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三章 远客·瀛洲舟
京华风波余韵未消,景德镇又迎来了一批不速之客。
数艘造型奇特、装饰着浪纹与异兽图案的海船,停靠在鄱阳湖码头。船上下来一行人,衣着与中原迥异,宽袍大袖,材质似帛非帛,闪烁着淡淡珠光。为首者是一位气质高华、约莫三十许岁的女子,自称来自海外“瀛洲”,名唤沧波。
沧波仙子带着门人,直接寻到了顾云深与青瓷的住处。他们的态度与宫廷使者截然不同,彬彬有礼,言辞间充满了对风雅之道与青瓷技艺的好奇与推崇。
“久闻中土风雅盟,传承上古正道,这位青瓷小友更是天纵奇才,能以器载道,安顿山川,实令我辈心折。”沧波仙子声音柔和,如海浪轻抚,“我瀛洲一脉,亦追寻天地至理,尤擅‘水炼’与‘灵纹’之法。今日冒昧来访,是希望能与风雅盟,特别是青瓷小友,交流切磋,共参大道。”
她坦言,他们感应到翠微山那股被成功疏导转化的奇异能量(指陨铁),对其手法极为感兴趣,认为这与瀛洲古籍中记载的某种“融灵入器”的上古秘法极为相似。
面对这群海外来客,顾云深保持了警惕,但并未直接拒绝。他安排他们在客舍住下,允诺可进行有限的交流。
交流中,青瓷对瀛洲的“水炼之法”(一种以灵泉淬炼材料,而非窑火煅烧的技艺)和那些繁复而蕴含奇特规律的“灵纹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这些与她所知的制瓷术截然不同,仿佛打开了另一扇窗。而瀛洲门人则对青瓷那种将自身情感心念融入器物的能力惊叹不已,认为这是将“灵性”赋予造物的极高境界。
沧波仙子更是提出,希望邀请青瓷前往瀛洲做客一段时间,深入交流,并承诺开放瀛洲秘藏的部分古籍供她参阅。
这个提议让青瓷颇为心动。知识的诱惑,新领域的吸引,对她而言是巨大的。但顾云深却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。瀛洲来客虽言辞恳切,但他们对青瓷灵韵本源的探究欲,似乎过于强烈了。他隐约感觉到,他们寻找“融灵入器”之法,其背后或许有更深层的目的,可能与某种古老的封印或力量有关。
是机遇,还是新的陷阱?风雅盟需要时间来判断。而青瓷,也面临着是留守故土精进已知,还是远渡重洋探索未知的抉择。
第七十四章 心魔·窑火劫
外部的纷扰尚未平息,内部的考验却已悄然而至。
随着青瓷名声渐响,前来求瓷者络绎不绝,其中不乏附庸风雅、一掷千金的豪商巨贾。他们追求的,不再是器物本身的“心意”与“温暖”,而是其附带的“灵异”名头,视之为可炫耀的资本,甚至有人提出要青瓷制作带有“招财”、“辟邪”等明确功利效果的瓷器。
起初,青瓷尚能秉持本心,婉言拒绝。但听得多了,见得多了,加之自身对技艺提升的迫切,一种不易察觉的焦虑悄然滋生。她开始觉得,自己目前所做的器物,是否太过“平凡”?是否应该尝试更复杂、更显“神通”的作品,才能真正配得上如今的声名?才能更好地“证明”自己的道?
这种念头,如同心魔,在她又一次开窑时发作了。
那一窑,她试图融合从瀛洲来客那里领悟到的一些灵纹理念,并强行注入更强的灵韵,想要烧制出一件“惊世之作”。然而,心念不纯,急于求成,导致她在控火和塑形时灵力流转出了岔子。窑火不再温顺,变得狂暴不安,她对灵韵的引导也失去了往日的圆融自然。
“轰——!”
一声闷响,窑炉内灵气暴走,即将成型坯体在极度不稳定的能量冲击下,纷纷炸裂!就连那尊作为她本源栖居之所的“小青”杯,也光华狂闪,发出悲鸣般的颤音,杯身上竟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痕!
窑炸了!
热浪和碎片四溅,青瓷被强大的反噬之力震飞出去,灵力涣散,神魂仿佛被撕裂般剧痛,那一道裂痕不仅出现在杯上,更仿佛刻在了她的灵识之上。她看着满窑狼藉和手中出现裂痕的本源杯,小脸瞬间惨白如纸,哇地吐出一口鲜血,陷入了深度昏迷。
这一次的挫折,并非来自外敌,而是源于内心的迷失。她背离了自己立下的“温暖平凡”的道心,盲目追求力量与声名,终于遭到了道法最无情的反噬。
顾云深和白芷全力救治,但灵识之伤,非寻常药石能医。青瓷陷入了漫长的昏睡,她的意识沉入了一片混乱的黑暗,不断回放着窑炸的瞬间,回放着那些求瓷者贪婪的嘴脸,回放着对自己道路的怀疑……
她的“道”,迎来了诞生以来最严峻的考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