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冬的阳光透过国家话剧院排练厅的天窗,落在苏玥摊开的《青蛇》剧本上。红色的批注笔在“小青”的台词旁画满圈点,从“初入人间的懵懂”到“对抗法海的桀骜”,再到“送别白蛇的悲恸”,每个阶段的情绪转折都被她拆解得细致入微——这是她接到国家话剧院邀请的第三周,也是她第一次挑战话剧舞台。
“苏玥老师,这是导演刚调整的舞台调度,您看看。”工作人员递来一张舞台示意图,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演员的走位。苏玥接过,指尖顺着小青的动线划过,忽然想起第一次和导演见面时的对话——导演说“我们要的小青,不是传统意义上‘妖性十足’的蛇妖,而是带着‘人间气’的叛逆者,她的‘狠’里要藏着天真,她的‘柔’里要带着锋芒”。
为了贴近“蛇妖”的形态却不落入刻板印象,苏玥特意去动物园观察蟒蛇的动作——不是刻意模仿“扭腰摆尾”,而是学习蛇类捕猎时的“稳”与“准”:比如小青对峙法海时,身体微微前倾,指尖绷直,像蓄势待发的蛇;比如她好奇人间食物时,脖颈轻轻转动,眼神带着探索的灵动。这些细节被她记在笔记本上,旁边还画着简单的动作示意图,像极了当年为阿雨画的雨巷速写。
“要不要试试这段和白蛇的对手戏?”饰演白蛇的话剧前辈李老师走过来,手里拿着剧本,“小青劝白蛇离开许仙时,不能只演‘急’,还要演‘怕’——怕姐姐受伤,怕自己唯一的依靠离开,这种矛盾要从语气的起伏里透出来。”
苏玥点点头,深吸一口气,瞬间进入状态。她站在舞台中央,双手攥着白蛇的衣袖,声音里带着刻意压下的颤抖:“姐姐!许仙根本不值得你等!法海已经找上门了,再不走就来不及了!”说“来不及了”时,她的指尖轻轻抖了一下,不是演阿雨时的怯懦,而是带着焦急的失控——这是她琢磨了很久的细节,小青的“急”是外放的,却在提到“法海”时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。
“停!”导演的声音从台下传来,“很好!但‘怕’的情绪还可以再收一点——小青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妖,她的‘怕’不会挂在脸上,要藏在‘急’的背后,比如说完台词后,喉结滚一下,或者指尖掐一下掌心。”
苏玥立刻调整,重新开始时,她在“法海”两个字后顿了半秒,喉结轻轻动了一下,像是把到了嘴边的“怕”咽了回去。李老师看着她的调整,眼里满是认可:“对,就是这种‘嘴硬心软’的感觉,小青的可爱就在于此——明明自己也怕,却还要装成姐姐的靠山。”
排练间隙,苏玥坐在舞台边的台阶上,翻出手机给张凌赫发消息,附带一段自己练动作的视频:“今天学了蛇的走位,导演说我像‘刚学会走路的小蛇’,你觉得怎么样?”没过多久,张凌赫的视频电话就打了过来,屏幕里的他穿着现代戏的服装,背景是片场的布景板,却笑得格外认真:“我觉得很好!尤其是你对峙法海时,指尖绷直的动作,既有蛇的冷,又有小青的倔,比我想象中更有张力。”
他顿了顿,从口袋里掏出一本《中国古典神话角色分析》,镜头对着其中一页:“我帮你查了小青的不同版本,发现很多改编都把她写成白蛇的‘附属品’,但话剧本子强调她的‘独立’——你可以在‘送别白蛇’那场戏里,加一个‘攥紧拳头又松开’的动作,体现她想留住姐姐却又尊重姐姐选择的矛盾,就像你演卫子夫时,用‘递奏折的手势’体现成长一样。”
苏玥看着他认真分析的样子,忽然想起拍《南国雨》时,他陪她在雨巷里琢磨角色的深夜;想起《大风歌》杀青时,他跨越千里送来的双皮奶。如今她挑战话剧,他又成了她的“专属角色顾问”,这种从幕后到台前的支持,比任何鼓励都更让她有底气。
随着排练的深入,苏玥对小青的理解越来越深。她不再刻意模仿“妖”的形态,而是把小青当成“刚入人间的少年”——好奇时会凑到观众席前看台下的灯,生气时会踢舞台上的道具石头,难过时会抱着白蛇的衣角轻轻蹭,这些带着“孩子气”的细节,让小青的形象越来越鲜活。
有次排练“小青怒闯金山寺”的戏份,苏玥为了表现小青的“桀骜”,特意设计了一个“踩剑”的动作——她踩着道具剑,仰头对着“法海”的方向,声音里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:“你放了我姐姐,否则我拆了你这金山寺!”导演看着,忍不住鼓掌:“这个动作加得好!既体现了小青的叛逆,又符合她‘天不怕地不怕’的性格,比单纯的嘶吼更有力量!”
离首演还有一周时,张凌赫特意抽时间来探班。他没惊动任何人,只是坐在观众席的角落,看着苏玥在舞台上排练——她穿着简单的练功服,却在走位时自带“小青的气场”,时而灵动,时而倔强,时而悲恸,每个眼神、每个动作都精准地落在角色的情绪点上。
排练结束后,苏玥跑下台,脸上还带着未散的汗水:“怎么样?有没有哪里不好?”张凌赫递过一瓶温水,笑着帮她擦去额角的汗:“很好,比我想象中更精彩。尤其是你送别白蛇时,转身时的眼泪,刚好落在舞台灯光的阴影里,既不刻意,又让人心里发疼——这才是小青的‘柔’,藏在‘狠’的背后,不轻易示人。”
苏玥靠在他肩上,看着空旷的舞台,忽然说:“以前总觉得话剧离我很远,现在才发现,舞台的魅力在于‘即时性’——没有NG,没有后期,只能靠自己的演技抓住观众的注意力,这种挑战很刺激。”
张凌赫握紧她的手,眼神里满是骄傲:“我就知道你能做到。从阿雨到卫子夫,再到现在的小青,你总能把每个角色都演成‘自己的’,这就是你的天赋,也是你的努力。首演那天,我会坐在第一排,为你鼓掌。”
舞台上的灯光渐渐暗了下来,苏玥看着身边的张凌赫,心里满是期待——她知道,从银幕到话剧,这不仅是一次角色的突破,更是一次自我的挑战。而她有信心,带着小青的“锋芒与柔情”,在话剧舞台上,交出一份让自己、让观众都满意的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