琉璃去世一个月后,他们的书《琉璃之声》正式出版发行。封面采用了琉璃最后画的那幅《月光下的海》,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被设计师特意调成了淡紫色,象征着琉璃的名字和灵魂。书脊上用烫银工艺印着两人的名字——陈望舒、月岛琉璃,紧紧相依。
在新书发布会上,陈望舒没有请专业播音员,而是坚持使用琉璃生前使用的语音合成软件,读完了全书的最后一章。机械的电子音在安静的会场里回荡,没有抑扬顿挫,却蕴含着一种奇特的感染力。当读到"爱不需要声音,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"时,台下已经泣不成声。
"琉璃虽然不能说话,但她的文字会永远替她诉说。"陈望舒对着台下数百名读者和记者说,声音平静而坚定,"这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声音,也是永远不会消逝的声音。"
他将这本书的全部版税,连同自己的大部分积蓄,一起投入成立了"琉璃之声"基金会。基金会有两个明确的使命:一是资助运动神经元病的医学研究,希望能够早日找到攻克这种疾病的方法;二是为残障作家提供出版支持,帮助他们实现文学梦想。青空文库也按照琉璃生前的愿望和设计图纸,被改建成了日本第一家完全无障碍的图书馆,任何行动不便的人都能在这里自由阅读、获取知识。
每年樱花盛开的季节,陈望舒都会带着琉璃最喜欢的樱饼和新鲜的白檀香,来到南山公墓看望她。他会坐在墓碑前,用一下午的时间,轻声诉说这一年的点点滴滴——基金会帮助了多少人,图书馆又迎来了哪些特别的读者,月岛夫妇的身体状况,中村老人新发现的古籍...仿佛她从未离开,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。
十年后的一个春日,陈望舒在整理图书馆仓库时,意外发现了一个琉璃留下的榉木铁盒。打开来看,里面是她从十岁开始写的日记,整整十二本,用不同颜色的布面精心装订,记录着她无声世界里的所有喜怒哀乐、梦想与思考。最后一本的最后一页,笔迹已经显得有些虚弱,但依然清晰工整:
「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,请把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。让那些和我一样不能说话的人知道,爱不需要声音,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。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,而在于是否活得足够深刻。我很幸福,因为我爱过,也被爱过。」
陈望舒盘腿坐在仓库的地板上,一页页翻看着这些日记,时而微笑,时而落泪。窗外,一树晚樱正在春风中轻轻摇曳,粉白色的花瓣飘进敞开的窗户,有几片正好落在摊开的日记本上,轻柔地覆盖在字迹上,像是琉璃在对他做最后的告别,又像是她在说:"我很好,请你也一定要幸福。"
从此,每个来到青空文库的访客都会在入口处看到一个精致的展示柜,里面陈列着琉璃的日记本、那对素圈戒指,还有《琉璃之声》的各种译本。志愿者们会向新来的读者讲述这个动人的故事:有一个不能说话的女孩,用文字谱写了生命中最美的乐章。而她的爱情,就像她的名字一样,永远晶莹剔透,永远熠熠生辉。
陈望舒一直留在日本,致力于基金会和图书馆的工作。他终身未娶,胸前的戒指始终贴在他的心口。他知道,琉璃从未真正离开——她活在每一个被他们的故事打动的人心里,活在每一本被翻阅的书中,活在那永恒的文字世界里,自由地歌唱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