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星辰踮起脚尖,把迷你听诊器按在毛绒玩具的胸口。那其实是皇甫宸曦用手术缝合线编织的“听心跳手链”——每根线都浸泡过医院消毒液,在阳光下泛着珍珠母贝的光泽。
“小熊的心跳是‘咚咚咚’,像爸爸煮饭时的锅铲声!”她宣布,玩具注射器(实为温度计)从白大褂口袋滑落,在木地板上弹跳两下,精准指向“36.5℃”。
皇甫宸曦蹲下身,轻轻调整女儿挂在耳朵上的“听诊器”——那是她用止血钳改制的耳环。“宝贝,小熊的心跳比昨天快了一点哦。”她低声说,指尖划过毛绒玩具的胸口,“可能是它偷偷吃了冰淇淋。”
陆星辰皱起小眉头,严肃地点头:“那我要给它开运动处方!”她拿出玩具注射器,假装给小熊打了一针,“每天跑步五分钟,不许偷懒!”
投影幕布上,陆瑾瑜的卡通视频正在播放:泰迪熊模型胸口贴着荧光贴纸,随着改编的旋律闪烁——
“轻轻压,快快抬,胸廓回弹要等待,一二三四,五六七八……”
皇甫宸曦用手术剪裁出节奏卡,分发给孩子们。有个男孩突然举手:“老师,为什么熊先生不喊疼?”
“因为他是超级英雄。”陆星辰抢答,耳垂上挂着妈妈用止血钳改制的耳环。
皇甫宸曦笑着搂住女儿的肩膀,轻声补充:“其实呀,熊先生怕疼,但他知道你们在救他,所以忍着不哭。”她指了指视频里泰迪熊贴着的创可贴,“就像你上次摔跤,明明疼得想哭,却对妈妈说‘我是小医生,不能哭’。”
陆星辰挺起小胸膛,骄傲地点头:“对!我比熊先生勇敢!”
当质疑声响起,陆瑾瑜展开FDA认证证书,页边还粘着女儿用碘伏棉签画的爱心。
“这些和乐高一样安全——”他晃了晃玩具注射器,“除了需要假装消毒。”
皇甫宸曦分发的手册扉页渗出淡淡酒精味,那句“最好的治疗是拥抱”下方,印着女儿歪扭的补充:“还要给毛绒玩具贴创可贴。”
她蹲下来,帮一个犹豫不前的孩子戴上手链。“你看,这是妈妈用给病人缝伤口的线做的,”她柔声解释,“它很干净,而且可以听心跳哦。”孩子好奇地摸了摸,陆星辰立刻凑过来示范:“要轻轻按,像这样……”
三个月后,教室角落多了“小小医护角”。陆星辰穿着缩小版手术衣,正用镊子给布娃娃“取弹珠”——那是她声称的“阑尾炎手术”。
“我决定当儿科医生!”她突然宣布,眼睛亮得像监护仪上的绿点,“因为可以给患儿打针不挨骂。”
皇甫宸曦低头整理针线包,发现里面多了一根用听诊器软管编的中国结。她轻轻抱起女儿,在她额头印上一个吻:“那妈妈先当你的第一个病人好不好?”
陆星辰认真点头,拿出玩具注射器:“妈妈要乖,打针不哭哦。”
皇甫宸曦笑了,眼眶微微发红。她想起二十年前,自己当住院医时第一次穿上白大褂时,也是这样既紧张又兴奋。而现在,她的女儿正站在同样的起点,带着她从未有过的天真与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