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
时光在奶瓶、尿布和咿咿呀呀的童声中悄然飞逝,小煦辰像一株汲取了充足阳光雨露的小苗,飞快地成长着。当那个只会用哭声表达一切的小肉团子,开始试图用声音探索世界时,这个家便迎来了最热闹、也最富诗意的阶段——宝宝学说话。
序章:无意义的音节与全家人的狂欢
大约七八个月大时,煦辰开始发出一些无意识的音节。“ba-ba-ba…”、“ma-ma-ma…”、“da-da-da…”,这些声音在他只是口腔探索的游戏,却足以让全家陷入沸腾。
尤其是马嘉祺,每当听到儿子发出“ba-ba”的音,无论手头在忙什么,都会立刻冲到婴儿床前,指着自己的鼻子,用夸张而充满期待的语气重复:“对!爸爸!是爸爸!煦辰再叫一次,爸——爸——”
林溪在一旁看着这对父子,忍俊不禁。她虽然也暗暗期待那声“ma-ma”,但更多的是享受这份充满傻气的温馨。她会拿起手机,悄悄记录下丈夫这难得“幼稚”的一面。
突破:第一声清晰的呼唤
那是一个寻常的周末清晨,林溪正抱着睡眼惺忪的煦辰在客厅踱步。马嘉祺端着冲好的奶粉从厨房走出来,很自然地凑近,用额头轻轻碰了碰儿子的小额头。
煦辰眨了眨大眼睛,看着近在咫尺的爸爸的脸,小嘴巴一张,清晰地、带着小奶音,叫了一声:
“爸…爸!”
空气瞬间凝固了。
马嘉祺整个人僵在原地,手里的奶瓶差点没拿稳。他难以置信地看向林溪,又猛地看向儿子,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:“他…他刚才是不是叫我了?”
林溪也惊喜万分,用力点头,眼眶有些发热:“是!他叫爸爸了!煦辰会叫爸爸了!”
巨大的喜悦像烟花在马嘉祺心中炸开。他小心翼翼地接过儿子,将他高高举起,笑得像个得到全世界最好礼物的孩子,一遍遍地回应:“哎!爸爸在!爸爸在这儿呢!” 那一声“爸爸”,仿佛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单词,瞬间融化了他的心。
竞赛与“偏心”:妈妈的小小醋意
自那以后,叫“爸爸”似乎成了煦辰熟练掌握的技能,尤其是在有求于马嘉祺的时候,叫得格外响亮清脆。
这让林溪心里泛起了一丝甜蜜的“醋意”。她抱着儿子,指着自己,不厌其烦地教他:“妈——妈——,我是妈妈呀。”
煦辰只是咯咯地笑,或者用小手指着她的鼻子,嘴里却依然喊着“爸爸”。
直到一个午后,煦辰在玩玩具时不小心磕了一下,瘪着嘴,眼泪汪汪地四处张望,最后视线定格在林溪焦急的脸上,带着哭腔,无比清晰地喊出了:“妈…妈!”
那一刻,林溪的心像被最柔软的羽毛拂过,所有的“等待”都值得了。她将儿子紧紧搂在怀里,亲吻着他的发顶,连声答应:“妈妈在,妈妈抱抱,不疼了。”
语言的爆发:命名全世界
一旦开口,语言的大门便仿佛被彻底推开。煦辰进入了词汇爆炸期。他开始用一个字、一个词来命名他眼中的世界:
他看到窗外的光亮,会指着说:“灯!”
喝到美味的果汁,会满足地感叹:“甜!”
看到绘本上的小狗,会兴奋地学:“汪!汪!”
他管所有圆形的物品叫“球”,管天上的月亮和星星都叫“亮亮”。
家里充满了他的声音,和马嘉祺、林溪不厌其烦的纠正与重复。
“这是苹果,苹——果——”
“对,是小狗,小狗怎么叫?汪~汪~”
最美的情话
最动人的时刻,发生在某个夜晚。马嘉祺加班晚归,带着一身疲惫。他轻轻推开卧室门,发现林溪已经搂着煦辰睡着了。他俯身,想亲吻一下儿子的额头。
就在这时,原本熟睡的煦辰仿佛有心电感应般,迷迷糊糊地睁开眼,看到是他,咧开没长齐几颗牙的小嘴,用带着睡意的、软糯糯的声音嘟囔了一句:
“爸爸…爱…”
虽然语法不全,但那简单的几个音节,组合成了这世间最动听、最纯粹的情话。马嘉祺的疲惫瞬间消散,他蹲在床边,握着儿子的小手,久久不愿松开。
从图书馆里“好巧”的初遇,到如今家中“爸爸”、“妈妈”的稚嫩呼唤,
少女与少年的爱情,终于在孩子牙牙学语的声音中,找到了最落地、最生动的回响。
这平凡琐碎的一点一滴,构成了他们婚姻生活里,最真实、也最珍贵的幸福和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