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如约而至,庭院里的紫阳花抽出了嫩绿的新芽。但琉璃的病情已经进展到需要完全依赖呼吸机才能维持生命的地步。在充满消毒水气味的重症监护室里,她费力地转动眼球,望向窗外那一角小小的蓝天,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渴望。
陈望舒立刻明白了她的心思,俯身轻声问:"是想回家吗?回青空文库?"
琉璃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,用力地眨了一下——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,"是"。
这个请求让医生们十分为难。森田教授召集了专家会诊,详细评估了转运的风险和后续的护理方案。"这需要非常专业的医疗设备和24小时的看护,"他严肃地对陈望舒和月岛夫妇说,"而且,我必须提醒你们,这不会改变最终的结果。"
"我们知道。"月岛宗一郎深深鞠躬,"但这是孩子最后的心愿,拜托了。"
经过周密的准备,青空文库被改造成了设备齐全的临时病房。呼吸机、监护仪、输液泵...这些冰冷的医疗设备与满屋的书籍形成了突兀的对比。月岛宗一郎取来了家族传承的唐代鎏金香炉,每天清晨准时点燃琉璃最喜欢的白檀香。袅袅青烟在书架上缭绕,混合着书香,营造出一种奇特的安宁氛围。
琉璃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活动能力,甚至连吞咽都变得困难。但她清澈的眼睛依然明亮,闪烁着不屈的光芒。她开始用眨眼的方式与陈望舒"对话"——眨一下代表"是",两下代表"否",三下则表示"想要表达更多"。
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,她"告诉"陈望舒,她想要完成他们共同开始的故事。
于是,每天午后阳光最温暖的时候,成了他们最珍贵的创作时光。陈望舒会小心地将琉璃抱到靠窗的躺椅上,调整好呼吸机管路,然后在她身边坐下,打开笔记本电脑。
"今天要写女主角得知病情后的心情吗?"他轻声问。
琉璃眨了一下眼睛。
"她选择用剩下的时间,记录下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..."
琉璃又眨了一下,眼角有泪光闪烁。
陈望舒根据她的眼神示意,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下他们的故事。有时琉璃会连续眨三下眼睛,表示想要表达更复杂的意思,陈望舒就会拿出准备好的字母板,一个一个字母地指过去,直到她眨眼确认。
这个过程缓慢而艰难,有时一个下午只能写出短短几行字。但他们都格外珍惜这段时光,仿佛在共同完成一场庄严的仪式。
四月初的一个下午,故事终于接近尾声。窗外的樱花开始飘落,粉色的花瓣偶尔会粘在玻璃窗上。
"要写结局了。"陈望舒的声音有些哽咽,"女主角..."
琉璃突然用力地眨了三下眼睛。陈望舒会意,取来纸笔,扶着她的手。那只曾经能画出精美素描、写出娟秀字迹的手,如今瘦弱得只剩下一把骨头,连握住笔都需要他用另一只手托着。
她集中全身的力气,颤抖着在纸上划动。笔尖歪歪扭扭地移动,每移动一厘米都像是用尽了生命的最后力量。汗水从她的额头渗出,但她固执地继续着,终于画出了一个不算圆满的圆圈。
那是他们故事的句号。
完成这个动作后,她像是完成了最重要的使命,对着陈望舒露出了一个极其虚弱却无比灿烂的微笑,然后缓缓地、满足地闭上了眼睛。
监护仪上的心电曲线逐渐变得平直,发出持续而单调的蜂鸣声。雨声不知何时变得密集起来,敲打着图书馆的玻璃窗,像是天地也在为这个年轻而美丽的生命的逝去奏响哀歌。陈望舒紧紧握住她尚存余温的手,泪水无声地滑落,滴在他们刚刚完成的手稿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