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本小说网 > 古代小说 > 词圣柳永:千古词宗系统助我逆天改命
本书标签: 古代  历史穿越  系统 

巧施计策,舆论助平冤

词圣柳永:千古词宗系统助我逆天改命

长乐镇那场未遂的强征,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。老农一家暂时的解脱,并不能让我感到丝毫轻松。我知道,王大户和那些衙役绝不会善罢甘休,三日之限如同悬在那家人头顶的利刃。我不能一走了之,必须做点什么,斩断这恶性的循环,至少,要给这镇上的百姓一点反抗的勇气和希望。

直接对抗官府和豪强是愚蠢的。但我有笔,有从汴京带来的见识,更有系统这个不算太靠谱的外挂。我想起了后世常用的“舆论战”。在这个信息闭塞的时代,若能巧妙引导民意,制造舆论压力,或许能起到奇效。

我开始在镇上有意无意地走动,茶摊、酒肆、集市,都是我收集信息的地方。我以游学书生的身份,与人闲聊,很快便摸清了王大户的底细:他是本镇最大的地主,兼营高利贷,与镇上的税吏、衙役头目称兄道弟,俨然是长乐镇一霸。镇上百姓对其敢怒不敢言,苦之久矣。

同时,我也了解到,本镇的里正(乡官)是个老秀才出身,为人还算正派,只是性格懦弱,被王大户和胥吏架空。而镇上唯一的蒙塾先生,也是个不得志的老童生,在乡民中颇有声望。

关键人物找到了!突破口就在这懦弱的里正和有声望的蒙塾先生身上。

当天晚上,我换上一身略显陈旧的儒衫,提着一包从汴京带来的上好笔墨,先去拜访了那位蒙塾先生。我没有直接提王大户的事,而是以请教本地风土人情为名,与他攀谈起来。我刻意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,并“不经意”地提及圣人之道在于“为民请命”。老童生被我引动了心事,长吁短叹,将王大户的恶行和里正的无奈,一一道出。

“先生乃本地宿儒,乡民所望。”我趁机说道,“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乡梓受此盘剥,而无所作为吗?”

老童生苦笑摇头:“老朽人微言轻,能有何作为?告官?官官相护。聚众?那是造反。”

“未必需要如此激烈。”我压低声音,“先生可知‘清议’之力?若能将王大户之恶行,桩桩件件,以百姓口吻,写成诉状,不,写成‘民谣’或‘揭帖’,在乡间广为传诵,使其恶名远扬?再联合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,将此事正式呈报里正,要求其秉公处置?众意难犯,里正即便懦弱,在确凿证据和汹汹民意面前,难道还能一味装聋作哑?”

老童生眼睛一亮,随即又黯淡下去:“此法……或可一试。只是,这诉状……不,这‘民谣’由谁来写?又要如何传开?”

“晚生不才,愿试拟一文。”我主动请缨,“至于传播……先生只需在蒙塾中,让学童们背诵,回家说与父母听。再于茶摊酒肆,请几位信得过的说书人,以讲故事的方式说出来。一传十,十传百,不出一日,保准全镇皆知。”

老童生被我描绘的前景打动,终于下定决心:“好!就依相公之言!老朽这就去联络几位老友!”

离开蒙塾,我又去拜访了里正。面对这个懦弱的老秀才,我换了一种策略。我没有指责,而是表示理解他的难处,然后话锋一转:“然而里正大人,民怨似火,积压过久,恐生变乱。届时上面追究下来,大人身为一方父母,首当其冲啊。若能趁民怨未爆之前,主动疏导,秉公处理一二,既可安抚民心,又可向上峰展示大人治理有方,岂非两全其美?”

我软硬兼施,既点明了不作为的风险,又给了他一个体面解决问题的台阶。里正脸色变幻,最终叹了口气:“罢了罢了,老夫……尽力而为。”

当晚,我在客栈油灯下,奋笔疾书。我没有写枯燥的诉状,而是模仿民歌形式,用最直白、最接地气的语言,将王大户放高利贷、勾结衙役强抢民粮、欺男霸女的恶行,编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《长乐镇恶霸谣》。文中不点名,但镇上人一听便知是谁。写完后,我又用市井白话,写了一份更具煽动性的“揭帖”,历数其罪状。

第二天,蒙塾的孩童们开始咿咿呀呀地传唱起新的“歌谣”;茶摊的说书人,也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述“某个为富不仁大户”的故事。如同水滴入油锅,长乐镇瞬间炸开了。压抑已久的民愤被点燃,人们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,王大户的名字在唾沫星子里翻滚。

与此同时,以蒙塾先生为首的几位乡老,联名将一份措辞严谨(我帮忙润色过)的呈文,递到了里正面前,要求彻查王大户及涉事衙役,并请里正上书县衙,陈述本镇民情。

里正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,终于硬气了一回,亲自带人“请”王大户和那班头到衙门问话。面对确凿的指控(老农一家和之前被欺压的几户人家在舆论鼓励下也站了出来)和沸腾的民意,王大户和班头气焰顿消。里正趁势勒令王大户减免部分不合理债务,严斥班头并罚俸,并将处理结果张榜公布,以安民心。

一场看似无法撼动的恶行,竟在几天之内,以这样一种相对平和的方式,得到了初步的遏制。虽然我知道,这未必能根除毒瘤,但至少让百姓看到了团结和发声的力量。

【叮!宿主巧妙运用舆论引导与策略谋划,成功化解地方不公事件,助长民意。】

【获得奖励:民望值+300,【智谋】+2,【声望(地方)·长乐镇】+100。】

【解锁新成就‘微光燎原’(首次成功引导底层力量对抗不公)。】

离开长乐镇时,不少乡民自发相送,眼神里充满了感激。那位老童生紧紧握着我的手:“柳相公真乃义士!老朽代全镇百姓,谢过相公!”

我拱手还礼,心中感慨万千。这一次,我没有动用任何超自然力量,仅仅依靠智慧和对人心的把握,就做成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。这比写一百首《煮海歌》更让我有成就感。

“柳永”这个名字,或许还未在科场绽放,但已在这小小的长乐镇,播下了一颗名为“希望”的种子。我的游学之路,也因此有了更深刻的意义。

上一章 更名柳永,遇强欺弱民 词圣柳永:千古词宗系统助我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下一章 民望初积累,积分入囊中