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九霄剑吟》杀青宴后的第二天清晨,横店的天刚蒙蒙亮——苏玥的行李箱放在酒店门口,林姐正帮她核对行李清单,帆布包里露着半截翻卷的剧本,是她特意放在最上面的,昨晚收拾时,翻到页边浅粉色和黑色交织的标注,愣了好一会儿才合上。
“玥姐,凌赫哥在那边!”助理小琪突然指了指酒店大堂的方向——张凌赫拎着个黑色行李箱,手里还捏着个熟悉的薄荷糖铁盒,正是上次苏玥落在片场的那个,他居然一直收着。
苏玥刚走过去,张凌赫就把铁盒递过来,指尖碰着盒盖,语气自然:“上次聚餐你落片场了,我收在剧本里,忘了给你——里面还有两颗薄荷糖,你路上吃。”铁盒还是温的,显然是他早上特意揣在怀里暖着的,怕天冷凉手。
“我还以为丢了,”苏玥接过铁盒,指尖划过盒面的磨损痕迹——这是她拍《凤舞京华》时就用的,边角早磨白了,“谢了,你也准备走了?”“嗯,十点的机票,去上海看个现代戏的本子。”张凌赫指了指自己的行李箱,侧兜露着本崭新的笔记本,“刚在楼下买的,准备记新角色的细节——你民国剧的钢笔,记得多练练。”
他没提“不舍”,只叮嘱她之前聊的角色细节,像上次威亚戏后提醒她“别硬撑”那样,把关心藏在专业里。苏玥点点头,刚想说“你也别总熬夜看本子”,林姐就喊:“玥玥,车到了,该走了!”
两人站在酒店门口,晨雾还没散,空气里飘着点早点铺的豆浆香。“那……宣传见?”苏玥先开口,攥着薄荷糖铁盒,语气比平时轻了点。张凌赫立刻点头,眼神亮了点:“宣传见——片方说定档会在下个月,到时候我提前找你对对宣传稿的细节,别到时候说漏嘴。”
这话像给彼此留了个盼头,苏玥笑了,转身往车边跑,刚拉开车门,又回头喊:“路上注意安全!”张凌赫站在原地,挥了挥手,直到车开远,才低头看了眼手里的笔记本——第一页,他刚写了行字:“民国剧钢笔握法:食指靠上,指节留印”,是刚才没来得及跟她说的细节。
苏玥坐在车里,刚驶出横店,手机就震了下——是张凌赫的微信:“到机场了吗?我刚上出租车,司机说今天高速不堵。”她看着消息,指尖飞快回复:“刚上高速,林姐在给我剥橘子——你笔记本别忘放包里,别落车上。”
发完没两分钟,他又发来张照片:出租车窗户外的晨光,配文“今天天气好,你那边应该也不堵车”。苏玥没多想,拍了张手里的橘子,发过去:“林姐剥的,超甜——你到机场记得吃早饭,别只喝咖啡。”
这是他们第一次在非工作时间发微信,没有剧本细节,全是细碎的日常,却没半点尴尬。路上三个小时,微信消息没断——苏玥发她拍的高速旁的麦田,张凌赫发机场里的书店;她吐槽林姐带的行李太多,他笑说自己只带了两件换洗衣物;聊到兴起,苏玥翻出手机里存的民国钢笔照片,发过去问:“你看这样握对不对?食指是不是太靠下了?”
没过十秒,张凌赫就发来条语音,声音比平时低些,带着点机场的背景音,却很清晰:“再往上挪半厘米,民国记者写稿要长时间握笔,食指得靠上点才省力,你试试握十分钟,指节会有印子,到时候演的时候别擦,留着更真实。”他还发了张自己用手指比划的照片,标着“食指位置”,细节细到毫米。
苏玥按着他说的姿势握笔,没一会儿就觉得指节发紧,刚想拍张照片发过去,手机又震了——是露思拉了个三人群,叫“糖水铺之约”,刚拉完就发了几十条消息:“@苏玥 @张凌赫 定了!下下周六下午!横店那家糖水铺,我已经跟老板预定双皮奶少糖!”
张凌赫秒回:“没问题,那天我没工作。”苏玥笑着回复:“我也有空——到时候带你们去吃旁边的小笼包,超好吃。”群里闹哄哄的,却让离别后的空落感淡了不少。
接下来的两周,他们的微信联系变得频繁,却从不是刻意找话题——苏玥会拍民国剧的剧本标注,问他“这段哭戏要不要压着嗓子”;张凌赫会发他练核心的照片,说“最近没拍武戏,核心不能松,不然下次拍现代戏没劲儿”;她发画的职场Q版(上次聊的加班吃泡面场景),他秒回“泡面桶要歪点,更像刚泡好的”;他发剧组旧址的照片(昆仑墟布景拆得只剩架子),她回复“可惜了,没来得及拍张合照”。
片方通知定档会时间的那天,苏玥刚拍完民国剧的一场哭戏,手机震了——是张凌赫的微信:“片方说定档会在下周六下午,我订了上午的机票,到时候提前半小时在会场门口等你,对对宣传稿里的角色解读,别到时候答岔了。”
她看着消息,指尖笑着回复:“好——到时候我带薄荷糖,给你也备一颗,省得你答记者问时口干。”
发送成功的瞬间,苏玥摸了摸口袋里的薄荷糖铁盒——里面的薄荷糖还剩一颗,是张凌赫昨天提醒她“别总吃甜的,薄荷糖提神”时,她特意留的。窗外的夕阳落在剧本上,上面是她刚写的标注:“哭戏尾音别抖,像云曦那样,收着点更戳人”——不知不觉,连琢磨新角色的习惯,都染上了和他对戏时的细腻。
离定档会还有六天,却像已经盼着见面——不是因为宣传工作,是想跟他坐在会场门口,像在剧组时那样,对着稿子聊细节,偶尔递颗薄荷糖,听他说“这段你解读得比我准”,就像从未分开过那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