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子一晃,徐星竹已经能牵着徐星锦的衣角,像模像样地跟在身后去菜园里看菜了。那片种了他“发现”菜籽的菜地,如今成了徐家最宝贝的地方——翠绿的黄瓜挂在架上,紫莹莹的茄子压弯了枝,就连最普通的小白菜,也比别家的嫩上三分。每次徐星华摘菜回来,总要念叨两句“这菜籽真是神仙送的”,徐星竹就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笑,不说话,心里却盘算着下一次该“发现”点什么。
这天傍晚,徐大平从镇上卖完破铜烂铁回来,手里攥着几个铜板,脸上却没往常的笑意。他把铜板递给徐星华,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,眉头皱得紧紧的。徐星竹蹲在旁边玩石子,耳朵却悄悄竖了起来。只听徐大平叹气道:“镇上粮铺的米又涨价了,再这么下去,过冬的粮怕是不够。”徐星华的声音也低了下去:“那能怎么办?家里就这点进项,星富星锦明年还要上学……”
这话像根小针,扎在徐星竹心上。他当晚就进了空间,看着仓库里堆得满满的粮食,心里有了主意。第二天一早,他拉着徐星富的手,说要去后山“找野果子”。徐星富正愁没处玩,一口就答应了。
两人往后山走,徐星竹故意把路引向一片长满杂草的坡地,走着走着,他突然“哎呀”一声,脚好像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。徐星富赶紧扶他,低头一看,草丛里竟露着一个陶罐的口。“哥,这里有东西!”徐星竹喊着,伸手去扒草。
等把陶罐挖出来,打开盖子的瞬间,徐星富眼睛都直了——里面装的全是晒干的玉米,颗粒饱满,还带着阳光的味道。“这、这是哪来的?”徐星富说话都结巴了。徐星竹眨眨眼:“我不知道呀,是不是以前有人藏在这里的?”
消息传回家里,徐大平赶来一看,沉默了许久。他摸了摸陶罐的纹路,又看了看徐星竹一脸无辜的样子,最终只是把玉米倒出来晾好,对徐星华说:“把这些玉米掺着米煮,能省不少粮。”没人注意到,他转身时,悄悄拍了拍徐星竹的头,眼神里多了几分了然。
转眼到了冬天,第一场雪下得又大又急。村里不少人家因为缺粮,只能顿顿喝稀粥,唯独徐家,不仅有米有玉米,徐大平还能用徐星竹“捡”来的棉花,给几个孩子做了厚实的棉袄。徐星锦穿着新棉袄,拉着徐星竹在雪地里跑,笑着说:“星竹,你真是咱们家的福星!”
徐星竹笑着跑,心里却有了新的计划。他知道,光靠“捡”不是长久之计,开铺子的想法越来越清晰。这天晚上,他趁徐大平坐在灯下算账,凑过去小声说:“爹,我昨天听镇上的人说,开个杂货铺能挣钱,咱们家是不是也能开一个呀?”
徐大平手里的笔顿了一下,抬头看向儿子。他沉默了几秒,突然笑了:“你个小不点,倒懂不少事。”他没直接答应,却把账本往徐星竹面前挪了挪:“你先看看,咱家现在有多少本钱。”徐星竹凑过去,看着上面的数字,眼睛亮了起来——这些日子攒下的钱,加上空间里能“拿”出来的货,开个小铺子,好像真的可行。
窗外的雪还在下,屋里的灯光却暖得很。徐星竹看着父亲的侧脸,知道他们家的好日子,才刚刚开始。而他藏在心里的秘密,会像一粒种子,在徐家的土地上,长出更茂盛的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