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老师则笑着摆了摆手。
目光落在两人身上,语气温和:“成绩是一方面。”
“我更记得三一上次在文学社分享的《兰亭集序》赏析。”
“对‘死生亦大矣’的解读,既有少年人的通透,又有超越年龄的思辨。”
“而清欢那篇《红楼梦》读书笔记,对黛玉诗词中‘孤高’与‘脆弱’的矛盾分析,更是细腻独到。”
赵老师一听,立刻指着手里的真题集:“这才是重点!你们俩这理科脑子,不搞竞赛太可惜了!”
“三一,你的物理竞赛底子本来就好,继续进行系统训练,明年IPhO都有希望!”
“清欢,你数学思维这么灵,稍加打磨,IMO的舞台在等着你!”
他越说越激动,仿佛已经看到两人捧回国际奖牌。
“来理科A班,我给你们开小灶,咱们冲击清华姚班、北大元培,稳了!”
“赵老师说得固然好,但理科的天地广阔,文科的世界也同样深邃。”唐老师不急不缓地翻开花名册。
“你们看,文科A班的课程表,除了基础课,还有诗词鉴赏、历史思辨、辩论赛……”
“三一,你平时不是喜欢读哲学书吗?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康德的‘二律背反’;”
“清欢,你对文字敏感,咱们可以组织文学创作小组,把你的想法变成文字。”
他望向两人,眼神里满是期待:“现在的文科早已不是死记硬背。”
“它需要你们这样兼具逻辑思维和感性共情的学生。”
“将来无论是学法律、新闻,还是考古、哲学,你们的理科基础都会成为最大的优势。”
赵老师急了,拉着钱三一的胳膊不肯放:“文科哪有理科实在!科技兴国,国家现在最缺的就是你们这样的顶尖理科人才!”
“三一,你爷爷不就是搞科研的吗?你肯定更懂这个!”
“清欢,别被那些风花雪月迷了眼,等你在实验室做出成果,那种成就感是读多少本书都比不了的!”
“赵老师,文学和历史里的智慧,同样能滋养人。”唐老师也往前一步。
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坚持:“三一,你上次说喜欢苏轼。”
“他在逆境中‘一蓑烟雨任平生’的豁达,不正是我们面对困难时需要的力量?”
“清欢,你写的那些关于故乡的散文,字里行间的温度,比任何公式都更能打动人心。”
两个老师你一言我一语。
一个描绘着科技前沿的星辰大海。
一个勾勒着人文世界的万千气象。
目光都紧紧锁着钱三一和余清欢,生怕慢一步就被对方“抢”走。
余清欢站在中间。
左手边是唐老师口中“与千年前诗人对话”的文学天地。
右手边是赵老师眼里“征服国际竞赛”的理科征途。
钱三一也微微蹙眉。
平日里冷静的眼眸里闪过一丝权衡——他确实对物理竞赛充满热情。
却也在唐老师提起哲学与诗词时,心底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向往。
两人再次交换了个眼神,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同款的“两难”。
这时,上课铃响了。
两位老师才恋恋不舍地停下。
“你们俩好好想想!”赵老师拍了拍两人的肩膀。
“理科A班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!”
唐老师则递过两本文学杂志:“这是最新的《当代》,里面有篇关于分科选择的文章,你们可以看看。”
“想通了随时找我。”
看着两位老师离开的背影,余清欢和钱三一都松了口气。
却又同时感到一阵沉甸甸的纠结。
“被两个老师‘抢’的感觉,还真有点特别。”余清欢苦笑了一下。
钱三一也难得露出无奈的表情:“确实。”
“以前只觉得选科是自己的事,现在倒成了‘香饽饽’。”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分割线——
作者墨墨也是跟着体验了一把文理都好的学神的选科烦恼了(≧▽≦)
作者想起了自己的选科,一把辛酸泪啊(๑˃́ꇴ˂̀๑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