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古代小说 > 青禾记:青芜祎
本书标签: 古代  演员艾米  艾米 

青禾记(终章·念禾)

青禾记:青芜祎

沈念禾十六岁这年,已长成了挺拔少年。他没像父亲沈砚那样走科举路,反倒从小跟着母亲林青禾在田里打转,对种庄稼、管铺子有着天生的敏锐。这年夏天,邻县遭了涝灾,粮价飞涨,林青禾看着铺子里积压的番薯干和粉条,愁得几天没睡好——运去灾区能解燃眉之急,可山路难走,还怕遇上劫道的。

沈念禾攥着账本找到母亲:“娘,我去。”林青禾犹豫,沈砚却点了头:“孩子大了,该历练历练,我让书院的旧友给邻县官府写封信,保他一路安全。”

出发前,沈念禾仔细检查了牛车,在粉条和番薯干里夹了些防潮的草木灰,又跟村里的猎户学了几招防身术。林青禾塞给他一个绣着“禾”字的布包,里面是晒干的金银花和足够的碎银子:“路上别省着,到了那边跟官府对接好,别逞强。”

沈念禾走了半个月,回来时晒黑了一圈,却带回了官府的感谢信和一笔比往常多三成的货款。原来他到了灾区,见灾民缺粮又缺药,便主动把布包里的金银花捐给了义诊的医馆,还教灾民把番薯干泡软了煮粥,既能填肚子又好消化。官府感念他的善意,不仅多给了货款,还承诺往后青溪村的农产品,官府优先采购。

经此一事,沈念禾彻底成了青溪村的“主心骨”。他看着村里人种的作物越来越杂,便提议按地块分片种植——河边的地种水稻,坡地种番薯,山脚的荒地种药材,既不浪费土地,又方便统一采收、运输。林青禾和沈砚都支持他,还把铺子的账本交给了他管。

没过两年,沈念禾又有了新想法。他发现镇上的富户喜欢吃新鲜蔬果,便在自家菜园旁搭了暖棚,用母亲教的堆肥法改良土壤,冬天也种出了青菜、萝卜。暖棚里的菜一上市就被抢空,村里的人见了,也跟着学起了搭暖棚。

这年冬天,沈念禾去邻镇送粉条,遇到了一个叫苏晚的姑娘。姑娘是医馆的坐馆大夫之女,正蹲在路边给受伤的老黄牛包扎,手法熟练又温柔。沈念禾见她力气小,便上前帮忙,两人一聊才知道,苏晚也懂药材,还能分辨出哪种蒲公英药效最好,哪种金银花成色最足。

一来二去,两人渐渐熟了。沈念禾常把村里收的药材送去苏晚家的医馆,苏晚则会教他怎么给药材分类、晾晒,让药材卖个好价钱。开春时,沈念禾在暖棚里种了苏晚喜欢的海棠花,花开那天,他捧着一束海棠,红着脸问:“晚晚,你愿意跟我回青溪村,一起种庄稼、管药材吗?”苏晚笑着点了头。

两人成亲那天,青溪村比过年还热闹。林青禾看着儿子牵着儿媳的手,又看了看身边的沈砚,想起自己刚穿来时的孤苦,如今却有了这么圆满的家,眼眶又热了。沈砚轻轻拍了拍她的手:“你看,咱们的青禾,真的长成了能撑起家的样子。”

婚后,苏晚果然成了沈念禾的好帮手。她不仅帮着打理药材,还在村里开了个小医馆,免费给老人和孩子诊病。沈念禾则忙着拓展生意,把“青溪粉条”卖到了府城,还在府城开了家分店,专门卖青溪村的农产品。

这天傍晚,沈念禾和苏晚带着刚学会走路的女儿,跟父母一起坐在院子里。女儿手里拿着个小锄头,在菜地里比划着,嘴里喊着“种花花”。林青禾看着孙女,笑着对沈砚说:“你看这孩子,跟念禾小时候一模一样。”

沈砚望着田里绿油油的庄稼,又看了看院里和睦的一家人,轻声道:“是啊,一辈辈的,守着这片田,守着这个家,就是最好的日子。”

夕阳落下,金色的余晖洒在青溪村的田埂上,远处传来村民们的笑声,夹杂着牛羊的叫声,岁月静好,一如多年前林青禾刚来时那样——只是如今,这里早已成了她和家人最温暖的港湾。

上一章 青禾记(再续) 青禾记:青芜祎最新章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