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找了份在书店的工作,书店在市中心的老街上,名字叫“星夜”,老板是个喜欢星空的老爷爷,店里摆满了各种天文书籍和星星形状的摆件。林微每天坐在收银台后面,整理书籍,偶尔会给顾客推荐《聂鲁达诗选》,推荐的时候,总会想起陈屿给她讲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样子。
工作的第二年,一个深秋的傍晚,店里来了个熟客,是物理系的那位老师。老师看见她,愣了一下,然后笑着说:“林微,好久不见,你还记得陈屿吗?”
林微手里的扫码枪“滴”了一声,扫错了商品码。她抬起头,声音有点发颤:“记得,他……还好吗?”
“挺好的,”老师喝了口热咖啡,慢慢说,“他妈妈的手术很成功,去年他重新回学校复学了,现在在读研,还是研究天体物理,没变。”
林微的心脏猛地跳了一下,手里的扫码枪差点掉在地上。她想问陈屿现在在哪里,想问他有没有想起过她,可话到嘴边,却变成了一句“那就好”。
老师好像看穿了她的心思,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,递给她:“这是他现在的手机号,他说要是遇见你,让我把这个给你。”
林微接过名片,指尖有点发抖。名片是白色的,上面印着陈屿的名字和手机号,还有一行小字:“星尘实验室成员”。她把名片紧紧攥在手里,直到边缘都被捏得发皱,才慢慢放进钱包里,和身份证放在一起。
那天晚上,她回到出租屋,坐在书桌前,对着手机屏幕上的号码,犹豫了很久。她想打过去,想问他这几年过得好不好,想告诉他,她还戴着那个星星钥匙扣,想告诉他,她还在等他。可她又怕,怕电话接通后,只剩下尴尬的沉默,怕他已经忘了她,忘了图书馆的暖手宝和热牛奶。
她最终还是没打。她把手机放在一边,打开那个木盒子,拿出那本旧笔记本,翻到最后一页。最后一页上,画着两颗靠在一起的星星,旁边写着:“等春天来了,我们就去看星星吧。”
那是她大三那年写的,写的时候,窗外正下着雪,和她第一次遇见陈屿那天一样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林微还是每天在“星夜”书店上班,偶尔会拿出陈屿的名片,看一眼号码,又放回去。她听说陈屿在实验室很忙,经常通宵做实验,有时会去学校的天文台观测星星,她却从没去过——她怕遇见他,又怕遇不见他。
直到那年冬天,一个下雪的晚上。
书店快关门的时候,进来了一个男生。他穿着一件黑色的羽绒服,戴着口罩,露出一双很亮的眼睛,和记忆里的样子很像。他走到天文书籍区,拿起一本《星空观测指南》,慢慢翻着。
林微坐在收银台后面,心脏“砰砰”跳得飞快。她看着男生的背影,看着他手指在书页上滑动的样子,突然觉得很熟悉——他的指节处,有一道浅浅的疤痕,和她第一次遇见他时一样。
男生翻完书,走到收银台结账。他把书放在柜台上,抬起头,目光落在林微的脸上,愣了一下。口罩下的嘴唇动了动,声音有点沙哑:“林微?”
林微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。她看着他,看着他眼底的惊讶,看着他指节上的疤痕,看着他手里那本《星空观测指南》,突然就说不出话来。
“真的是你,”陈屿摘下口罩,露出一张比以前瘦了些的脸,下巴上有淡淡的胡茬,眼睛里带着点疲惫,却还是很亮,“好久不见。”
“好久不见。”林微的声音有点发颤,她下意识地摸了摸书包上的星星钥匙扣,钥匙扣在灯光下,闪着微弱的光。
陈屿的目光落在钥匙扣上,愣了一下,然后笑了,眼睛里好像有星星在闪:“你还戴着它。”
“嗯,”林微点点头,眼泪差点掉下来,“一直戴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