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历史小说 > 龙城新欢
本书标签: 历史  架空历史 

笫十五章:星火之源

龙城新欢

青朝残梦:金陵沈瑜志(一)

光绪二十七年的南京,秦淮河畔的柳色比往年更浓,却掩不住街头巷尾的沉郁。

沈瑜提着刚买的宣纸,从聚宝门内的书斋出来,腰间的玉佩随着脚步轻轻晃动。

这是沈家世代相传的物件,也是他作为金陵沈氏旁支子弟,仅存的一点世家体面。

沈家曾是南京的望族,祖上做过漕运总督,可到了沈瑜这一辈,早已家道中落。

父亲早逝,母亲卧病在床,他靠着变卖祖产和给人抄书的微薄收入度日,唯一的念想,就是考上科举,谋个小官,让母亲过上安稳日子。

“让让!都给我让开!”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巷口传来,几个穿着清廷兵服的人挥舞着马鞭,驱赶着街上的行人。

为首的人手里拿着一张画像,上面画着一个年轻男子的模样,旁边写着“悬赏捉拿启民社逆党,赏银五百两”。

行人纷纷避让,有人小声议论:“又是抓启民社的,听说前几天苏州那边,启民社的人跟官兵打起来了,死了好多人呢。”

“可不是嘛,这些逆党也真是胆大,敢跟朝廷作对,这不是找死吗?”

沈瑜皱了皱眉,加快脚步往家走。

他素来不关心这些“逆党”的事,在他看来,安稳度日才是正经,反抗朝廷不过是飞蛾扑火。

可他没注意到,巷尾的阴影里,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年轻女子,正紧紧盯着他手里的宣纸,眼神里满是焦急。

回到家,沈瑜刚把宣纸放在桌上,就听见院墙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。

“谁啊?”他疑惑地打开门,门外站着的,正是刚才巷尾的那个女子。

她脸色苍白,额角渗着汗珠,手里还攥着一个染血的布包,见了沈瑜,连忙说:“公子,求您救救我!官兵在抓我!”

沈瑜心里一慌,刚想关门,就听见远处传来官兵的吆喝声:“搜!仔细搜!别让那个启民社的女逆党跑了!”

女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,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:“公子,我不是坏人,我是启民社的,我们只是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。求您发发善心,救救我,我母亲还在等着我回去!”

沈瑜看着她绝望的眼神,又想起自己卧病在床的母亲,心里软了下来。

他咬了咬牙,拉起女子,把她藏进了后院的柴房:“你先在这里躲着,别出声,等官兵走了再说。”

柴房里又暗又潮,堆满了柴火。

女子感激地看着沈瑜,从布包里拿出一本小册子,递给了他:“公子,谢谢您。这是我们启民社印的《民主之光》,您看看就知道,我们不是逆党,我们只是想让青朝的百姓,能有饭吃,有书读,能活得有尊严。”

沈瑜犹豫了一下,接过小册子。

借着柴房缝隙透进来的微光,他翻开第一页,上面写着“人人生而平等,无高低贵贱之分”。

这句话像一道惊雷,在他心里炸开。

他从小读的是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从未有人告诉他,百姓也能和权贵平等。

他继续往下读,里面写着范宇在法国求学的故事,写着苏州学堂的孩子们,写着启民社的人为了百姓,和官兵抗争的经历。

字里行间,满是对百姓的同情,对平等的渴望,对青朝未来的期盼。

“这些……都是真的吗?”沈瑜抬起头,看着女子,声音里满是震惊。

“都是真的。”女子点了点头,眼里闪着光,“范先生为了我们,被清廷杀了,可他的精神还在。

我们启民社的人,都在为了他的理想奋斗。 让青朝的百姓,都能过上平等自由的生活。”

就在这时,院墙外传来官兵的敲门声:“开门!我们奉命搜查启民社逆党,快开门!”

沈瑜心里一紧,连忙对女子说:“你在这里别动,我去应付他们。”

他走到前院,打开门,几个官兵闯了进来,四处张望:“你家里有没有藏着一个穿粗布衣服的女子?她是启民社的逆党!”

“没有啊官爷,我一个人住,哪有什么女子?”沈瑜故作镇定地说,“我刚才一直在家里抄书,邻居都可以作证。”

官兵们不信,在院子里翻来翻去,还想往后院走。沈瑜连忙拦住他们:“官爷,后院是柴房,堆满了柴火,没地方藏人。再说了,我要是藏了逆党,哪敢开门让你们搜啊?”

