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明星同人小说 > 张凌赫:与你共赴星光
本书标签: 明星同人 

第三章:深入角色

张凌赫:与你共赴星光

从试镜结束到进组围读,只有七天。苏玥把这七天掰成四十八瓣用,出租屋的书桌彻底变了样——左边堆着一摞泛黄的资料:《民国戏曲演员口述史》《京剧旦角身段谱》,还有她找学历史的同学借的1930年代北平戏院老照片;中间摊着平板电脑,循环播放着程派京剧的纪录片,画面里老艺人抬手、转身的动作被她放慢三倍,屏幕边缘记满了红色批注;右边是她的速写本,已经画满了大半本,每一页都标着“沈清漪×年龄×状态”。

第一天,她没急着看剧本,先扎进了资料堆。翻《口述史》时,看到一位叫“玉灵芝”的旦角写:“每次登台前,勒头勒得头疼,可一摸到水袖的料子,就不疼了——那是我的命根儿。”苏玥的指尖在这句话下划了道线,抬头对着镜子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脖颈——她想起练古典舞时,每次压腿压到眼泪打转,只要音乐一响,立刻就忘了疼。“原来沈清漪的‘戏比天大’,不是喊出来的,是疼出来的。”她对着镜子小声说,顺手在速写本上画了个小图:一只手攥着水袖,指节发白,手腕上勒出一道红印。

第二天,她特意去了南城的一家老戏院——现在改成了戏曲博物馆,还留着民国时的戏台。她没跟导游走,自己蹲在戏台侧面的台阶上,摸了摸台板的木纹——被几十年的脚步磨得光滑,缝里还嵌着点暗红色的漆。她闭着眼,想象沈清漪二十岁成角那天,踩着这台阶上台,台下掌声雷动,她水袖一甩,亮开嗓子时,嘴角是笑的,可脚腕却绷得紧——那是怕出错,怕辜负师父的教,怕砸了自己的招牌。“原来她的‘稳’,不是不慌,是慌着也要撑住。”苏玥睁开眼,掏出速写本,勾出戏台的台阶,在旁边写:“沈清漪登台台阶——第一步要慢,怕鞋滑;第二步要沉,怕晃;第三步抬头,要笑。”

第三天下午,白鹿拎着奶茶来找她,一推开门就愣住了——苏玥盘腿坐在地毯上,头发随便抓了个丸子头,脸上沾着点铅笔灰,手里拿着支马克笔,正对着速写本涂颜色。平板里放着老艺人教台步的视频,她跟着视频里的动作,脚在地毯上轻轻挪,嘴里还叨叨:“提、沉、移、顿……不对,沈清漪这时已经成角了,动作得再缓点,别那么急。”

“苏玥!你这是把家改成戏台子了?”白鹿把奶茶放在桌上,凑过去看她的速写本,刚翻两页就“哇”了一声——第一页画的是沈清漪五岁初拜师:小丫头扎着俩羊角辫,发梢沾着点灰,手里攥着块糖,脚边放着双太大的戏鞋,鞋跟磨得发白;第二页是十岁练基本功:跪在地上压腿,眼泪掉在戏服裤腿上,却咬着牙没哭出声,旁边写着“师父说‘旦角的眼泪,要掉在台上,不能掉在后台’”;翻到最近一页,是沈清漪二十岁成角那天:穿一身水红戏服,头面亮得晃眼,站在戏台中央,水袖往两边一甩,可眼神里没那么多得意,倒有点慌——旁边的批注写着“第一次挑大梁,怕演砸,台下坐着师父和家人”。

“你这哪是画速写啊,这是把沈清漪的一辈子画出来了!”白鹿指着成角那张画,“你看这眼神,慌慌的,跟我第一次演女主时一模一样——我还以为沈清漪成角了该飘了呢!”

