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假快结束时,我把自己的旧课本和攒的课外书都分给了孩子们,还给每个孩子写了一张小纸条,上面写着“好好读书,未来可期”。小虎把纸条叠成小船,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:“林素姐,我一定会考上县一中,以后去北京找你!”
回北京的那天,村里的人都来送我,张婶给我装了一袋炒花生,小虎妈塞了几个煮鸡蛋,强子拉着我的手说:“姐,暑假支教我跟你一起去!我也想帮那些孩子读书!”
我眼眶红红的,用力点头——这就是我想守护的温暖,是我前世从未拥有过的、属于“林素”的人生。
回到学校,我立刻投入到支教的筹备中。先是和室友们一起收集书籍,李梅把家里的旧童话书都带来了,赵晓雅捐了几十本习题册,周婷还联系了上海的亲戚,寄来一大箱文具。我们在宿舍楼下摆了个“捐物点”,不少同学都来捐书、捐笔,短短一周就收集了三百多本书、五百多支笔。
陈雪也来帮忙,她之前参加过支教,给我讲了很多注意事项:“河北那个村子特别偏,冬天没暖气,夏天蚊子多,你要多带点驱蚊水和厚衣服。还有,那里的孩子基础差,你得把课本内容简化,多准备点游戏,让他们觉得读书有意思。”
我把陈雪说的话都记在笔记本上,又去找之前认识的北师大学长,他给我寄了一套乡村教育的教案,还说会联系当地的支教老师,帮我们安排住宿。教授也给了我两百块钱,让我给孩子们买些零食:“别让孩子们觉得读书是苦差事,要让他们知道,读书也能有甜。”
五月底,支教的日子越来越近,我却收到了强子的信,说顾明远又在镇上造谣,说我去支教是“装好人”,还说我“在北大混不下去,只能去乡下骗孩子”。我看着信,心里没有生气,反而觉得好笑——他越是这样,越说明他过得不好,只能靠造谣来安慰自己。
我给强子回信,让他别在意顾明远的话,还跟他说暑假会带他去支教的村子,让他看看那里的孩子有多渴望读书。强子很快回了信,说他把顾明远的话告诉了王老师,王老师在班里骂了顾明远一顿,还让同学们别信谣言。
六月底,期末考试结束后,我和李梅、赵晓雅、周婷一起,背着装满书籍和文具的大包,坐上了去河北的火车。火车颠簸了十几个小时,又转了两趟汽车,最后还坐了半个多小时的三轮车,才到了那个叫“石头村”的村子。
村子比我想象中还要偏,到处都是土坯房,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,学校是一间破旧的瓦房,只有两个教室,三个老师带着五十多个孩子。支教老师刘老师来接我们,她握着我的手说:“你们可算来了!孩子们听说有北大的老师来,天天在学校门口等。”
我们跟着刘老师去学校,刚走到门口,就看到一群孩子站在土坡上,看到我们,立刻欢呼着跑过来,围着我们看,眼神里满是好奇和期待。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,怯生生地递过来一朵野花:“老师,这个给你,好看吗?”
我接过野花,花瓣上还带着露水,心里暖暖的。我蹲下来,笑着说:“好看,谢谢你。你叫什么名字呀?”
“我叫小花,”小姑娘眨着大眼睛,“我想读书,想跟老师学写字。”
看着小花的眼睛,我突然想起了前世的自己——那时候我也像小花一样,渴望读书,却差点因为顾明远失去机会。我握紧小花的手,轻声说:“老师教你,以后每天都教你写字、背诗,好不好?”
小花使劲点头,拉着我的手往教室里跑:“老师,我带你去看我的座位!”
那天晚上,我们住在学校旁边的小瓦房里,没有电扇,蚊子嗡嗡地叫,可我却睡得特别香。梦里,我看到小花和村里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,笑着跟我说:“林老师,谢谢你教我们读书!”
我知道,这个梦,总有一天会变成现实。而我要做的,就是从现在开始,一步一步,把知识的种子种在这些孩子心里,让它们生根、发芽,长成参天大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