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真回新疆的日子定在三天后。这三天,他们像所有普通情侣一样,过着简单而温馨的日子。一起去超市采购,他推着车,她在一旁挑选;傍晚牵着手在小区散步,看夕阳西下;晚上窝在沙发里看电影,她靠在他怀里,他小心避开她的左肩,手臂轻轻环着她。
离愁被刻意淡化,却无声地弥漫在每一个相处的细节里,让时光显得格外珍贵。
出发这天,天空湛蓝,是个适合飞行的好天气。去机场的路上,两人反而话不多。于真专注开车,程敏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,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一点点掏空。
到达机场,办理登机手续,托运行李……一切流程简洁快速。到了安检口,终于到了不得不分别的时刻。
周围是熙熙攘攘送别的人群,广播里航班信息不断播报,更衬得他们之间的安静有些沉重。
于真转过身,面对程敏。他今天穿得很休闲,戴着帽子和口罩,只露出一双深邃的眼睛,里面盛满了不舍和温柔。
“就送到这儿吧。”他低声说,伸手轻轻替她理了理额前并不凌乱的碎发,“回去路上小心。到了家给我发信息。”
“嗯。”程敏点点头,喉咙有些发紧,只能发出一个单音。她看着他,想把他此刻的样子刻在心里。
“按时复健,别偷懒。但也别太累着自己。”他不放心地叮嘱。
“知道。”
“好好吃饭,别我一走就凑合。”
“嗯。”
“有什么事,随时给我打电话,发信息也行,我那边有时差,但看到了就会回。”
“好。”
千言万语堵在胸口,却不知从何说起。广播再次响起,催促着他那趟航班的旅客尽快登机。
于真深吸一口气,似乎下定了决心。他上前一步,拉近了两人之间最后的距离。
程敏能闻到他身上熟悉的、淡淡的清新气息,心跳骤然加速。
他抬起手,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脸颊,目光落在她的唇上,又缓缓移回她的眼睛,带着询问和一种克制的渴望。
程敏的脸瞬间烧了起来,心跳如擂鼓。她没有躲闪,而是微微仰起脸,闭上了眼睛,用最直接的动作回应了他的询问。
于真的呼吸明显一滞,随即不再犹豫。
他微微低下头,温热的唇轻柔地、带着无比的珍视,覆上了她的。
这是一个极其轻柔的吻,浅尝辄止,却仿佛带着电流,瞬间击穿了两人所有的伪装和不舍。
程敏的睫毛轻轻颤抖着,手不自觉地抓住了他胸前的衣料。他的唇瓣柔软而温暖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小心翼翼地描绘着她的唇形,如同对待一件稀世珍宝。
周围嘈杂的人声、广播声仿佛瞬间远去,世界只剩下彼此急促的心跳和呼吸声。
短暂得如同一个世纪的几秒钟后,于真克制地离开了她的唇,额头却依旧轻轻抵着她的,呼吸有些紊乱,帽檐下的眼睛深邃得如同漩涡,里面翻滚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愫。
“等我。”他再次低声说道,声音沙哑而性感。
程敏睁开眼,脸颊绯红,眼中水光潋滟,用力地点了点头,却说不出话来。
于真最后深深地看了她一眼,仿佛要将她的模样吸入心底。然后毅然转身,朝着安检通道走去,没有再回头。
程敏站在原地,看着他挺拔的背影消失在安检通道的拐角处,指尖还残留着他衣料的触感,唇上那温热柔软的悸动久久不散。
心里空落落的,却又被那个短暂的吻填满了无尽的甜蜜和期待。
她缓缓抬起手,指尖轻轻碰了碰自己的嘴唇,那里仿佛还停留着他的温度和气息。
机场广播依旧喧嚣,她却仿佛听不见任何声音,沉浸在那个初吻带来的、混合着离愁和甜蜜的震撼里。
良久,她才缓缓转身,朝着机场外走去。
