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值早春,洛阳城冰雪初融。距离上次见证苏若兰以《璇玑图》织就文字奇迹已有三月,当玄青色天幕再次笼罩皇城时,大夏君臣发现,这次展现的是一位在深宫中以笔墨代替啼哭的才女悲剧。
【天幕画面展开】
"左棻,字兰芝,彼界西晋人。兄左思以《三都赋》名动洛阳,妹左棻以诗才入选宫廷。然晋武帝司马炎纳其入宫,非为美色,实为收藏一件'活文物'。"
画面起始于泰始八年(272年)的洛阳朝堂。晋武帝司马炎翻阅着左思的《三都赋》,突然问道:"朕闻其妹左棻亦有文才,可召入宫否?" 宦官谄媚应答:"陛下若纳才女,足显惜才之心。"
【天幕展现入宫真相】
当左棻跪在殿前时,司马炎眼底闪过失望。史载其"姿陋",但他仍强作欢颜:"朕得才女,如得至宝。" 转身却对宦官低语:"安置偏殿,无事不必召见。"
深夜,左棻在简陋的"薄室"中提笔写下第一首宫怨诗。侍女不解:"娘娘既不得宠,何苦终日写作?"
左棻苦笑:"陛下要的,本就不是宠妃,而是文婢。"
最讽刺的是,当西域进贡异宝,司马炎总会召左棻即兴作赋。一次她抱病撰写《孔雀赋》,司马炎竟当着宾客赞叹:"诸卿看朕这件'文玩',可还精巧?" 席间哄笑中,左棻指甲深深掐入掌心。
【天幕展现兄妹情深】
天幕浮现感人一幕:左思获准入宫探妹,却只能隔帘相望。左棻含泪吟道:"自我去膝下,倏忽逾再期...何时当奉面,娱目于书诗。"
左思归家后愤然写下《悼离赠妹诗》,其中"穆穆令妹,有德有言,才丽汉班"之句,道尽对妹妹才华被囚禁的痛惜。
而左棻的《离思赋》更是字字泣血。当她写到"仰苍天而泣血"时,笔尖朱砂滴落绢帛,恍如真正血泪。
【大夏朝堂激烈反应】
"岂有此理!" 翰林院掌院学士愤然掷卷,"将才女当作摆设,此乃千古奇辱!"
年轻史官扼腕:"观其《啄木诗》'无干于人,唯志所欲',分明向往自由,却成笼中雀!"
太傅却深思道:"晋武帝未必不知其痛,然帝王心术,总要物尽其用。"
【天幕展现晚年凄惨】
太熙元年(290年),司马炎驾崩。新帝昏聩,贾后乱政。左棻彻底被遗忘在冷宫角落。
某个雪夜,她颤手重读兄长的诗稿,低声笑叹:"若不入宫,或可与兄煮酒论诗..." 话音未落,咳出的鲜血已染红竹简。
永康元年(300年)三月,左棻病逝前焚毁所有应制诗稿,唯留《离思赋》置于枕边。宫女发现时,赋文末尾添了新句:"墨痕犹在,人已魂归。"
【大夏民间共鸣】
茶楼中,说书人拍案:"晋武帝有眼无珠!若让左棻兄妹开馆授徒,西晋文坛何止于此!"
深闺中,才女们默抄《离思赋》:"原来深宫锦绣地,竟是才女断魂场。"
最触动人的是,几位大夏官员连夜上书,请求修订《选秀制》,增补"才女可入翰林"条款,以免左棻悲剧重演。
【夏詻皇帝圣谕】
皇帝凝视着天幕上左棻的墓碑,沉声道:"传旨翰林院,设'棻阁'收藏天下女子诗文集。另诏天下:才学不分男女,皆为国宝。"
当玄青光幕渐隐时,春雨恰至。雨水冲刷着皇城青瓦,仿佛替那个异世界的才女洗净千年委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