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五章 灵显·青瓷
顾云深这一留,便是整整三年。
三年来,他几乎寸步不离,以心血为引,以灵气为泉,以思念为光,日夜不停地温养着青瓷杯。他所作的画,堆满了简陋的庐舍,每一幅都蕴含着他对月瑶的回忆与对杯中灵识的期盼。在他的精心呵护与情感浇灌下,杯中所蕴的那缕残魂碎片,不仅稳定下来,更开始茁壮成长,灵性日益充盈,仿佛一颗沉睡的种子,终于汲取了足够的养分,即将破土而出。
这一夜,月华格外皎洁,清辉如练,透过窗棂,洒满案头。顾云深如往常一般,铺开宣纸,研磨调色,准备对着青瓷杯作画。今夜,他欲画的,是月瑶的肖像,是他心底描绘过千万遍的容颜。
笔尖蘸满浓墨,又饱含情意,他落笔沉稳而专注。眉若远山,目含秋水,唇角微扬的浅笑……画中人的形象在他笔下逐渐清晰,栩栩如生。随着画中月瑶的神韵愈发饱满,案头的青瓷杯似乎受到了某种强烈的牵引,开始微微震颤起来,杯身内的青白色光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转,星月纹理熠熠生辉,将整个房间映照得如梦似幻。
当顾云深最后一笔,点为画中人眸中那一点灵光时,青瓷杯积蓄的灵性终于达到了顶点!
“嗡——”
一声清越的鸣响,并非来自实物,而是源于灵识层面。只见青瓷杯上光华大盛,那青白色的光晕如同水银泻地,又似月华凝练,缓缓从杯身流淌而下,在顾云深身前的空地上,汇聚、升腾、塑形。
光芒渐敛,一个约莫七八岁女童的虚影,清晰地凝聚出来。
她身着似由青光织就的衣裙,色泽温润如最上品的青瓷,裙摆处仿佛有天然的水波纹在微微荡漾。她的面容精致得如同玉琢,皮肤白皙透亮,带着一种初生婴儿般的纯真与懵懂。尤其那一双眼睛,清澈得不含一丝杂质,宛如两潭幽深的琉璃,正带着满满的好奇与一丝怯意,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,最终,她的目光,定格在咫尺之遥、手持画笔、已然呆立的顾云深身上。
她歪着头,似乎在努力思索着什么,看了他许久,又看向他身后那幅刚刚完成的、墨迹未干的月瑶画像。良久,她抬起小手,指了指画中的月瑶,稚声稚气地,带着初学言语般的生涩,说出了诞生以来的第一句话:
“你……画的是谁?为什么……我看着,心里暖暖的,又酸酸的?”
她的声音如同玉片轻敲,清脆而空灵。她继承了月瑶部分最本源的风雅灵性,天生便能感知和亲和天地间的风雅之气,甚至无意识间,能引动微弱的月华之力为她所用。然而,关于月瑶的一切记忆,那些欢笑、泪水、牺牲与挚爱,都已随着主体的消散而湮灭。她的意识纯净如同一张白纸,所有的情感与认知,都需从头开始积累。她是一个全新的生命,一个因顾云深的执着与月瑶的残存眷恋而催生的奇迹。
顾云深望着这小小的身影,心中百感交集,巨大的喜悦与深沉的悲伤如同潮水般交织涌来,几乎将他淹没。喜的是,月瑶并未彻底湮灭,这一缕灵犀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归来;悲的是,眼前的女童,眼神清澈而陌生,她已非那个与他生死与共、笑傲风月的月瑶,只是一个与月瑶有着最深刻因果联系的全新个体。
他该以何种身份面对她?是寻着那熟悉的灵韵,试图唤醒她体内可能沉睡的前世记忆,将它变回月瑶?还是……尊重这全新的生命,以引导者和守护者的身份陪伴她,教导她,让她走出属于自己的、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?
巨大的矛盾与复杂的情绪,在他心中剧烈翻腾,他深吸一口气,压下翻涌的心绪,走到女童面前,缓缓蹲下,让自己的目光与她平视,声音带着极力克制的温柔与一丝微哑:“你……喜欢这幅画吗?”女童,不,现在应该为她赋予一个名字了。顾云深看着她青瓷般的衣裙与灵韵,轻声道:“从今以后,你便叫‘青瓷’,可好?”
青瓷眨了眨琉璃般的眼睛,似乎在品味这个名字。随后,脸上绽放出一个天真无邪的笑容,用力点了点头:“青瓷……嗯,我喜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