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洒进来,照亮前路。
分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。
而她和他,都将在各自的道路上,变得更好,然后,在新疆那片辽阔的天空下,再次相遇。
等待的过程或许漫长,但有了那个吻的印记,便不再难熬。
程敏走出机场,夏末的阳光热烈而直接地洒在身上,与机场内空调的凉意形成鲜明对比。她抬手微微遮了一下眼睛,心里那种空落落的感觉愈发明显。唇上似乎还残留着他刚才轻柔触碰的温软触感,带着薄荷般的清新气息,让她心跳时不时漏掉一拍。
她没有立刻去坐车,而是在机场外的广场边缘找了个阴凉的长椅坐下。看着起起落落的飞机划过湛蓝的天空,心里计算着他那班航班起飞的时间。
手机震动了一下。她立刻拿起来看。
【登机了。关机前最后一条信息发给你。别在外面发呆,早点回去。】后面跟了一个小熊摸摸头的表情包。
程敏看着那个表情包,忍不住笑了,眼眶却微微发热。他总是能精准地猜到她的状态。
【嗯,马上就回。一路平安。】她回复过去,后面加了一个小飞机起飞的符号。
收起手机,她又坐了一会儿,直到估摸着他的航班已经起飞,才起身走向出租车等候区。
回到公寓,推开门,里面安静得有些陌生。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他留下的淡淡气息,厨房料理台上还放着他今早用过还没来得及收的杯子。
程敏走过去,拿起那只杯子,指尖摩挲着杯沿,心里涌起一阵强烈的思念。明明才分开不到两小时。
她深吸一口气,告诉自己必须适应。他需要这段回归故乡的时光,而她也有自己的战场要奔赴——复健、凌教授的课题、还有她自己的学业。
她将杯子洗净放好,开始整理有些凌乱的客厅,试图用忙碌驱散那份刚刚开始蔓延的思念。
接下来的日子,程敏严格遵循着复健计划,左肩的恢复一天比一天好,已经可以完成大部分日常动作,只是还不能提重物。她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凌教授的课题中,大量的文献阅读和数据整理占据了她的时间,让她无暇胡思乱想。
她和于真的联系保持着一种默契的节奏。他那边似乎信号并不总是很好,有时隔很久才能回信息,但每天总会有一通不算长的视频电话。
视频里,他背后的背景时常变换。有时是乌鲁木齐家里熟悉的客厅,有时是热闹非凡的大巴扎,有时是苍茫辽阔的天山脚下。他的肤色晒黑了一些,精神却看起来格外放松和惬意,眼神里带着在北京时少有的慵懒和自由。
他会给她看阿姨做的丰盛饭菜,看街上跑来跑去的维吾尔族小孩,看夕阳下染成金色的雪山峰顶。
“今天去了小时候常去的公园,那棵老榆树还在,比小时候更粗了。”他会用带着笑意的声音,絮絮叨叨地跟她分享着琐碎的日常,“吃了三串烤羊肉,差点没找到小时候那家店,还好味道没变。”
程敏则会跟他汇报复健的进展,吐槽课题数据的繁琐,分享学校里的趣事。两人隔着几千公里的距离,却仿佛依旧参与着彼此的生活。
“阿姨身体好吗?”程敏有一次问。
“好得很,念叨着让你放假过来玩,说要给你做拉条子吃。”于真笑着把镜头转向旁边,于妈妈正在厨房忙碌,看到镜头,立刻露出慈祥的笑容,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热情地招呼:“小敏呀,什么时候来呀?阿姨给你做好吃的!”
程敏心里暖暖的,隔着屏幕乖巧应道:“谢谢阿姨,等我放寒假就去看您。”
日子就这样在忙碌和思念中平稳流淌。程敏的课题进展顺利,甚至得到了凌教授的当面表扬。左肩的伤势也基本痊愈,只差最后几次巩固性复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