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轻小说 > 创造:我的新世界
本书标签: 轻小说 

第二章:海洋

创造:我的新世界

海洋,是羲和星的第一篇史诗。它不再是创世之初那滚烫的、死寂的汤羹,而是在羲阳光芒昼夜不息的抚慰与冷却下,变得深邃、温凉,荡漾着一种巨大的耐心。水,这宇宙间最奇妙的溶剂,溶解了来自星尘与彗星的各种盐分,也溶解了漫长时光本身。这片无垠的蓝色,成了一个缓慢酝酿奇迹的坩埚。

最初的悸动,无人得见。它发生在幽暗的海底热泉口,或是某片被阳光微微照暖的浅滩。无机物在雷电、紫外线和地热的作用下,偶然组合成了能够复制自身的有机分子。这并非神迹,而是一场持续了数百万年的、近乎固执的化学实验。失败是常态,但那偶然的成功一次,便被海水这巨大的介质保存下来,一遍又一遍地重复、演变。

于是,一些最简单的东西——或许连“生命”都称不上,只是一层包裹着遗传物质的膜,颤巍巍地,从混沌中剥离出来。它有了边界,有了“内”与“外”的区别。这层薄薄的界限,是生命宇宙的第一道城墙,也是第一个宣言:我,于此存在。

这便是“星火”的点燃。这些最初的微光,是厌氧的菌类,在无氧的海洋里,依靠着发酵那些自然形成的养分,缓慢地生存、繁衍。它们的代谢,是星球呼吸的雏形。然后,一场革命悄然发生。某个菌类偶然演化出了一种能力——捕捉羲阳光子中那无尽的能量。这便是光合作用的起源。

起初,它只是微弱的涟漪。但很快,这能力如同野火般在微生物间传播。蓝色的海洋,渐渐被一层绿色的、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蓝藻所覆盖。它们无声地、亿万年来如一日地做着宇宙间最伟大的化学工程:吸入二氧化碳,释放出氧气。

氧气,对于当时的绝大多数生命来说,是剧毒的废物。这第一次大氧化事件,是一场全球性的生态灾难,导致了无数厌氧生物的灭绝。死亡的规模,以星球计。然而,毁灭的灰烬中,孕育着新生。一些生命在逼迫下,学会了利用这种“毒气”来获得远比发酵高效得多的能量。有氧呼吸诞生了。生命的引擎,从此获得了强大的动力,为日后一切复杂形态的演化,铺平了道路。

微观世界的战争与合作,持续了二十亿年。直到有一天,一个较大的细胞,或许出于贪婪,或许出于偶然,吞噬了一个较小的细胞,却没有将其消化。它们阴差阳错地结合在了一起,形成了共生关系。这次内共生事件,是生命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跃。被吞噬的细胞成了线粒体,成了未来所有复杂生命的“动力工厂”;能光合作用的细胞成了叶绿体,滋养着植物谱系的诞生。生命从此学会了“组装”,走向了复杂化的快车道。

多细胞生命,应运而生。单个细胞发现,聚集在一起,分工协作,能更好地生存。起初是简单的团块,后来有了固定的形态和功能。在羲和星的海洋里,最古老的“伊甸园”中,奇妙的形态开始绽放。那是一个静默而绚烂的纪元:如同花朵般的动物在海底摇曳,蠕虫状的生物在泥沙中穿行,巨大的、如同蕨叶般的生物漂浮在水层中。它们身体柔软,没有坚硬的骨骼,形态之怪诞,超乎想象。这便是羲和星的“埃迪卡拉纪”,一个试验着各种生命可能性的、温柔而奇异的春天。

然而,春天之后,总有严冬。星球的气候系统并非一成不变。冰川从两极向赤道蔓延,海平面下降,洋流改变……环境的剧变,使得这些温和的、缺乏自卫能力的早期巨兽纷纷凋零。大灭绝的阴影,第一次笼罩了羲和星。海洋再度变得空旷。

但生命从未真正屈服。在废墟的缝隙中,新的机遇诞生了。一些小型生物,演化出了坚硬的外壳和骨骼,既为保护,也为肌肉提供支撑。于是,在寒武纪的某个清晨,当阳光再次温暖了海水,生命仿佛压抑了太久,以一种爆炸般的姿态,迸发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多样性。节肢动物披着甲胄,在海底巡游;奇特的脊索动物,摆动着身体,划开了水波;蠕虫挖掘着洞穴,海绵过滤着水流……几乎所有现代动物门类的祖先,都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登上了舞台。这是一场生命的“狂欢节”,喧嚣,竞争,而又充满活力。

生命,这宇宙的偶然,终于在羲和星上扎下了深根。它从化学的涟漪中诞生,在氧气的毒害中蜕变,在合作的契机中复杂,在灭绝的考验中坚韧。它用几十亿年的光阴,将一片死寂的蓝色星球,编织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。而这部史诗的下一章,将讲述它如何离开海洋的摇篮,向着那片更为广阔、也更为严酷的陆地,发起勇敢的远征。

上一章 第一章:羲和 创造:我的新世界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:登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