“她飘不起来,”苏玥放下马克笔,指尖点在画里沈清漪的袖口上——那里被她画了道细细的缝,“你看,她这戏服是师父传的,袖口磨破了,她自己缝了又缝,没舍得扔。她知道自己能成角,不是靠运气,是靠师父教、靠自己熬,所以不敢飘。”说着,她拿起平板,给白鹿看她上午跟一位退休京剧演员的聊天记录:“张奶奶说,她们那时候,戏服比命金贵,破了补,补了再穿,除非实在不能穿了,才舍得收起来——沈清漪最后烧戏服,不是不爱了,是没办法,烧的时候,肯定比割自己的肉还疼。”

白鹿看着苏玥的眼睛,忽然发现她眼眶红了——不是哭,是刚聊完天还没缓过来。“你这共情力也太吓人了,”白鹿递过一张纸巾,“跟老太太聊几句,你就代入了?”

“不是代入,是觉得疼,”苏玥接过纸巾,却没擦眼睛,只是轻轻按了按眼尾,“张奶奶说,她二十岁那年,因为家里穷,师父让她去给军阀唱戏,她不去,师父说‘你不唱,全家都活不了’——她最后去了,回来就把自己最爱的那套戏服收了,再也没穿过。你说,沈清漪烧戏服的时候,是不是也这么疼?”

白鹿没说话,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——她知道苏玥一旦钻进去,就会把角色的疼当成自己的疼,就像当年练舞,为了一个动作摔无数次,也非要练到完美。

接下来的几天,苏玥把“沈清漪时间线”和速写本绑在一起,走到哪带到哪。坐公交时,她看老照片里戏院的观众神态,在速写本上补画沈清漪登台时台下的样子;吃饭时,她想沈清漪爱吃什么——民国时的旦角要保持身段,肯定不敢多吃,就画了个小图:沈清漪后台啃苹果,只啃一半,剩下的塞给小徒弟;晚上熬夜时,她对着镜子练沈清漪的笑——成角前的笑,是怯生生的,嘴角只抬一点;成角后的笑,是得体的,眼角弯却不眯;放弃戏服后的笑,是淡的,像蒙了层雾。

进组围读那天,苏玥背着帆布包,把速写本小心地放进包里——怕折了页角。围读室里,演员们陆续到齐,陈默导演坐在主位,看到苏玥进来,笑着招手:“苏玥来了?准备得怎么样?”

苏玥点点头,没说“准备好了”,而是从包里掏出速写本,递到陈默面前:“陈导,这是我画的沈清漪的角色小传,从她五岁到二十岁,每个阶段的样子和心思,我都画下来了,您看看合不合您心里的沈清漪。”

陈默愣了下——他拍了这么多年戏,见过演员写角色小传的、录音频的,还没见过画出来的。他翻开速写本,从第一页慢慢看,越看越惊讶:画里的沈清漪,不是简单的“美”,是有“根”的——五岁的懵懂、十岁的倔强、二十岁的慌与稳,全藏在小辫子的翘度、戏鞋的磨损、眼神的亮暗里。翻到“烧戏服”那页时,陈默停住了:画里的沈清漪蹲在火盆边,手里攥着烧了一半的戏服袖口,眼泪掉在火盆里,“滋”地一声冒了烟,旁边写着“烧的是戏服,疼的是心——但家人活着,比什么都强”。

“好,好啊!”陈默合上册子,递回给苏玥,语气里满是认可,“你这不是画了个角色,是把沈清漪‘活’过来了。有你这心思,这戏不用拍,我就知道稳了!”

围读开始,轮到苏玥读“沈清漪跟师父辞行”的段落时,她没急着开口,先低头想了想——脑子里闪过速写本里十岁的沈清漪跪在师父面前学戏的样子。再抬头时,她的声音软了下来,却没那么多哭腔,只是带着点颤:“师父,您教我的,我记着;您给我的戏服,我没舍得扔……可我不能再登台了,我弟弟还小,我得护着他。”

话音刚落,围读室里静了两秒——旁边的女主角忍不住说:“苏玥,你这语气,听得我心里发紧,像真要跟师父分开似的。”

苏玥笑了笑,指尖轻轻碰了碰桌角——那里放着她的速写本,像沈清漪的“根”,攥在她手里,让她不管读哪段台词,都像站在沈清漪的人生里,一步都没走偏。

上一章 第二章:第一个角色:试镜 张凌赫:与你共赴星光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:剧组初体验:小太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