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古代小说 > 昭华惊鸿:清宫权谋录
本书标签: 古代 

第七十六章:沙盘推演,献计破敌

昭华惊鸿:清宫权谋录

昭华公主捐输俸禄、裁减用度以助军饷的举动,如同一股清流,在因边疆战事和粮饷短缺而焦头烂额的朝堂中,赢得了乾隆极大的欣慰与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誉。然而,昭华深知,这种象征性的支持,对于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惨烈战事而言,不过是杯水车薪。真正的考验,在于如何化解眼前的危局,而机会,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

连日来,养心殿内灯火通明,军机大臣、兵部堂官、各路将军的议事声时常持续至深夜。增援大军虽已开拔,但前线传来的消息依旧不容乐观。塔勒奇城仍在苦苦支撑,准噶尔骑兵倚仗机动优势,不断袭扰清军粮道,兆惠将军的部队进展缓慢,且因地形不熟,初战小挫,士气受挫。更令人忧心的是,有密报称,准噶尔残部似乎与更北方的沙俄势力有所勾连,若外敌介入,局势将更加复杂。

乾隆忧心如焚,脾气也愈发暴躁,连带着整个紫禁城都笼罩在一片低气压中。后宫妃嫔噤若寒蝉,前朝大臣步履匆匆,生怕触了霉头。

在这片凝重的氛围里,长春宫却显得异常平静,甚至有一种蓄势待发的专注。昭华公主并未因之前的褒奖而沾沾自喜,反而更加沉潜下来。她让柳絮和文竹动用一切可能的信息渠道,搜集关于西北地形、气候、准噶尔部作战习性、乃至沙俄与准噶尔往来传闻的只言片语。同时,她以“学习地理,体恤边关将士艰辛”为名,向宫内收藏舆图的部门借阅了详细的西北边疆地图,尤其是伊犁河谷至塔勒奇城一带的山水形势图。

她将自己关在书房内,对着巨大的地图,结合各方信息,日夜揣摩。她并非熟读兵书的将领,但她拥有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和缜密的逻辑分析能力,更重要的,是她那份置身事外却能洞察关键的冷静。她前世作为林惊鸿游历四方、阅历丰富的优势,在此刻凸显出来——她对山川地势的敏感,对人心向背的把握,远非寻常闺阁女子可比。

这日傍晚,乾隆在御书房批阅了一整天令人沮丧的军报后,心烦意乱,信步走到殿外廊下透气。吴书来小心翼翼地跟在身后。乾隆望着西方黯淡的晚霞,仿佛能看到那片土地上的烽火连天,不禁长长叹了口气。

“吴书来,你说,这仗……怎么就打成这样了?兆惠也是老将了,为何进展如此迟缓?”乾隆的声音带着疲惫与困惑。

吴书来哪敢妄议军国大事,只得躬身道:“万岁爷息怒,边疆路远,情况复杂,兆惠将军定有难处……”

就在这时,乾隆的目光无意中扫过不远处的长春宫方向,忽然心中一动。他想起了昭华近日借阅西北地图之事,又想起她之前处理宫务、献策赈灾时展现出的条理与机变。一个念头闪过:这个女儿,或许能有不同的见解?

“摆驾,去长春宫。”乾隆忽然说道。

吴书来一愣,连忙应道:“嗻!”

长春宫内,昭华正对着一幅她让人依样制作的简易沙盘(以细沙堆砌山川,以木牌标注城池)凝神思索。沙盘上,塔勒奇城、伊犁河谷、以及几处关键的隘口、水源地清晰可见。她手中拿着几枚代表敌我兵力的小旗,正在推演各种可能。

闻听皇上驾到,昭华连忙起身整理衣冠,出殿迎驾。

乾隆步入殿内,一眼便看到了书案上那个与众不同的沙盘,眼中闪过一丝惊讶:“昭华,你这是……?”

昭华心中微紧,但面上保持镇定,福身回道:“回皇阿玛,儿臣近日听闻西北战事吃紧,心中忧虑,便借来地图观看。又觉平面图难以尽览地势之险要,故仿古法,做了这简易沙盘,想着或许能更直观地体会儿臣将士征战之苦,感受皇阿玛运筹帷幄之难。”她将行为解释为“体恤”和“感受”,而非“干预”,姿态极低。

乾隆走近沙盘,仔细观看,只见山川河流、城池关隘,虽简陋,却方位准确,重点突出。他心中讶异更甚,不由问道:“你看这战局,有何见解?”这话问出口,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突兀,但一种莫名的期待,让他问了出来。

昭华心知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,但绝不能表现得急于献策。她沉吟片刻,指着沙盘上塔勒奇城的位置,语气谨慎:“皇阿玛,儿臣愚见,仅从地势来看,塔勒奇城背靠天山,前临河谷,本是易守难攻之地。如今被困,恐非城池不坚,而是……外无援军,内恐粮绝,且敌军掌握了战场主动,以其骑兵之长,断我粮道,扰我后方,使我援军疲于奔命。”

乾隆点头:“不错,兆惠奏报也是如此。你可有解法?”

