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后的阳光透过市图书馆的彩色玻璃窗,在木质书架上投下斑斓的光斑。杨博文推开厚重的玻璃门时,鼻腔里立刻灌满了旧书特有的油墨香,混合着窗台绿萝清新的草木气息。左奇函已经先一步找到 astronomy(天文学)区域,正踮着脚够顶层那本深蓝色封皮的书,书包上的草莓挂饰随着动作轻轻晃动。
“找到啦!”左奇函突然兴奋地回头,手里举着一本《近现代星图观测手册》,封面上烫金的星轨图案已经有些褪色,“你看这个副标题,写着‘含地方性星群特殊标记’,说不定有草莓星的记录!”
两人在靠窗的长条桌旁坐下,阳光刚好落在翻开的书页上。杨博文把奶奶的红绸布手记铺在旁边,指尖划过“7月7日草莓星轨偏东三度”的字迹,突然注意到手记边缘绣着一个极小的符号——和图书馆入口处石雕上的花纹一模一样,是个缠绕着藤蔓的星星图案。
“你快看石雕!”杨博文拉着左奇函跑到门口,仰头看向门楣上的汉白玉石雕。那是个圆形的星盘图案,中心刻着刚才看到的藤蔓星星,周围则均匀分布着十二个小格子,每个格子里都有不同的符号。左奇函突然指着其中一个格子:“这个像不像咱们在野草莓叶子上看到的月牙纹?”
两人顺着石雕上的符号对照手记,发现红绸布每一页的边角都绣着对应的图案。当翻到记录“15度赤经星轨异常”的那页时,杨博文突然停住:“这里绣的是书本图案,下面还标着‘三楼6排’——会不会是指书架的位置?”
三楼的社科区格外安静,只有旧木地板被踩到时发出的轻微“咯吱”声。6号书架前,左奇函的手指划过一排书脊,突然停在一本《城郊星象变迁史》上。书脊上贴着一张泛黄的索引卡,上面用铅笔写着“草莓园星群”,旁边画着个小小的草莓符号,和奶奶徽章上的图案分毫不差。
“就是这本!”左奇函刚把书抽出来,一张夹在书页里的牛皮纸卡片就掉了下来。卡片边缘已经磨损,上面用钢笔写着几行工整的字迹,落款是“1987年夏,林敬之”——那是爷爷的名字。杨博文的心跳突然加快,指尖触到卡片时,能感觉到纸面残留着淡淡的草莓香,和奶奶手记的味道如出一辙。
卡片上画着简易的星图,用红笔标注出三个坐标,旁边写着“对应书架层,取星芒之数”。左奇函立刻把书放回原位,数了数卡片上星图的星点数:“一共七颗星,那咱们找第七层的书?”
第七层的书大多是上世纪的观测日志,积了薄薄一层灰。杨博文抽出最左边那本《1980-1990年城郊星象记录》时,书里突然掉出一个金属书签。那是个银色的草莓形状,背面刻着“星芒索引03”,正面则布满了细小的凹槽,拼在一起刚好是半个星轨图案——和天文台路灯柱上的纹路能对上。
“索引03……那肯定还有01和02!”左奇函把书签举到阳光下,凹槽里反射出的光点刚好落在对面书架的书脊上,形成一个小小的光斑。两人顺着光斑的方向走过去,在《星群命名考据》里找到刻着“01”的书签,又在《古代星图符号解析》中发现了“02”,三个书签拼在一起,完整的星轨图案中间,赫然出现了“老草莓园”的位置标记。
“爷爷当年肯定是故意把线索藏在这里的!”杨博文把三个书签叠放在手记上,突然发现书签背面的凹槽刚好能和红绸布上的银色绣线贴合。当三个书签完全对齐时,绣线突然发出微弱的银光,在桌面上投射出一行小字:“星轨交汇日,葡萄架下见。”
左奇函突然想起老草莓园里的葡萄架:“就是挂木盒子的那个架子!难道还有别的东西没发现?”他刚说完,图书馆的老式挂钟突然“当”地响了一声,阳光透过窗户的角度刚好变化,落在书签投射的光斑上,让那行字后面又多出几个模糊的字符——“带齐三枚章”。
“三枚章?”杨博文摸了摸胸前的徽章,突然反应过来,“奶奶给了我一个,给你一个,还有爷爷的那枚!说不定爷爷回来的时候,就能凑齐三枚章了!”
两人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,管理员李阿姨突然笑着走过来,递给他俩一个牛皮纸信封:“刚才整理旧物柜时发现的,上面写着‘给找草莓星的孩子’,应该是你们的吧?”
信封上的字迹和爷爷卡片上的一模一样,里面装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。照片里,年轻的爷爷和奶奶站在图书馆的星盘石雕前,手里举着和他们现在一模一样的观测本,奶奶的发间别着一个草莓形状的发卡,正是左奇函书包上挂饰的样式。照片背面写着:“当星图、手记、书签相遇,星芒会指引下一段路。”
走出图书馆时,夕阳正把天空染成温柔的橘粉色。左奇函突然指着西边的天空:“你看那朵云!像不像草莓星的形状?”杨博文抬头望去,一朵蓬松的云彩果然勾勒出草莓的轮廓,边缘还镶着淡淡的金边,像被星光镀过一层。
“咱们明天再去草莓园看看吧?”左奇函晃了晃手里的书签,“说不定葡萄架下还有没发现的线索,而且奶奶说爷爷下周就回来,到时候就能凑齐三枚章了!”
杨博文点点头,把信封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,和红绸布手记、观测本放在一起。晚风拂过,领口的徽章和挂饰轻轻碰撞,发出细碎的响声,像在回应远处天边的草莓云。他突然想起奶奶说的“守护草莓星的秘密”,原来这些藏在书里、石雕上、照片中的线索,不只是爷爷和奶奶留下的探险游戏,更是把两代人的时光连在一起的星光纽带。
路过街角的文具店时,左奇函突然拉着杨博文进去,买了两盒银色的荧光笔:“下次记录线索的时候,用这个写在观测本上,说不定在暗处会发光,像星星一样!”杨博文看着他认真挑选笔的样子,突然觉得这场关于草莓星的探险,就像这盒荧光笔,每一笔都在心里画出明亮的星芒,而更多的秘密,还藏在即将到来的日子里,等着他们用星光去点亮。
回家的路上,两人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,书包里的书签和手记轻轻晃动,仿佛在和天边的草莓云告别。杨博文摸了摸胸前的徽章,能感觉到那淡淡的温度,就像奶奶手心的温度,像爷爷卡片上的字迹,像图书馆里旧书的香气——这些温暖的细节,都在悄悄编织着下一段探险的序章,而葡萄架下的秘密,正等着三枚徽章聚齐的那一刻,绽放出更亮的星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