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明星同人小说 > 德云社之欢喜冤家
本书标签: 明星同人  张云雷  德云社 

德云斗笑社(3)(休息中 讨教鼓曲)

德云社之欢喜冤家

许锦薇抱着蓝皮本子回来时,师兄弟们正围着周九良讨教“躲箭头秘籍”。郭德纲看她进来,清了清嗓子:“都别闹了,正好锦薇在这儿,你们这群天天喊着‘学’字的,今天就正经学点东西。”

众人立刻安静下来,烧饼挠挠头:“师父,您这是让我们学啥?总不能是再玩一轮转盘吧?”曹鹤阳踹了他一脚:“就知道玩,没听见师父说让锦薇教咱们?”

郭德纲指了指许锦薇手里的本子:“鼓曲里的板眼,你们虽说常听,但真要论门道,怕是一问三不知。锦薇跟着辫儿学了些日子,让她给你们讲讲,往后再听鼓曲,也能听出些真东西。”

许锦薇没想到郭老师会突然安排这个,连忙摆手:“郭老师,我也只是刚入门,怕讲不好。”孟鹤堂立刻接话:“锦薇妹妹别谦虚,你比我们懂就行,我们都洗耳恭听。”张鹤伦也附和:“就是,能让辫儿挑着教的,肯定有东西。”

推脱不过,许锦薇只好翻开蓝皮本子,指着扉页的“稳字诀”说起:“其实板眼说白了就是节拍,‘板’是强拍,‘眼’是弱拍,就像咱们说相声打板,得有轻重快慢的规矩。最基础的是慢板,一板三眼,也就是‘板、头眼、中眼、末眼’循环,跟4/4拍的乐谱差不多。”

她拿起桌上的折扇当鼓板,轻轻敲了两下:“比如《丑末寅初》开头‘丑末’两个字,是‘二字头’,得从末眼起唱,‘丑’字占末眼,‘末’字正好落在板上,这样才稳。”说着便轻声哼唱了两句,板眼清晰。

周九良皱着眉琢磨:“听着跟太平歌词的节奏不太一样,太平歌词好像没这么多讲究。”许锦薇点头:“是不一样,鼓曲的板眼更精细,哪怕加了虚字,每句总的板眼数也不能变,不然弦师就没法伴奏了,这就是俗称的‘倒不过把’。”

烧饼听得兴致勃勃,抢过折扇学着敲:“我试试!板、头眼、中眼、末眼……哎,这咋还分这么多层?”他敲得忽快忽慢,惹得众人发笑。曹鹤阳打趣:“四哥看你这架势,怕是连弦师都得被你带跑偏。”

许锦薇忍着笑解释:“慢板的关键在‘稳’,快得渐渐快,慢得渐渐慢,不能忽快忽慢。就像孟哥你们说相声抖包袱,得卡准节奏,板眼就是鼓曲的‘节奏点’。”孟鹤堂恍然大悟:“这么说我就懂了,跟我们找包袱的气口一个道理?”“对,就是这个意思!”许锦薇眼睛亮了些,“抓准了板眼,唱出来才有味道。”

张鹤伦突然问:“那除了慢板,还有别的板式吗?”“有,”许锦薇翻到本子里张云雷标注的记号,“还有垛板,一板一眼,是2/4拍的节奏,一般用在情绪变化的地方。还有紧板,有板无眼,像1/4拍,大多用在唱段高潮。”

她刚说完,烧饼就嚷嚷着要学唱:“锦薇妹妹,你教我们唱两句呗?就刚才那‘丑末寅初’。”许锦薇只好起头,众人跟着哼唱。可刚唱到“寅时”,就乱了套——烧饼唱得太快,把“寅时”落在了中眼上;张鹤伦直接跟不上节奏,瞎哼一气;周九良倒是慢,却把“头眼”当成了“板”。

“停!”曹鹤阳率先喊停,“这哪儿是唱鼓曲,分明是群口相声跑调版。”孟鹤堂擦了擦汗:“看似简单,真唱起来太难了,比背贯口还费脑子。”

许锦薇笑着安慰:“刚开始都这样,而且你们相声演员虽说常接触曲艺,但鼓曲和相声的门道还是不一样,它更讲究‘唱’的功夫。”

郭德纲在一旁看得乐了:“知道难了吧?这老祖宗的东西,哪有一蹴而就的。你们啊,平时总说相声和鼓曲近,可真要钻进去学,才知道差着远呢。”他看向许锦薇,“今天就到这儿,锦薇讲得不错,没白让辫儿费心。”

烧饼瘫坐在椅子上:“可算结束了,这比被转盘箭头打还累。”张鹤伦也叹:“以后再听辫儿唱鼓曲,我可得好好数数板眼,不然都对不起今天遭的罪。”

许锦薇把本子收好,看着师兄弟们一脸“劫后余生”的模样,忍不住笑了。孟鹤堂走过来递了瓶水:“谢了啊锦薇妹妹,虽然没学会唱,但总算知道鼓曲里藏着这么多门道。”周九良也难得多说一句:“确实长见识了。”

郭德纲看着眼前的场景,缓缓开口:“曲艺这行,就是这样相互滋养。你们把相声说好,也得懂些鼓曲的门道,往后才能更有底蕴。”后台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,落在蓝皮本子的“稳字诀”上,也落在一群愿意低头学东西的师兄弟身上,热闹里多了几分踏实的味道。

上一章 德云斗笑社(2) 德云社之欢喜冤家最新章节 下一章 烙饼(和德云斗笑社烙饼视频不一样,介意勿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