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星竹的指尖在账本上轻轻划着,眼睛亮得像浸了星光。他早把空间里的存货在心里过了好几遍:不仅有晒得干爽的杂粮,还有他偷偷培育出的、比普通品种甜上许多的红薯干,甚至有几匹颜色鲜亮、摸起来格外柔软的粗布——这些东西在镇上的杂货铺里都很俏,要是摆出来卖,肯定能吸引人。
“爹,咱们可以先从卖杂粮和干货开始!”徐星竹凑得更近了些,声音里满是雀跃,“我之前去镇上,看见粮铺的杂粮总带着潮气,咱们家的玉米、小米都晒得透,肯定比他们的好!”徐大平看着儿子一本正经的模样,忍不住笑了,指尖在账本上敲了敲:“说得容易,铺子要租,还要置办货架,这些都要花钱。”
话虽这么说,徐大平心里却动了念头。这些日子,家里靠着星竹“捡”来的东西,日子比以前宽裕了不少,他早就觉得不能一直靠运气,开铺子倒是个实在的营生。第二天一早,他就揣着铜板去了镇上,转悠了大半天,终于在粮铺旁边找到了一间小铺子——租金不算贵,位置也好,来往的人都能看见。
消息传回家里,徐星华又惊又喜,赶紧把家里的旧木板找出来,打算改成货架。徐星富和徐星锦也凑过来帮忙,一个帮忙锯木头,一个蹲在旁边给钉子分类。徐星竹则趁没人注意,悄悄从空间里往外搬东西:把杂粮分装在粗布袋子里,红薯干用竹篮装着,连粗布都叠得整整齐齐,堆在墙角。
开张那天,天刚亮,徐大平就把铺子的门板卸了下来。没想到刚摆好货,就有邻居来问:“大平,你这玉米怎么卖?看着比粮铺的亮堂啊!”徐星竹赶紧凑上前,仰着小脸说:“婶子,这玉米熬粥可香了,俺娘昨天刚煮过,您要是买,俺多送您一把!”
这话逗得邻居笑了,当即买了两斤玉米。渐渐地,来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,有人喜欢红薯干的甜,有人夸粗布结实,不到中午,好几袋杂粮就卖空了。徐星锦趴在铺子门口的小凳子上,数着铜板笑得合不拢嘴:“哥,咱们的铺子真挣钱!”
徐星竹也笑,心里却盘算着更远的事——他空间里还有些改良的菜籽,要是明年种出来,不仅能自家吃,还能拿到铺子里卖,说不定能吸引更多人。傍晚关铺子时,徐大平摸着徐星竹的头,声音里满是欣慰:“星竹,多亏了你,咱们家的日子总算有盼头了。”
徐星竹仰起脸,看着爹脸上的笑容,心里暖暖的。他知道,这只是开始,以后他们家的日子,会像铺子里的生意一样,越来越红火。
日子刚顺起来,徐家杂货铺就遇到了新问题。没过多久,镇上另一家杂货铺也开始卖杂粮,还故意把价格压得低些,接连几天,徐家铺子的客人少了大半。徐大平坐在柜台后,看着账本上的数字,眉头又皱了起来。徐星竹放学来铺子帮忙,一眼就看出了爹的心思,他悄悄拉了拉徐大平的衣角:“爹,我有办法。”
第二天一早,徐星竹就从空间里抱出两个竹筐,一个装着翠绿的小黄瓜,一个摆着紫莹莹的小番茄——这是他特意培育的早熟品种,冬天里少见得很。他把竹筐摆在铺子最显眼的地方,还特意切了几片番茄,放在干净的盘子里:“婶子大叔,尝尝鲜!这番茄甜得很,冬天里吃着解腻!”
路过的人本来没打算买东西,一听有新鲜番茄,都围了过来。有人尝了一口,当即就喊:“这番茄真甜!给我称二斤!”不一会儿,两筐果蔬就卖空了。隔壁铺子的老板探着头看,眼里满是诧异——这大冬天的,哪来这么新鲜的黄瓜番茄?
往后的日子,徐星竹总能“拿出”些新奇玩意儿:春天有带着露珠的草莓,夏天有脆甜的水蜜桃,秋天还有软糯的板栗。每次新货一摆出来,徐家铺子前就围满了人,连之前去别家买杂粮的客人,也都回来了,还顺带买些新鲜果蔬。徐星富笑着说:“星竹,你这脑子咋这么灵光?”徐星竹只是笑,手里还忙着给客人装货。
这天傍晚,铺子快关门时,一个穿着体面的妇人走了进来,开口就问:“听说你家有冬天也能结的黄瓜?我家小姐最爱吃这个,能不能多订些?”徐星竹眼睛一亮,赶紧说:“当然能!您要多少,我都能给您留着!”妇人留下定金,临走前还特意说:“要是有别的新鲜菜,也记得给我留着。”
徐大平看着这一幕,心里彻底松了口气。他拍了拍徐星竹的肩膀,语气里满是骄傲:“星竹,爹以前总担心日子过不好,现在有你在,爹啥也不怕了。”徐星竹仰起脸,看着铺子外渐渐亮起来的灯笼,心里盘算着:等明年春天,就把空间里的新菜籽分给村里的人,让大家一起种,到时候不仅自家铺子有货,还能帮着乡亲们挣钱。
夜色渐浓,徐家铺子的灯光映在雪地上,暖融融的。徐星竹知道,只要肯琢磨,他们家的日子,只会比现在更红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