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校园小说 > 熊迹未夏
本书标签: 校园  青春暗恋 

省队选拔与暴雨预警

熊迹未夏

周五下午,老杜在广播里宣布:省物理队选拔定于下周六,在市实验高中举行,报名同学明早八点校内集合,统一坐大巴。知夏把通知抄进便利贴,贴在书桌正上方,与维尼熊创可贴平行。那一夜,她做完三套竞赛卷,对答案时把错题红笔圈成一片,像雪地里突然盛开的梅。

  第二天清晨,校门口停了两辆蓝色大巴。沈砚坐在第一辆倒数第三排,靠过道,耳朵里塞着白色耳机,膝头摊着一本《难题集萃》。知夏上车时,他正低头写一道力学压轴,睫毛在晨光里投下细碎的影。她犹豫半秒,选了同排靠窗的位置——中间隔着过道,像隔着一条被阳光晒得发亮的河。

  车启动,江屿在后排拍座椅:“砚哥,这次题要是再虐,回来我请你喝豆花。”沈砚没回头,只抬手比了个“OK”。知夏把额头抵在车窗,看校园的榕树缓缓后退,气根在晨雾里像一条条未写完的省略号。她忽然想:如果选拔考的是心动,她大概已经交卷,且错题连篇。

一个半小时后,大巴驶进市实验高中。红砖老楼爬满常春藤,铁艺大门上悬着横幅:欢迎全省物理精英。知夏踏下车,鞋底踩到一片落叶,脆响,像给心跳配了鼓点。考场外贴着座次表,她找到自己的名字——第三考场,02 号;几乎同时,看见沈砚:第一考场,01 号。数字之间,隔着两堵墙,一条走廊,和无数未知的变量。

  理论考三小时,题量比市统考多一倍。最后一道实验设计给出一只激光笔、两枚硬币、一张锡纸,要求测发丝直径。知夏在草稿纸上画光路,手心里全是汗,一不小心把“衍射”写成了“夏射”,又迅速涂黑。交卷铃响,她抬头,看见窗外天色暗下来,远天堆起墨灰色云团,像谁打翻了铅块。

  午休只有四十分钟。食堂人满,知夏端着餐盘找不到座位,忽听有人喊:“这边。”是沈砚,他对面空着,餐桌靠窗,窗框被暴雨前的风撞得啪啪响。知夏坐下,两人之间是一盘未拆封的辣椒酱。沈砚把一次性筷子掰开,顺手递给她:“题感觉怎么样?”知夏说:“最后一问没算完。”沈砚点头,声音低却稳:“我缺一个有效数字,可能扣两分。”知夏心想:原来满分选手也会丢分,就像月亮表面有环形山,却依然清冷地亮。

  饭后,他们沿长廊去实验楼考操作。风更大,吹得横幅猎猎作响,像倒着放的战鼓。沈砚走在前面,忽然停步,抬手按住头顶——他的准考证被风掀起,眼看要飞。知夏下意识伸手,却只抓到一阵空。准考证打着旋,落在积水里,墨迹瞬间晕开。沈砚弯腰捡起,甩了甩,冲她笑:“还好不是答题卡。”那笑被乌云衬得极亮,像雷雨夜唯一的萤火。

  实验考抽到“分光计调整”,要求十五分钟内测出汞灯谱线角度。知夏拧螺丝时,拇指被金属棱划破,血珠顺着螺纹理成一条细线。她没吭声,只偷偷在实验服上擦了擦。最终,她把数据填进表格,签字时看见沈砚从隔壁实验室出来,手里转着一张记录纸,指尖贴着一个维尼熊创可贴——和她收藏的那张一模一样。知夏愣神,监考老师敲桌:“同学,签名。”她慌忙落笔,最后一笔勾得过长,像一条脱轨的星轨。

  返程途中,暴雨终于落下。雨点砸车窗,噼啪炸开,像无数细小的白色烟火。车内灯管昏黄,沈砚坐在原位,耳机已摘,额前碎发被湿气蒸得微卷。知夏仍坐靠窗,玻璃映出她模糊的侧影,与沈砚的倒影重叠,又迅速被雨水分隔。她想起考场上那道激光锡纸实验:当缝隙足够窄,光会弯曲,心跳也会。

  大巴在三中门口停稳时,雨小了。学生们蜂拥而下,溅起一地碎银。沈砚把校服外套顶在头上,回头冲她喊:“一起跑?”知夏没回答,只是几步跨进雨幕,与他并肩。短短十秒,从车门到教学楼檐下,她听见自己心跳混着雨声,像世界最嘈杂的静音。

  檐下灯光昏黄,沈砚抖了抖外套,水珠甩到她手臂,冰凉。他笑:“豆花券,下周日有效,来吗?”知夏用袖子擦脸,雨水顺着睫毛滴进嘴角,咸而甜。她点头,声音被雨冲得七零八落:“好。”

  夜自习前,知夏在空教室把今天划破的手指贴上新的创可贴——维尼熊图案,还剩最后一张。窗外,暴雨停了,榕树滴着水,气根在路灯下泛出暗金色的光。她摊开实验报告,在误差分析栏里写下一行小字:

“当缝隙为 0.08 mm 时,衍射角 θ=2°37′,心跳频率不可测量。”

  她把那张报告夹进活页夹,与气根、旧创可贴躺在一起。三件证据,一条暗线,正被暴雨悄悄缝合。

  而下周日,会是她第一次赴一场没有铃声的考期。

上一章 缺角的课桌与榕树的气根 熊迹未夏最新章节 下一章 豆花卷与台风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