官兵们犹豫了一下,又在院子里搜了一会儿,见确实没什么异常,便骂骂咧咧地走了:“算你识相!要是发现你藏了逆党,定要你满门抄斩!”

官兵走后,沈瑜松了一口气,连忙跑到后院,把女子从柴房里放出来:“官兵走了,你安全了。”

女子感激地看着他,说:“公子,谢谢您。我叫林晚,是启民社南京分部的成员。这次多亏了您,不然我肯定被官兵抓走了。”

“不用谢,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。”沈瑜看着手里的《民主之光》,心里满是复杂。

“林姑娘,你们启民社……真的能改变青朝吗?真的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吗?”

林晚坚定地点了点头:“能!只要我们团结一心,只要有更多像公子这样有良知的人加入我们,就一定能推翻清廷的暴政,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青朝。公子,您读过书,有见识,要是您能加入启民社,一定能帮我们做很多事。”

沈瑜沉默了。他想起母亲的期望,想起科举的梦想,可再看看手里的《民主之光》,想起街头流民的苦难,想起官兵的残暴,心里的天平渐渐倾斜。

他知道,安稳度日固然重要,可若是整个国家都在苦难中,个人的安稳又能维持多久?

“我……我考虑一下。”沈瑜说,“我母亲还在卧病,我得先安顿好她。”

林晚点了点头:“好,公子。这是我们启民社南京分部的地址,您想通了,就来找我。您放心,我们不会让您做危险的事,您只要帮我们抄录传单,整理资料就好。”

林晚走后,沈瑜回到屋里,坐在桌前,看着手里的《民主之光》,一夜未眠。

他想起小时候,父亲给他讲沈家祖上做漕运总督时,如何为百姓谋福利,如何让漕运的船工能吃饱饭。

想起现在,母亲卧病在床,他连买药的钱都快凑不齐,而那些贪官污吏,却依旧在搜刮百姓的钱财。

第二天一早,沈瑜把《民主之光》藏好,拿着仅有的一点银子,去药铺给母亲抓药。

路过秦淮河畔时,他看见几个官兵正在殴打一个卖菜的老农,只因为老农没交够孝敬钱。

老农的菜撒了一地,被官兵踩得稀烂,老农跪在地上,哭得撕心裂肺,却没人敢上前帮忙。

沈瑜看着这一幕,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。

他想起《民主之光》里的话,想起林晚坚定的眼神,终于下定了决心。

他要加入启民社,他要为百姓做点什么,他要让青朝的百姓,不再受这样的欺压。

抓完药,沈瑜把药送回家,安顿好母亲,便按照林晚给的地址,找到了启民社南京分部。

那是一处隐蔽的宅院,院子里有十几个年轻人,有的在抄录传单,有的在整理资料,有的在讨论如何向百姓宣传启民社的理念。

林晚见沈瑜来了,高兴地迎了上去:“沈公子,你想通了?”

沈瑜点了点头,眼神坚定:“林姑娘,我想通了。我要加入启民社,为百姓,为青朝的未来,出一份力。”

院子里的年轻人都围了过来,纷纷欢迎沈瑜的加入。

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男子走过来,握着沈瑜的手说:“沈公子,欢迎你。我是启民社南京分部的负责人,姓周。你读过书,有见识,我们正好需要你这样的人才。”

接下来的日子,沈瑜开始在启民社里帮忙。他负责抄录传单,整理资料,有时候还会跟着林晚,去街头向百姓宣传启民社的理念。

他发现,百姓们虽然害怕清廷的镇压,却都渴望着改变,渴望着能过上好日子。

只要有人向他们讲清楚启民社的理念,他们就会偷偷接过传单,甚至会主动帮忙传递消息。

可就在启民社南京分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时,麻烦来了。

清廷南京知府得知消息,派了大批官兵,包围了启民社的宅院,说要“剿灭逆党,斩草除根”。

那天,沈瑜正在院子里抄录传单,忽然听见院墙外传来官兵的呐喊声:“里面的逆党听着!赶紧出来投降!不然我们就放火烧了院子!”

