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校园小说 > 阿译家的傲娇佳人
本书标签: 校园  校园爱情  青春校园 

高三(4)班再见啦!

阿译家的傲娇佳人

清晨七点半,教室里的灯光早已亮起。我推开后门,一股混合着旧书、粉笔灰和清晨露水气味的空气扑面而来。同学们低头疾书,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,像春蚕啃食桑叶,不知疲倦。

  我的课桌右上角,练习册堆叠成一座摇摇欲坠的塔。最上面那本数学题集被翻得卷了边,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。同桌赵沂正对着一道物理题皱眉,手指无意识地卷着发梢——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。前排的杨帆已经保持同一个姿势读了二十分钟英语,只有嘴唇在轻微翕动。

  黑板旁的倒计时牌无情地显示着“73”。这个数字像隐形的鞭子,抽打着每个人不敢松懈。然而奇怪的是,在这看似压抑的环境里,我们却常能找到微小的快乐。比如终于解出难题时的相视一笑,分享零食时的偷偷传递,甚至只是窗外突然出现的彩虹,都能让整个教室响起压抑的惊叹。

  记得某个晚自习,停电突如其来。在短暂的寂静后,不知谁先点燃了蜡烛。很快,几十盏烛光亮起,像一场沉默的仪式。我们就在这摇曳的微光中继续演算,影子在墙上重叠交缠。那一刻,没有抱怨,只有笔尖继续划过的沙沙声,和偶尔爆开的烛花。后来班主任拍下那场景,照片至今贴在教室后墙,题着“我们的光明”。

  更多时候,日子是平淡如水的重复。上课、做题、考试、讲评,循环往复。但就在这重复中,变化悄然发生。那个曾经连函数都弄不清的男孩,如今能条分缕析地讲解解析几何;那个害怕作文的女生,开始写出令人惊艳的文字。我们在彼此的见证下蜕变,像蝉蜕去旧壳,过程痛苦却必要。

  高考前的春天,教室后的玉兰开了又谢。花瓣飘落时,总有几个男生偷偷捡拾,夹在课本里制成标本。这是我们对美的笨拙挽留,仿佛留住一片花瓣,就能留住这段即将逝去的时光。

  如今当我回想,最深刻的不是某次考试的成绩,而是那些瞬间:午后阳光穿过灰尘照在课本上的光斑,同桌推过来的半块橡皮,解不出题时望向窗外看到的浮云,还有晚自习结束后,我们拖着疲惫身子走回宿舍,抬头看见的满天星光。

  这些瞬间让我明白,高中三年我们读的何止是课本?更是在读时间,读青春,读彼此眼中倒映的未来。那些啃噬书页的日夜,最终啃噬出我们生命的形状。

  最后的铃声终将响起,我们将合上书本,走出这间装满回忆的教室。但我知道,有些东西已经永远留在纸页之间——不仅是公式定理,更是我们共同燃烧过的年华,那是最明亮也最温柔的光,足以照亮往后所有路途。高三(4)班再见了,高三(4)班的同学,后会有期,愿所愿皆所得。

  夏末的火车站台,弥漫着一种奇异的氛围。穿校服的身影与崭新的行李箱构成移动的风景,家长们脸上挂着欣慰与不舍交织的复杂表情。我站在爸爸身旁,沉默得像一道无形的墙横亘在我们之间。

  爸爸忽然伸手整理我并不凌乱的衣领,动作笨拙得令人心酸。这个一生与钢铁打交道的男人,此刻手指竟有些颤抖。“到了那边......”他开口说道:却只吐出这三个字便哽住了。我看见他喉结滚动,把千言万语咽回肚里。最终他只是拍拍我的肩膀,力度控制得恰到好处,既不像对待小孩那般轻飘,也不似工友间那般粗重。

  列车进站的汽笛声由远及近。在车门打开的瞬间,爸爸突然塞给我一个牛皮纸包。触手坚硬方正,我立即明白那是他珍藏多年的《约翰·克利斯朵夫》——书页边缘已被摩挲得发毛,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批注。这本书他从不外借,连我要看都需提前申请。

  车厢里,隔着玻璃窗,爸爸掏出小本子飞快地写着什么。列车缓缓启动时,他将纸页贴在窗上,上面只有两个字:“活着”。墨迹新鲜得像是刚刚匆匆写下。这两个字被他写得筋骨分明,每一笔都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。

  我忽然想起高三某个深夜,爸爸轻叩我的房门。他什么也没说,只是放下杯热牛奶,用手指轻轻点了一下我的额头。那时我以为那是无声的鼓励,现在才明白,那是一个劳动者能给出的最质朴的祝福——他在告诉我,思考是好的,但也要记得生活。我不禁惆怅道:大学生活会怎么样呢?没有爸爸在身边,独自一个人到另一个城市会遇到什么样的同学或者是朋友呢?挺期待的呢……。新城市我来啦!大学你好…………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缓解一下紧张不安的情绪似的…

阿译家的傲娇佳人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不是告别,也不是抵达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