昭华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拿起一枚代表清军援兵的小旗,在沙盘上伊犁河谷入口处轻轻一点:“皇阿玛,兆惠将军大军由此入河谷,正面驰援,乃堂堂正正之师。但河谷地带开阔,利于敌军骑兵驰骋,我军虽众,若一味强攻,正中敌军下怀,恐损失惨重,且迁延日久,塔勒奇城危矣。”

她又拿起两枚小旗,分别指向河谷两侧的天山支脉:“儿臣观地图,河谷两侧山势虽险,却有数条隐秘古道可通敌后。若我军能分出一支精锐奇兵,不需多,三五千人即可,轻装简从,秘密翻越山岭,不求攻城略地,只求穿插至敌军后方,袭击其囤积粮草之地,或骚扰其部落营地。”

她将一枚小旗插在代表准噶尔后方的位置,继续道:“同时,另一支偏师,可沿河谷边缘策应,伴攻敌军侧翼,吸引其注意力。而兆惠将军主力,则不必急于求成,可稳扎稳打,步步为营,修复被毁卡伦,建立稳固据点,保护粮道。如此,正面牵制,奇兵扰后,侧翼呼应,三管齐下。敌军腹背受敌,其部落老幼牲畜暴露于兵锋之下,必然军心浮动,其首领必不敢将精锐尽数用于围城。届时,塔勒奇城之围可解,我军亦可趁势反击。”

她一边说,一边在沙盘上移动小旗,整个战术构想清晰明了,赫然是一套“正面牵制,敌后穿插,侧翼呼应”的复合战术!这完全跳出了清军以往对付游牧民族时,要么大军平推,要么固守待援的传统思路,极具前瞻性和灵活性!

乾隆听得目瞪口呆,紧紧盯着沙盘,脑中飞速运转。他久经战阵,虽不似昭华这般系统推演,但基本的战略眼光是有的。昭华这番分析,因地制宜,避实击虚,直指准噶尔军队“部落制、依赖后勤”的命门!这绝非一个深宫公主能凭空想象出来的!

“此计……你从何想来?”乾隆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震惊。

昭华早已准备好说辞,她恭敬答道:“回皇阿玛,儿臣平日翻阅史书杂记,见汉之卫青、霍去病远征匈奴,唐之李靖夜袭阴山,皆是以精骑深入,攻其不备。又闻皇阿玛平日教导,用兵之道,在于知己知彼,出其不意。儿臣愚钝,只是将古人之智与皇阿玛圣训,结合眼前地图地势,胡乱揣摩一番,实乃班门弄斧,让皇阿玛见笑了。”她再次将功劳归于乾隆的“教导”和“古人智慧”,既展示了才学,又丝毫不显僭越。

乾隆深深地看着昭华,目光复杂至极,有震惊,有欣赏,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。这个女儿,一次又一次地给他带来惊喜!她的智慧,简直深不可测!

“好!好一个‘正面牵制,敌后穿插,侧翼呼应’!”乾隆猛地一拍案几,眼中精光四射,“此计大胆却可行!兆惠为人持重,或嫌冒险,但若有一员胆大心细的副将执行奇袭之任,必建奇功!吴书来!”

“奴才在!”

“即刻传朕口谕给军机处和兵部:将昭华公主方才所议要点,密旨传谕兆惠,令其斟酌形势,大胆施行!另,擢拔骁骑营都统阿桂为副将,率精骑五千,专司敌后穿插扰敌之任!”

“嗻!”吴书来心中骇然,皇上竟真的采纳了公主的计策!这可是军国大事啊!

乾隆又看向昭华,语气前所未有的郑重:“昭华,你今日之功,非同小可!朕心甚慰!待战事平息,朕定重重赏你!”

昭华连忙跪倒:“皇阿玛言重了!儿臣不过妄言几句,岂敢居功?一切皆赖皇阿玛圣明决断,前方将士用命!儿臣唯愿边疆早定,将士平安!”

乾隆亲手扶起她,看着女儿沉静而睿智的面容,心中感慨万千。这个女儿,或许真是上天赐予大清的福星!

沙盘推演,献计破敌。昭华公主以其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和过人的胆识,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介入了帝国的军事决策核心,并且赢得了乾隆毫无保留的信任。这道来自深宫的奇策,即将随着快马,飞向烽火连天的西北边疆,它的出现,会为这场僵持的战事,带来怎样的转机?

上一章 第七十五章:边界告急,军情如火 昭华惊鸿:清宫权谋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十七章:乾隆采纳,奇兵制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