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租车的车灯在她抬手的瞬间骤然加速,轮胎摩擦地面发出刺耳声响,车身猛地拐向岔路,消失在夜色里。姜姝的手还停在半空,指尖被夜风吹得发凉。
她没追,也没动。只是缓缓放下手臂,掌心贴住衣袋里的聚灵珠,确认它还在。
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盯上这东西了。
她转身走进路边电话亭,拨通一个加密号码:“换地址,老地方清空,三小时后启动B预案。”
挂断后,她步行七分钟,进入市中心一栋普通公寓楼。门禁卡刷了两次才开,走廊尽头的监控探头歪着角度,像是被人动过手脚。她没在意,用备用钥匙打开307室的房门,反锁,拉上窗帘,把外套搭在椅背上。
房间不大,但干净。桌上放着一台黑色笔记本电脑,屏幕边缘有道裂痕,是她之前留下的备用设备。她打开电源,插上加密U盘,等系统加载时,从随身包里取出一个金属小盒,打开——里面是五枚纽扣状信号干扰器,她挑了一枚贴在窗框内侧,另外两枚分别放在门缝和天花板角落。
做完这些,她坐到桌前,调出本地新闻推送。
首页弹出一条热搜:#姜氏嫡女霸占家产真相曝光#。
点进去,是一段剪辑视频。画面里她站在会议室中央,语气冷硬地说“股份必须重组”,背景音被处理成压抑的争吵声。评论区铺天盖地——“装什么清高,不就是想独吞?”“亲堂妹都能下狠手,心真黑。”
她一条条翻下去,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得越来越慢。
账号名称全是随机字符组合,头像统一用姜氏集团LOGO变体,发言时间精确到秒,间隔不超过十四秒。转发链底层几乎全是新注册用户,IP归属地集中在城东数据中心。
典型的水军打法。
她看了眼腕表,23:59。
零点一到,一股温热感从太阳穴扩散开来,像是有股电流轻轻扫过脑神经。视野边缘浮现出淡蓝色的数据流界面,自动绑定当前网络环境,开始扫描周边信息源。
「数据监控」能力已激活。
她立刻切换至后台程序,运行自研的舆情追踪脚本。不到五分钟,系统标记出三百二十七个异常账号,全部关联同一个社交矩阵管理平台。通过反向抓取服务器日志,她顺藤摸瓜找到一个名为“星澜舆情”的公司后台入口。
登录凭证是弱密码,居然没改过默认设置。
她轻敲回车,进入内部工单系统。
项目编号SL-0417,客户姓名标注为“H.W.”,服务内容:品牌重塑与负面压制,预算五十万,周期七天。执行记录显示,过去六小时内,已发布主话题三条、短视频十二支、通稿四十八篇,目标人物明确写着“姜姝”。
附件里有一张聊天截图,是该公司负责人与客户的语音转文字记录。
“重点打她私生活混乱,说她勾结外人排挤血亲。”
“家族企业哪有女人说话的份?让她名声臭了,董事会上自然站不住脚。”
最后一条消息时间是今晚八点二十三分:“收尾阶段加推一波‘精神异常’标签,配合医院就诊记录流出。”
姜姝盯着那句话,嘴角微微扯了一下。
她没急着曝光,而是伪装成合作方身份,向对方客服发送咨询请求:“我们也有类似需求,能看看你们的话术模板吗?”
二十分钟后,对方发来一份PDF文档,标题《高净值客户危机公关标准化流程》。打开后,第三页赫然列着“姜姝专项应对策略”:
- 标签植入:疯批、恋权、心理疾病史(可虚构)、性关系混乱
- 情绪引导:利用女性公众对“强势女性”的天然排斥心理
- 联动媒体:优先联系三家自媒体大号,安排直播连麦爆料
文档末尾附带一张加密通讯截图,对方ID备注为“姜助理”,对话中提到一笔三十万元的尾款将在“任务完成”后支付。
她将整套资料打包,加入区块链存证,上传至财经监督平台,并设置定时推送功能。第一波内容定于清晨六点释放,主题为“星澜舆情涉非法操纵市场案”。
然后她打开私人邮箱,群发邮件给三位长期关注企业合规问题的调查记者,正文只有一句:“线索已提交监管端口,请查编号J-1504。”
做完这些,她靠进椅背,闭眼三分钟。
房间里很静,只有主机散热风扇的低鸣。聚灵珠搁在桌角,表面青光微闪,像是在回应她的情绪波动。
她睁开眼,拿起手机,拨通姜氏集团官微运营号的内部联络线。
“明天上午九点,发声明。”她说,“措辞要稳,但立场必须强硬。就说公司已掌握恶意造谣证据,正在配合监管部门立案调查。”
对方问要不要附证据。
“先不。”她答,“让他们猜。”
通话结束,她起身走到窗边,掀开窗帘一角。外面天色灰白,城市刚刚苏醒。街道上有早班公交驶过,路灯陆续熄灭。
她重新坐下,调出社交平台实时榜单。
六点零七分,#星澜舆情被查冲上热搜第十九位。
六点四十分,某知名财经博主转发爆料帖,评论破万。
七点十五分,有网民扒出“H.W.”极可能指向姜婉,话题转向家族内斗。
她喝了口冷水,继续盯着屏幕。
八点五十六分,她亲自登录姜氏官方账号,发布第一条公告。
九点整,声明转发量突破十万。
十点零三分,她放出第二波材料——那段语音转文字记录的原始音频片段。虽然做了模糊处理,但那个熟悉的语调还是能听出来。
“……要把她搞臭,越疯越好。”
短短十二秒的音频,引爆全网。
十分钟内,#姜婉雇水军#登上热搜第一,阅读量破亿。大量网友开始翻旧账,扒出她过去三年多次操控舆论打压竞争对手的痕迹。有前员工匿名爆料,称其团队长期雇佣地下水军公司,专门制造对手丑闻。
她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边缘的裂痕。
这场反击,她赢了。
但她知道,真正麻烦的从来不是姜婉。
而是那些藏在背后,连数据都抓不到影子的人。
她关掉所有窗口,将硬盘格式化一遍,拔出U盘碾碎。然后打开最后一个文件夹,里面是几天来收集的所有异常IP记录和资金流向图谱。她把这些也加密存入离线存储设备,塞进墙角通风口的暗格里。
做完这一切,她终于松了口气,脱下外套准备休息。
就在这时,电脑屏幕突然闪烁了一下。
不是系统故障,也不是信号中断。
而是她在关闭浏览器前,无意间扫到了一条刚冒出来的帖子。
用户名是一串乱码,发布时间是三十秒前,内容只有一行字:
“你查得到水军,查得到我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