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第二天上午她睁开眼时,看见季杨杨已经醒了,正温柔地看着她。
“醒了?”他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,“该起来收拾了。”
谢清沅点点头。
谢清沅和季杨杨吃完早餐,拎着空了大半的行李箱出门。
今天要做的事很明确:去国王路的餐厅吃顿告别餐,再去超市和纪念品店挑礼物,下午四点的飞机,不能耽误。
两人先去了常去的那家意式小馆,靠窗的位置还留着上次的痕迹。
季杨杨曾在这里帮她挑出盘子里不爱吃的蘑菇。
谢清沅则偷偷把草莓挞上的奶油抹到他嘴角。
“还是点你爱吃的奶油蘑菇意面?”季杨杨翻着菜单,抬头看她,“再要一份三文鱼沙拉,路上可以当加餐。”
“嗯,”谢清沅点头,手指戳了戳菜单上的提拉米苏,“还要这个,上次没吃完就赶去练舞了。”
餐上来时,阳光刚好斜斜地照进窗户,落在谢清沅的发梢。
季杨杨帮她切好三文鱼,忽然想起第一次带她来这里的场景。
那时她刚到伦敦,还在适应舞蹈学院的节奏,吃着吃着就红了眼,说想家。
现在再看她,眼底只剩期待,连说话都带着轻快的调子:“回去就能吃我妈做的红烧肉了,还要学包饺子,你记得帮我擀皮啊。”
“记着呢,”季杨杨笑着应,“还要带你去胡同里买糖葫芦,上次视频你说想了好久。”
吃完饭,两人先去了超市。
谢清沅在货架前认真挑着:给虞漫带两包桂花糕,她总说伦敦的糕点太甜。
又给谢时安带罐龙井,他每天早上都要泡一杯。
季杨杨在旁边帮她拎着购物篮,偶尔提醒:“方一凡要的牛肉酱别忘,上次他特意发消息说‘少了这个寒假没滋味’。”
“没忘,”谢清沅从货架上拿下两瓶牛肉酱,“还有英子要的护手霜,黄芷陶喜欢的伦敦徽章,磊儿要的笔记本,都记在清单上呢。”
接着去纪念品店,季杨杨选了个小小的伦敦眼模型,要送给姥爷。
姥爷总说想看国外的建筑。
赶去希思罗机场时,离值机还有一个小时。
两人在机场咖啡厅坐了会儿,谢清沅把礼物分门别类放进行李箱。
给父母的礼物则用软布包着,怕磕碰。
季杨杨帮她拉好行李箱拉链,指尖蹭过她的手背:“别担心,行李肯定能顺利托运,到了北京,叔叔阿姨会在出口等我们。”
“嗯,”谢清沅点头,忽然想起什么,从包里掏出个小盒子,“给你的,在纪念品店买的。”
季杨杨打开,里面是枚小小的赛车模型徽章,上面刻着“Munich”。
他把徽章别在背包上,伸手握住她的手:“谢谢,我会一直带着的。”
值机、安检都很顺利,登机口的广播开始提醒时,谢清沅回头看了眼伦敦的方向。
飞机起飞时,谢清沅靠在季杨杨肩头,看着窗外的伦敦渐渐变小。
“要飞11个小时呢,”她打了个哈欠,“我先睡会儿,到了叫我。”
“睡吧,”季杨杨帮她盖好小毯子,“我帮你看着行李。”
快降落时,谢清沅醒了。
她揉着眼睛问:“快到了吗?”