周先生立刻召集大家,脸色沉重地说:“官兵人多,我们硬拼肯定不行。

这里有一条秘密通道,能通到秦淮河畔。林晚,你带着沈公子和其他年轻人,从秘密通道走,我来掩护你们。”

“周先生,那你怎么办?”林晚着急地说。

“我年纪大了,就算被抓了,也没什么。你们还年轻,是启民社的希望,一定要活下去,继续为理想奋斗。”周先生坚定地说。

沈瑜看着周先生,心里满是感动。他想起自己刚加入启民社时,周先生对他的照顾,想起周先生给百姓讲平等理念时的认真。

他咬了咬牙,说:“周先生,我不走。我读过书,我能跟官兵讲道理,或许能拖延时间,让大家安全离开。”

“沈公子,你疯了?官兵哪会跟你讲道理!”林晚急忙拉住他。

“不试试怎么知道?”沈瑜挣脱林晚的手,眼神里满是从未有过的决绝。

“我是金陵沈氏的子弟,祖上曾为百姓谋福,如今我虽家道中落,却也不能看着百姓的希望就此覆灭。你们快走,我自有办法。”

说完,他拿起桌上的《民主之光》,整理了一下衣襟,打开了宅院的大门。

门外,官兵们正举着刀枪,严阵以待。

为首的军官见有人出来,厉声喝道:“你是谁?竟敢擅自开门,莫非是想投降?”

沈瑜挺直脊梁,手里举着《民主之光》,大声说:“我是沈瑜,金陵沈氏子弟。我不是逆党,也不是来投降的。我只是想问问各位官爷,你们手里的刀枪,本该是用来保护百姓的,可如今,你们却用它们来镇压渴望活下去的百姓,这难道就是朝廷教给你们的‘忠君’之道?”

军官愣了一下,显然没料到这个看似文弱的书生,竟有如此胆量。

他恼羞成怒,喝道:“一派胡言!启民社是逆党,危害朝廷安危,我们镇压他们,是天经地义!你若再敢妖言惑众,休怪我对你不客气!”

“天经地义?”沈瑜冷笑一声,将《民主之光》举得更高,“官爷,你看看这上面写的,都是百姓的苦难!苏州的百姓饿死者无数,朝廷却不管不顾;南京的老农卖菜谋生,却被官兵殴打——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朝廷安危?百姓不安,何谈朝廷安危?”

周围的官兵们听了,纷纷低下头,有些士兵甚至悄悄放下了手里的刀枪。

他们大多是穷苦人家出身,对百姓的苦难感同身受,只是迫于军令,才不得不来镇压启民社。

军官见士兵们动摇,心里更加愤怒,举起刀就要向沈瑜砍去:“放肆!竟敢当众蛊惑军心,我现在就杀了你!”

就在这时,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。

沈瑜回头一看,只见一队穿着青色衣服的人,骑着马朝着这边赶来,为首的人手里举着一面旗帜,上面写着启民社三个大字。

是启民社其他分部的人,收到消息后赶来支援了!

官兵们见状,顿时慌了神。

为首的军官知道,自己不是启民社援军的对手,只能恨恨地说:“算你们运气好!我们走!”说完,便带着官兵们仓皇撤退。

沈瑜松了一口气,瘫坐在地上。

林晚和其他年轻人从秘密通道里跑出来,围在他身边,激动地说:“沈公子,你太厉害了!你竟然真的用道理劝退了官兵!”

周先生也走过来,拍了拍沈瑜的肩膀,欣慰地说:“沈公子,你不仅有学识,更有胆识。启民社有你这样的人,真是我们的幸运。”

沈瑜笑了笑,看着手里的《民主之光》,心里忽然明白。

所谓的突破阻力,从来不是靠蛮力,而是靠对百姓的真心,靠对平等的坚定。

他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世家子弟,却也能在这场变革中,为百姓撑起一片天。

夕阳下,启民社的成员们围在一起,看着远处的秦淮河。

沈瑜知道,这只是他们对抗清廷的第一步,未来还有更多的阻力等着他们。

但他不再害怕,因为他知道,只要他们团结一心,只要他们始终记得为百姓谋福的初心,就一定能突破所有阻力,迎来青朝真正的黎明。

而他腰间的玉佩,也在夕阳的映照下,闪烁着淡淡的光芒,仿佛在见证这个普通世家子弟,从追求安稳度日,到成为百姓希望的蜕变。

上一章 第十四章:死亡 龙城新欢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六章:扬州晨光映学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