务,雷厉风行。昭华公主的逆袭之路,正以无可阻挡的气势,向前推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