“快了,”季杨杨指着窗外,“你看,下面就是北京了。”
飞机穿过云层,北京的轮廓渐渐清晰。谢清沅看着熟悉的街道和建筑,忽然笑了:“真的到家了。”
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时,北京正飘着细碎的雪。
谢清沅和季杨杨取完行李走出到达口,就看见谢时安和虞漫。
虞漫手里拎着个保温袋,看见她就快步走过来,把袋子塞进她手里:“刚煮的红糖姜茶,快喝口暖暖身子,伦敦的冬天肯定比北京湿冷。”
“妈,你怎么知道我冷?”谢清沅喝着姜茶,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。
“你从小就怕冷,忘了?”虞漫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,目光落在季杨杨身上,语气软了下来,“杨杨,辛苦你在国外照顾清沅了,走,家里炖了排骨汤,回去就能喝。”
谢时安拍了拍季杨杨的肩膀,接过他手里的行李箱:“跟我们回去吃饭吧。”
季杨杨笑着点头,跟在他们身后,看着谢清沅跟父母撒娇的样子,忽然觉得,北京的雪比慕尼黑的更暖。
回谢清沅家的路上,虞漫一直在说舞团的事:“等你寒假在家,我带你去舞团排练厅,最近来了几个年轻的小姑娘,都特别喜欢芭蕾,你给她们指导指导。”
“好啊,”谢清沅眼睛亮了亮,“我还想跟你学怎么编舞呢,上次在伦敦编的舞剧脚本,老师说还缺点‘生活气’。”
路上谢时安也在和副驾驶的季杨杨聊天。
在讲清沅小时候的事。
她三岁学芭蕾,第一次上台就摔了个屁股墩,还哭着说要当“最厉害的小天鹅”。
季杨杨听得入神,不禁被逗笑了。
谢清沅有些不好意思,轻轻拍了下季杨杨的靠背:“别听我爸乱说。”
说话间,车到了谢清沅家楼下。
到家时,排骨汤的香味已经飘满了屋子。
谢清沅刚换好鞋,就看见餐桌上摆着她爱吃的草莓蛋糕。
是谢时安早上特意去胡同里的老店买的。“知道你在国外总念叨这个,特意给你留了最大的一块。”谢时安把蛋糕推到她面前。
季杨杨坐在旁边,看着她小口吃着蛋糕,嘴角沾了点奶油,悄悄递过纸巾:“慢点吃,没人跟你抢。”
吃完午饭,季杨杨要回姥姥家。
他姥姥家在海淀区,离书香雅苑不远,舅舅也住在那里。
谢清沅送他到楼下,把自己织的灰色围巾给他围上。
又踮起脚尖,在他脸颊上亲了一下,“路上注意安全。”
送走了季杨杨,谢清沅回去给爸妈拿礼物。
季杨杨回到姥姥家时,姥姥正坐在客厅里包饺子,姥爷在旁边擀皮,舅舅在厨房煮饺子。
“杨杨回来啦!”姥姥放下手里的饺子皮,拉着他的手。
“嗯,”季杨杨坐在姥姥身边,帮她捏饺子褶,“清沅说您冬天膝盖疼,特意给您买了加厚的护膝,放在行李箱里了。”
“这孩子,总是这么贴心。”姥姥笑得眼睛都眯了,“快跟姥姥说说,你们在国外过得好不好?清沅有没有好好吃饭?她练舞那么辛苦,可别饿着。”
“她挺好的,”季杨杨和姥姥分享着他们在国外的趣事。
“她还参加了校园艺术节,跳的《吉赛尔》,特别好看,我录了视频,晚上给您看。”
姥爷放下擀面杖,端来一杯热茶:“杨杨,你爸妈说要过几天才能从中海回来,等他们回来,咱们一家人一起吃顿饭。”
“好。”季杨杨接过热茶。
转眼到了一月中旬,方一凡、乔英子、林磊儿、黄芷陶终于放寒假了。
六人约在之前常去的烧烤店,一见面就热热闹闹地聊了起来。
“清沅!季杨杨!你们可算回来了!”方一凡刚坐下就拿起菜单,“今天我请客,你们想吃什么随便点!”
谢清沅笑着把给他们带的礼物拿出来。
季杨杨坐在旁边,听着他们聊天,偶尔插几句话。
方一凡忽然想起什么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季杨杨,你在德国有没有开赛车?快跟我们说说,是不是特别刺激?”
“还行,”季杨杨笑了笑,“下次有机会带你们去慕尼黑的赛车场,让你们体验一下。”
烧烤店的热气裹着笑声,窗外的雪还在飘,却一点都不觉得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